人参家族成员多,功效用法各不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参家族成员多,功效用法各不同
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拾遗》盛赞“人参补气第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把各种参类做成药膳补养身体,但市场上的参种类繁多,人参、红参、党参、沙参、西洋参、东洋参、太子参……它们是如何分类?功效有什么区别?又都分别适合哪些人服用呢?
参类药材主要根据产地、加工方式和品种的不同分为长白山人参、高丽参、西洋参、红参、党参、沙参等。

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

【主治】神疲乏力,食少纳差,咳喘气短,动则汗出,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阳痿早泄,尿频尿急,阴虚内热,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大便滑泄,甚则脉微肢冷,体虚欲脱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现代应用】心源性休克,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慢性胃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糖尿病,高脂血症,无力-抑郁型精神病,神经衰弱,夜盲症,急慢性
高原病,疲劳综合征,贫血等。

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含多种皂苷和多糖类,不仅能内服补气强心抗疲劳,还能外用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水油平衡,起到美肤驻颜之功。

【内服方法】
1.研末吞服,1次2克,早晚饭后各1次。

2.蒸服,将3-6克人参切片,同适量水密闭于碗里隔水蒸,1-2小时即可。

3.含服,将切成薄片的人参放入口中含服。

【外用方法】
将10克人参直接浸入200毫升50%甘油,10日后甘油涂抹面部肌肤。

西洋参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滋阴补气,清热生津的效果,适用于气阴两虚有热之人。

【主治】神疲乏力,口燥咽干,面色潮红,心烦内热,肺虚久咳,目涩无泪,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等。

【服用方法】
1.含服,将西洋参薄片蒸软后放入口中含服。

2.用5克西洋参与排骨炖汤食用。

清代名医张锡纯说:“西洋参能补助气分。

因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熟用)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西洋参的补气不及人参,如低血压或休克治疗,仍以人参为佳。

而高血压、眩晕、咽痛口干者,则用西洋参为宜。

生晒参
生晒参为自然晒干或人工烘干的人参。

其加工方式使得有效成分及挥发油类含量损失较少,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且作用较为温和。

【主治】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满,呕吐泄泻,津伤口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

【现代应用】糖尿病,癌症,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

【服用方法】同人参。

红参
红参为蒸熟后晒干或烘干呈深红色的人参。

性偏温,补气温阳的作用明显,是阳气虚弱者的首选补品。

具有温补阳气,补血生津,养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神疲乏力,面色�s白,形寒肢冷,咳喘气短,五更泄泻,失眠多梦,妇女崩漏,夜尿频多,阳痿早泄等。

【现代应用】免疫力低下,疲劳综合征,性功能障碍,贫血,糖尿病等。

【服用方法】
1.研末,晨起口服,一次2-3克。

2.枸杞红参酒:枸杞子80克,熟地黄60克,红参15克,首乌50克,茯苓20克,白酒1000毫升。

将前5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摇1次,浸泡14天后,即可取用。

酒尽添酒,味薄即止。

口服。

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而党参、太子参、沙参等很多名称带参的药材其实并不是人参。

党参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健脾益肺的功效,尤擅补肺气、治肺虚。

【主治】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体虚易感等。

【现代应用】记忆力减退,心肌缺血,胃溃疡,疲劳综合征等。

党参功效与人参相似,但药力薄弱。

治一般虚证,可代替人参使用;虚脱重证,则仍用人参为宜。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根,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

太子参补气、养阴之力均不及西洋参,乃清补之剂,主要做于病后恢复期的清补品。

沙参
沙参又分南北沙参,北沙参属伞形科,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

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较为适宜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