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争分析
2011-3-28 14:04|查看数: 1987|评论数: 0|原作者: 蒋军|来自: 中国营销传播网
摘要: 今天早晨,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长篇累牍的关于移动、电信的市场争夺战。

本来在现有体制下,再从战略上谈如何的似乎有些不着调,联通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按照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巨人的观点》一书的思想: ...
今天早晨,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长篇累牍的关于移动、电信的市场争夺战。

本来在现有体制下,再从战略上谈如何的似乎有些不着调,联通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按照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巨人的观点》一书的思想:没有了竞争对手,还要战略有何用?!
中国移动在国内移动通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用户4.3亿,对高端客户拥有量更是领先。

联通、电信(特指在移动终端的运营)跟移动绝对不在一个级别上,严格的说不在中国移动竞争对手范畴之内。

所以,可以这样说,目前的移动无需战略。

既然短期内可以不在竞争战略上考虑对手,难道在策略上也可以忽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毛泽东对于战略、战术已经有非常著名的论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国电信重组后,表现非常高调――试与移动比高下。

媒体的大副标题是:一个急于首尝移动滋味,一个紧盯上家庭服务,踏上对手老地盘,大战将至。

据电信高层透露:电信所要打造互联移动手机,是将整个互联网当成一个计算机,是一个大存储器、处理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存储(利用CDMA和无限局域网进行数据处理)。

中国移动在现有的战略上显然不会有大的变化,肯定会以我为主进行。

它首次利用188号段试点“家庭服务计划”向中国电信长期占据的家庭用户进攻。

我们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看移动、电信之争。

历史与原罪
国家想通过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促使行业良性,思路上肯定是对的。

但中国移动现有的客户规模与高端用户处于绝对的优势,电信要从中分一杯羹难度很大,尤其是大中城市和高端用户。

电信固网的用户数量最近年逐步下降;宽带的份额也在被蚕食,这些都会造成在竞争平台上的不对等,当然,这是历史原因,也可以说是“原罪”。

组织与管理
中国移动在多年的移动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具备了较高的市场反应速度,而且管理水平也较高;中国电信由于历史的原因,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会造成市场反应速度慢,进而影响到效率。

市场与业务
从产品、顾客、到品牌,中国移动显然拥有绝对的统治力。

就品牌而言,无需多言,常年的品牌塑造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很好的心理效应;就顾客来说,95%的占有率已经说明了问题;在产品上:移动网络的质量、覆盖、稳定性依然是强大的支撑。

而TD-SCDMA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亮点,自然在产品层面有了政策资源。

相反,电信在这些方面就比较弱。

目前消费者对电信的感受主要是两块:一是固网;二是宽带,这和手机业务相去甚远。

就算电信在固网方面拥有主导地位,但固网近几年的用户数逐年下降;而在互联网方面,国内的长城宽带以及各省、市、区的有线宽频等都对电信形成了冲击。

营销与策略
在营销的战略上,电信应该做了长远的规划,规划对电信而言更重要,因为它的对手只能是中国移动。

[1]
规划很美――但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

产品层面,中国电信推出189号段,有3G的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双卡双待等等
价格上,依然作为首要的营销利器:北京电信,天翼189,89元套餐包含500分钟本地主叫话费;同等条件,移动139只有350分钟;联通80元300分钟。

推广上,将189符号化,就像当年大家叫移动――139一样。

复制了以前联通世界风在网上预选号码的模式。

还有就是双卡双待的宣传,解决原有人群不愿意马上放弃原有移动号码同时又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享受天翼手机的互联网服务。

在市场竞争中,领导品牌往往有两次挫败对手的机会。

电信进马上行了跟进。

第一:稳住了低端的神州行用户。

当然主要还是价格的跟进。

广东移动的神州行品牌推出了“家乡套餐”,漫游至定点省份,可以0.29元/每分钟直拨该该省和广东省号码。

主要为了防止外来工返乡过年而转网,稳定低端客户。

第二:切入到电信的大本营市场――家庭用户,利用188号段推进“家庭服务计划”。

即无限座机服务,相当于电信的无绳电话。

这样,电信的“后院”也将起火了。

弄不好手机业务做不好,连核心的固网也受到很大冲击。

第三: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和品牌形象,同时圈定高端用户。

将抢先向3G用户下手,用现有的六款TD-SCDMA资费大幅下调,余存话费送手机和话费返还等。

希望与梦想
我们希望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良性竞争中发展壮大,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的用户。

目前来看,中国电信任重道远,中国电信的短处很难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短时间进行弥补,而电信的长处:固网在下滑、宽带被蚕食。

相反,中国移动则可以轻松应对,因为手机用户正处于上升的通道、手机上网则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趋势。

希望不要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类似联通的运营“手机、固网”那样的局面,客户希望看到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真正的实惠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经过两个多月六易其稿后终于闪电落听。

6月6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通过了试点方案,相关文件将于近期公布。

目前,试点范围锁定10个城市,但具体名单还未最终敲定。

据该人士透露,不出意外本月底将开始实施,最迟7月初。

至此,三网融合破茧在即。

交战双方态度迥异
从4月初第一稿的26处异议,到5月底第五稿的再次驳回,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对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一直处于博弈和协调的状态,双方围绕播控权寸步不让。

然而,就在6月6日,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在会议上闪电决断,这份通过了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已经是第六稿。

虽然还不知道该方案的详细内容,但方案落听的消息传出后,广电方面高调表示,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等电信领域的业务将允许广电介入,也就是说,广电成功涉水电信领域。

不仅如此,还有消息称,广电还拿下了争议已久的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权,并且牢牢把控了电信一直觊觎的内容控制。

与广电方面的高调截然相反,工信部很沉默。

试点方案通过后,工信部称将召开厅局级领导会议,对有关实施细节进行讨论和部署。

根据分工,集成播控权由广电总局负责,其核心是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包括EP
G计费管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业务等,电信部门则获得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内容传输权和分发权,其企业可以从事部分节目内容制作以及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转播等业务。

在试点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广电和工信两大部委对IPTV等新媒体内容播控权的归属分歧最大,电信部门想得到部分“集成播控权”,想控制部分“内容”,但内容是广电的最核心优势,如果旁落,将失去与工信对抗的最大竞争力。

“内容是广电最大的砝码,广电成功保住内容的可管可控,从一方面保存了与电信竞争的优势,下一步广电要涉猎电信领域,则要解决一系列难题。

”一位家电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比如由广电企业独立提供互联网服务后的技术问题和如何消除网间互联结算等问题。

电信运营商暗藏“优势”
尽管广电总局在这一轮的争夺中抢得了先机,但对于电信方面而言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

在今年1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

国务院明确指出,三网融合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

同时,考虑到广电的历史,给予3年试点的改革缓冲期。

按照既定时间表,2010年—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2012 年到2015年将进入推广阶段。

试点阶段的三年内,在试点城市,电信运营商要与有资质的广电集成播控方合作发展IPTV 业务。

也就是说,广电将有3年的时间完成与电信的技术对接。

从目前来看,广电不仅要完成有线网络的“碎网合一”,还要兼顾互联网接入的带宽等技术难题。

而根据电信运营商的计划,到2010年底全国70%以上城镇用户将实现12Mb/S接入能力,而12M接入恰好是传输高清电视的基本要求。

不仅如此,今年4月8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105号文,提出要在3年内投资15
00亿元新增5000万宽带用户,到2011年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S以上,光纤入户量达到8000万户,电信运营商将提前一年完成试点。

“在宽带的接入上,广电主要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难题。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以IPTV为例,电信采用的视频编码比广电的要高三倍左右,所以目前来看电信带宽更容易推进高清IPTV。

“对于广电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有线网络的覆盖,但三年缓冲期内不能实现全程全网,届时可能失去与电信竞争的能力,特别是进入推广阶段后,一些限制可能会进一步放开,双方互相进入的条件会更宽松。

”上述资深人士称。

据悉,试点阶段,广电的网络运营商要发展语音和宽带业务,也要得到电信方面的牌照审批。

也就是说,实现内容双管双控的广电试点阶段也将受到电信的相关制约。

家电厂商积极筹备
随着试点方案的出炉,试点城市的落听也成为坊间关注的焦点。

6月6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试点范围锁定了10个城市,但具体名单还未最终敲定。

据了解,试点方案要求各地于18日前上报试点申请,而且此前有过调研的城市被敲定的可能性较大。

此前,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奔赴哈尔滨、上海、杭州和深圳进行调研,而这四个城市也出现在此前流传的一份试点名单上。

该试点名单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长沙、忻州(山西),可以说覆盖了东南、东北、西部、华中、华北等几大区域。

“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目前还没有被最终确定,所以很难说这十个城市的具体名字和分布情况。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但各地积极性很高,不出意外月底就会有结果。

试点方案的艰难出炉,更加鼓舞了家电厂商和内容服务商等积极进行筹备。

“现在家电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只要试点铺开,政策和标准进行支持,三网融合进入家庭会很快实现。

”海尔集团U-home本部总经理李莉对本报记者表示,届时绿色智能生活的家电将全面铺开,比如能自动给手机发短信的智能安防节能空调,能与衣物和洗涤剂沟通的洗衣机,能自动检测食物储备的冰箱,能控制家电、电灯和窗帘的电视触摸屏控制平台等。

作为广电颁发的内容和集成服务的牌照商,央视国际、华数集团和百视通也于上月底通过了广电总局播控平台的验收,本月将可能全面开展业务。

据记者了解,海尔、TCL、创维等都已与上述内容商展开了相关合作,TCL于3月底与华数传媒展开了互联网电视内容方面的合作,海尔与央视国际共同推出了央视模卡互联网电视,创维集团也完成了与CNTV、百视通和华数集团三家牌照商的战略合作。

应该说,现在已是各方就位静待三网融合时代来临的时刻。

《华夏时报》
刚刚开学,电信和联通都要抢占市场了。

俺今天下午去详细了解了下,特来和大家分享。

电信的动作快啊,昨天就有了具体事宜,今天更是直接把办公地点设置在了宿舍楼前,直接
办理。

看到电信的价格后,我们这些正用着联通的童鞋们就开始纠结了
其实呢,仔细算算的话,电信和联通的差别这次还真不大。

咱们就半年的来算下账吧。

因为联通这次只有半年的业务。

首先,电信是198元/半年。

4M。

每月返还话费19元。

不过这个是要用来办个19元的套餐(有来显,短信,流量)而且通话费蛮便宜的。

当然还有个13元套餐的。

但是在角落有注
明:13元要求必须开通来显。

13+6=19.这个。

然后呢,电信对于套餐还有要求,每月最低消费20元(套餐的消费),意思就是说,每月要固定扣你20元(19元套餐+1元),你如果再在原来的基础上办个什么业务就超20了。

不会多扣1元了。

我想这个大概是防止一些只想着要网的童鞋吧。

电信的卡大家都知道的要用电信的手机才能用,所以有了送手机的业务。

有那么几款手机,
越好的当然越贵。

不过都是充话费送的。

说说最便宜的吧,220元话费,返12个月。

这个大家都懂的,就是绑你一年。

所以电信的总消费就是198+110+自己的话费消费。

PS:还要用新的手机。

最近广电与电信激战正酣,可惜电信舆论太不给力了,我来添点料,毕竟打破垄断,有序竞争对老百姓是好事,不是坏事。

过去一条有线电视电缆进屋,由于收视方便,许多家庭都拥有2-3台电视机,可是机顶盒一进百姓家,一个盒只能供一台电视机收视,想多开电视机就得花数百元/台多买机顶盒,并且每月还要按数量交纳分机收视费。

囿于经济负担加重,许多家庭只有屈从一台电视机。

正如网友跟帖说:我家有3台液晶电视机,現在有2台就没用了!初步估算,全国由此而弃用的电视机约有千万台以上!少用自然少更新,这电视机市场今后是繁荣还是萎缩?还谈什么扩大内需、增加财税收入!电视兼有宣传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之重责,但在唯一的“机顶盒遥控权”争夺中必然会失去一批观众,正如网友跟帖说:现在我基本不看电视了。

丢失了一大批电视观众,电视的宣传效用必然大打折扣。

特别是用不起机顶盒的不少贫困户,只能守着五六个满屏雪花点的模拟频道味同嚼蜡般品尝!现在一部分人看电视的问题都要向省委书记求助才能暂时得以解决,其原因不值得深究吗?为何以前不会出现?!关于机顶盒技术垄断的弊端:
目前广电的电视机顶盒及电信的宽带视听盒,是把加密传送的全频道电视信号解码后以音/视频(A V)端子向电视机或录像机输出电视音/视频模拟信号,于是电视调谐选台功能就完全被机顶盒垄断,电视机、录像机或电视电脑的调谐选台功能也就完全被剥夺了!其结果就是电视机、录像机的调谐电路,高频和中频信号处理电路等全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电视机变成了呆板的附属品——机顶盒显示器。

对此网友跟帖评曰:今后就没有必要生产电视机了,只生产简单价廉的机顶盒(A V)显示器就可以了。

机顶盒若再长此垄断下去,电视机会淘汰吗?
多年来电视机生产商一直在大力研究提高电视机的性能,使观众得到更多更好的享受,如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模卡电视机、画中画(AB画面)、节目浏览和交換等等先进功能,但在仍以模拟信号输出的机顶盒垄断调谐选台功能的前提下,已研制或正在研制的电视机所有先进功能都将失去作用!民众花高价买回如此高科技的电视机有何用?!正如网友在跟帖中诉苦道:花了万元买回来的LED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现在还是要经过机顶盒才能收视,并且收视的还是模拟信号,这高消费值得吗?如此下去,那高科技电视机还有市场吗?电视机的科研能不进则退吗?!
录像机已大量普及应用,其先进的自动选台,定时开、关机录像功能,在没有机顶盒以前充分地显示了其优越性,但机顶盒的出现剥夺了其选台功能,由此就必须每次录像都得提前人工操作将机顶盒选好台并一直开机等待录像(浪费电能、加重负担、操作麻烦),自动程序变成了人工操作,上班、深夜或外出几天原本可自动进行的录像已不可能!正如网友跟帖评曰:机顶盒绝对是的产物!(某些机顶盒的“回看”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录像功能,因录像可以长久保留和编辑。

)没机顶盒时电视机一开机马上显示图像,而机顶盒开机需等近1分钟并需再操作才显示图像。

可见,电视机顶盒垄断调谐选台,不仅用户使用不便,更使高科技电视机、录像机、电视电脑等难有立足之地!使视频家电技术30年!
有线电视信号经用户机顶盒解码后,为何输出的就不能是全频道射频信号,而非要机顶盒垄断选台后只输出音/视频AV信号从而使电视机、录像机无法选台?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垄断行为?
其实机顶盒是具有射频(RF)输出端子的,只是厚此薄彼仅提供几套劣质模拟电视信
号而已,虽有是否加扰之区别,但也充分说明是为了垄断才不输出保证质量的全频道电视信号!对机顶盒的定位,本是在全国陆续实现电视数字化转制后,由于上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模拟电视机,机顶盒的临时使命就是把接收的数字电视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供模拟电视机收视。

但是,这一转制任务相当艰巨,从节目录制、信号传输、电视台转播等都涉及到设备更新、巨大投入,短期内难以完成。

但电视转制工作作为一项政府“惠民”?政绩炫耀,故正当数字电视转制在全国刚起步之际,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和电视节目仍以模拟制播出之时,却急于上马,可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以优惠政策让传谋集团进行转制工作。

传谋集团则加以利用并施以上述种种垄断措施,以致出现冠冕堂皇地称为“数字电视机顶盒”却没有色差端子而仅以A V端子输出,以及输出仍是模拟信号等怪现象!这种被垄断的局面很可能还会存续多年,由此而造成的制约扩大内需、制约家电科技发展乃至使之、制约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诸多弊端也将持续扩大!
面对垄断集团利益与国家、公众利益之间的搏弈,也存在柳暗花明之巨大商机。

“机顶盒一拖二分线器”、卫星电视接收器(即大锅盖)、“数模一体电视机”(毋须机顶盒直插有线电视插座即能选台收视)等都早已面市,其共同特点都是打破机顶盒的垄断,甚至不需机顶盒就可把调谐选台功能归还给电视机等收视设备任意调选电视节目;此外,尚可生产简单、物美价亷只有A V输入的“机顶盒显示器”,也有广阔的市场,该显示器除了接收机顶盒的A V 信号外,尚可接收VCD、DVD等所有A V音/视频信号(此显示器倘若面市谁还买电视机)。

这是否鼓吹“违法”行为(“大锅盖”明令禁止个人安装、机顶盒一拖二分线器也有盗版之嫌)?全世界各国立法是否“违法”的首要原则,大多都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前提。

试问,以机顶盒作为垄断手段,肆无忌惮地损害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制约扩大内需、制约科技和视频家电发展、制约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如此集团垄断行为合法吗?“机顶盒一拖二分线器”、“大锅盖”等被“逼上梁山”的草根设备“非法”吗?正规生产的“数模一体电视机”也“非法”吗?这反垄断的“非法”产品为何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如果以上均以“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至高无上”原则衡量,这垄断与反垄断谁合法谁非法?试问广电集团的垄断收入有无纳税?其垄断所制约内需的损失如何弥补?!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不仅如此,就是国企垄断集团之间至今也在互相倾轧!有些地方广电部门利用其操控的电视制作、转播权,在地方频道发播公示大肆攻击电信部门“违法”开展宽带视听(即宽带电视)业务,并声称将“依法”追究!可是,正是这些开口闭口都“依法”的垄断集团,既限制电信宽带电视转播CCTV-3、5、6、8等热门频道,而自己却又公然违犯《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发射台、转播台(包括差转台、收转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机构,在转播和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时,应当保证被传播和传输节目的完整性。

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自行组织的广告,不得任意切換原广告或以游动字幕、叠加字幕等形式干扰节目的完整性”的规定,肆无忌惮地在所转播的任何频道,中断正常转播节目而插播自制的商业广告牟利!这是可以自行放火却不许他人点灯的目无法纪行为!也是置中央决定的“三网融合”于罔闻仍想独霸电视市场!试问:这是什么法?公理何在、法理何在?我国的电视事业究竟应定位为公用事业还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如是公用事业就应服务、服务人民,不得唯利是图;如是企业运营也应以国计民生为前提,可以竞争但绝不允许诸侯割据、垄断谋利!目前机顶盒的垄断所造成的祸国损民后果已凸现,尽管亿万电视观众强烈不满,但也只能徒叹奈何!难道中央的决策机构和领导者也能熟视无睹?!我国电视事业能否走出“死胡同”?何时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唯一的出路就是革除机顶盒对调谐选台的垄断,改为射频(RF)端子输出全频道电视信号,把调谐选台功能归还给电视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