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讲民间文学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对立的事物经过对比联系起来,构成神 话——原始的对比联想。 天和地、男和女、白天和黑夜……
(4)把并无因果联系的事物,按因果关系相互联 系起来,构成神话——原始的因果联想。 履大人迹、吞卵、吞朱果……
(四)神话分类
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起源神话 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
1.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
二、民间传说
(一)概念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迹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 关的故事,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
(二)艺术特色
1.在故事情节上具有“传奇性”; 2.具有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往往具有一定历史背 景,其故事依附于历史或实有的事物; 3.故事发展往往以偶然、巧合、“超人间”的情节 作为转变契机,以此来反映生活本质,表达人民的 意志和愿望; 4.传说中塑造人物总是和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的,人 物的思想感情总是通过行动来叙述,很少静止; 5.传说刻画人物大都采用粗线条的手法,强调人物 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形象单纯明朗,比较突 出。
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 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如: 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
(3)习俗歌
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 和迎宾待客的场合。
如 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
上梁歌
脚踏楼梯步步高,王母娘娘把手招; 八仙问我哪里去?主家上梁时辰到。 系梁系到半空中,摇摇摆摆像蛟龙; 我问蛟龙哪里去?一心要登紫位中。 新上正梁新又新,早结金来晚结银; 秤称金子斗量银,富贵荣华万万年。
(一)幻想故事 1.幻想故事(有人也叫“童话”)是幻想性较强的民 间故事。 2.幻想故事的艺术特点: (1)幻想故事的主人公是类型化的,又是多样化 的。故事的时间、地点则是比较含混的。 (2)这类故事的结构比较完整。它叙述主人公的 活动、行为,都是有头有尾的传记性的或生活史式 的,而不是片断的或插曲式的。 (3)幻想故事的人物、情节、语言的定型化。 3.如《田螺姑娘》等。
按内容和作用可分为六类:
劳动歌 仪礼歌 生活歌 时政歌 情歌 儿歌
(一)劳动歌
1.概念 狭义指号子,为适应劳动需要而自创的一种劳动语 言。它由劳动直接激发出来,并伴随其动作歌唱, 节奏感很强,具有协调工人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 情绪的作用。 2.分类 主要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活号子、渔船号子 和作坊号子五大类。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 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盘古开天辟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 絙人也。
——《女娲造人》
2.自然起源神话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 神,人面蛇身面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 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一)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 响。
历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在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吸取了民间创 作的人民性。 如: 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 陶潜的《读山海经》; 李白的《东海有勇妇》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
(2)中国洪水神话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亚型:
神谕与奇兆。 石龟(石狮)的眼睛出血(或发红);城门出血; 臼出水…… 遗民。 钻进石龟(石狮)肚子里;上山…… 兄妹成亲。 再造人类 生育;捏泥人;……
这类神话多见于吉、辽、冀、鲁、豫、苏、浙等 省。
b.雷公报仇亚型
女始祖下了12个(或6个)蛋,,孵出龙、蛇、虎、 雷公、魔鬼以及人类始祖江央,分管天地。 雷公与姜央闹矛盾。 雷公被捉与被放。 雷公出逃。 雷公发下大洪水。 繁衍人类,兄妹成婚。 妹妹生下一个葫芦。
(二)仪礼歌
1.概念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 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的歌 谣。 2.分类 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
(1)诀术歌
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
如: 天灵灵,地灵灵……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 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2)仪式歌
三、民间文学的分类
(一)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二)韵文的民间诗歌
抒情诗、叙事诗、歌谣、谚语、谜语
(三)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
民间戏曲
第二节 神话与传说
一、神话 (一)概念 1.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 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 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东西。 2.神话最主要的特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 象起源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指示出世界在时间意 义上的“开始”,而且指示着现存世界秩序所以如 此的“根据”与“前提”。
林中最高大的树(感性认识)——是通往天界的路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2.原始神话时期的联想的四种类型:
(1)把不同事物的相似特点联系起来,构成神话— —原始的相似联想。 如日月、雷声……
(2)把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 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神话——原始的接近联想。 神树、雷公和电母配偶……
(二)神话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
1.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与大自然作斗争紧密 相连。 2.受“万物有灵论”思想的支配,自然力被神化、 人格化。 3.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人与自然 的斗争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
1.联想是神话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广泛多样的感性认识,运用“想象”的
(二)生活故事 1.生活故事是现实性比较强的民间故事。它 的幻想性较少或完全没有幻想性,有时也称 为“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 2.如地主和长工故事、巧媳妇和呆女婿的故 事等等。
(三)民间寓言 1.民间寓言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散文形 式(个别也有韵文),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 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 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 批判或嘲讽,形体短小,意味深长。 2.如《中山狼》、《狐假虎威》等。
——《烛龙的神通》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级五 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 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 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盘古化生万物》
3.洪水和人类再繁衍神话
(1)世界各国的洪水神话,其形态无论是怎样千 差万别,都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 a.湮灭世界的大洪水; b.洪水后幸存的少数遗民重新繁衍出新的人类。
c.寻天女亚型
人类的第九代祖先崇仁丽恩的兄弟姐妹婚配,污染天 地,天神决定放洪水毁灭人类。 天神救崇仁丽恩。 大洪水。 崇仁丽恩于天女婚配。 崇仁丽恩求婚。 顺利通过考验,娶天女为妻。 生下三个儿子。
d.兄妹开荒亚型
兄妹开荒亚型是个复合的形态,即 寻天女亚型+雷公报仇亚型+神谕奇兆亚型
(五)神话的意义
六讲民间文学专题
第一节 概说
一、民间文学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 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人民大众中
流传,主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 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 艺术特色。
(二)历史形成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特点
民间文学创作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 学形式,适合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能在人民大 众中口头流传。
3.特点:
(1)劳动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 式调性变化频繁 。 (2)歌词内容多为劳动呼号用语,少数为见景生 情、即兴编歌。 (3)由于劳动强度不一、号子的节奏有的规整有 力,有的短促轻捷,有的长而舒展。 (4)唱法有独唱、对唱和一人领唱众人和等等, 后者最为常见。 (5)领唱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指挥者,其歌词复杂、 曲调高扬舒展;和者为劳动者,曲调深沉有力、 节奏性强、但没什么歌词,只是“嘿”、“哟”、 “嗬”等。
形象
如: 《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哈姆雷特》、塞外提斯 的《堂吉诃德》等 (三)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各种文学体裁大都来自民间; 2.六朝民歌中双关语的学习和运用。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古代作家对民歌艺术手法的学习。
“形象化”手段进行“判断推理”。 如: 大洪水(感性认识)——是天帝发怒惩罚世人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大人足迹(感性认识)——被女踩后怀孕生子 (借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地动山摇(感性认识)——是大地下的鱼在翻身(借 助想象的“判断”和“推理” )
火(感性认识)——是从天帝那里盗来的(借助想象 的“判断”和“推理” )
(四)民间笑话 1.民间笑话也叫“民间趣事”或“滑稽故 事”,是一种短小形式的民间故事,它叙述 的是滑稽境遇中展开的插曲式的事件。 2.如《金老鼠》、《借牛》等。
第四节 民间歌谣
文献记载: 《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春秋公羊传》:“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直抒己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三)分类
1.人物传说
鲁班、包公、中国的四大著名传说、……
2
3.地方风物传说
台湾高山族日月潭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传说、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二者具有不同的历史性; 2.二者形成的艺术形式不同; 3.二者的内容多半有“不合理性”与合理性之分; 4.神话作为一种古典的、特定的形式,有它创作的 繁荣期,即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初期。
——清·杜文澜《古谣谚·序》
一、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谣”配乐以成“歌”,“歌”失曲而为 “谣”,歌谣是一种凝聚着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语 言形式,以洗练的形式,活泼押韵的语言流传与大 众之中,供人们传唱或吟诵。 (二)传承力强。 (三)主要是口耳相传,书面记录也是保存和传播 的一种途径。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
1.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它紧密伴随 着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形成了一种道德舆论。 2.神话是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童 年时代的产物。 3.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者是半人半神,它以 这种群像为焦点,反映了原始人类生活情景和思想 感情。 4.神话作为原始时期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生活歌
1.主要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尤以表 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 农民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 活。 代表歌谣《十二月长工歌》。
第三节 民间故事
一、概念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
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 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也就是社会上所泛指的民 间散文作品的通称。
从狭义上讲,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以外 的那些富有幻想色彩或现实性饺强的口头创作 故事。
二、民间故事的分类 我国民问故事可以分为四大类: 幻想故事 生活故事(或称为“写实故事”、“世俗故 事”) 民间寓言 民间笑话
(三)民间文学语言的共同特点
朴素、简洁、形象 民间文学以真实为生命,所谓“但有假诗文,
无假诗歌”,“山歌无本句句真”。
(四)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
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 融汇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 存
2.口头性
是民间文学显著的特征之一。
(1)民间文学的采集和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它 的这一性质。 (2)变异形成的内外因素 a.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 b.民间创作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这是形成变 异性的内在原因。 c.民间口头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 外在原因 d.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是形成变异性的重要 客观因素。
(1)这类神话是古人对宇宙和人类来源的探索。 (2)相对而言,天地开辟神话的发生晚于人类来 源的神话。 (3)各民族天地开辟的神话有不同类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