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之道”的意义和内涵,了解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通过讨论,增强对自己的道德意识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的认识。
3.学会分析、回答问题,并实现自我认识与社交技能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中庸之道”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提问,学会回答问题。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增强对自己的道德意识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的认识。
2.了解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法。
2.课堂互动法。
3.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时间
导入2分钟
课文朗读和理解15分钟
问题讨论15分钟
总结8分钟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复习上一个课程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儒家文化的重要性。
2.课文阅读和理解
● 第一段(朗读)
“少年学问之大为为学,曾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而强调了对知识的学习不只是了解,更是要学会运用。
”
● 第二段(朗读)
“做人处世之道,孟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正己修身,和于众人’,这正是我们学习中庸之道的目的。
”
● 第三段(朗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要成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学会智慧地看待人生各种经历、财富、成败、荣耀和失败。
”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含义和精神,阅读后,让学生归纳人生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3.问题讨论
1.中庸之道是什么?
2.为什么要遵守中庸之道?
3.你在生活中的哪些行为符合中庸之道?
4.不遵守中庸之道的行为有哪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让他们对中庸之道的意义和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4.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中庸之道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提高了他们自我认识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在了解了中庸之道的内涵和意义后,进行了问题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中庸之道,并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也使得他们更好地领会和理解了课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