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就是鱼》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就是鱼》描绘了一只无法伸展自我空间去探索他世界,最终只能呆在池塘里的鱼,来传达一种人生观念,即个体是有限的。

此种有限性使得他终生受制于命运所赋予的城墙内,无法真正感知另一个世界的风景。

作为一名成人,且已过三十,看到这样的一本绘本,首先体会到的确实是有些悲观色彩的宿命感。

然而,《鱼就是鱼》并没有停留在个体的有限性上,它其实真正处理与面对的是我们要如何去面对这样的一种个体限制,而这也是它最为宝贵的一点。

当鱼在死亡的威胁后,不得不回到水中,重新面对自己的旧世界时,作者这样描述到:“阳光穿过森林照着池塘,柠檬色的点点波光在水面晃动着。

这个世界才是最美的世界”。

这段全绘本中最富有诗意的文字,出现在鱼探索世界失败后。

在鱼第一次面对自己“原来是有限”的真相里,这段文字,我觉得是作者对鱼,也是对读者最善意和最温柔的引领与对话。

我们要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有限,自己的失败,自己并非全能?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将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鱼就是鱼》用诗意给出了他的答案,去拥抱这个有限的世界,并且感受与享有它的美丽。

这种失败后的坦然接纳,与主流教育违和的撤回态度,我想,会给很多阅读它的人撑起一片阴翳,在以后很多失败的时刻里原谅自己,安定于自己的有限之中。

但是,在面临这个有限性时,是否也有一种壮烈的牺牲与美呢?这是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如果鱼至死不休,也要拼尽全力看一眼青蛙的世界,是否也是一种快意人生的态度?《鱼就是鱼》中的撤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建立在理性价值的角度上。

死亡的阴影使得鱼不得不退回池塘,也因此不得不去接受自己的局限。

而如果鱼决意用死亡换取最后一刻的美呢,它还会说出“你是对的,鱼就是鱼”吗?我想,那可能是另一个王尔德式的童话了。

我欣赏这种撤回,尤其是在当下人人鸡血、成功学泛滥的时代里,《鱼就是鱼》显示出了一种尤为宝贵的古老东方智慧:以无为去有为,放下妄念,接受真相。

但另一方面,我也敬重飞蛾扑火的壮美。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人在面对限制时,所显示出的最崇高的道德之一。

在合适的语境与前提下,这两种态度可以并存,并且应该得到它们应有的价值与尊重。

另外,我还想谈一谈《鱼就是鱼》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

因为中国文化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回避失败、消极、或者所谓负能量的。

从上至下,我们的社会都存在着一种虚假繁荣的要求,或者说,说吉利话的要求。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里,孩子难免容易养成一种自我全能的幻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成功焦虑问题。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受困于精神问题,追根究底,还是没有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好个体有限性这个问题。

如果要给孩子选择一本书,来帮助他们探索这个终极问题,举重若轻的《鱼就是鱼》必定是我的选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