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水产养殖的调查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规模发展创建名优特色
——关于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水产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为全面了解我县水产养殖现状,充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于近期组织人员深入重点乡(镇)、场,就全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宜渔面积约20万亩,鱼虾蟹贝类品种达130余种;淡水资源充足,拥有五图河、善后河、车轴河、五灌河和新沂河5条大中型河流,内陆水域总面积13万亩,宜渔面积8万亩,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业以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优化养殖结构,强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全县渔业生产取得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养殖总量不断扩张。
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0.1万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8.3万亩,海水养殖面积1.8万亩;养殖产量达3.2万吨(其中海水养殖0.6万吨、淡水养殖2.6万吨)。
二是优质产品初步形成。
近些年我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先后引进海淡水名优特色品种30余种,成功注册了‚埒子口‛牌银鲫、梭鱼、南美白对虾、泥鳅、‚开洋‛牌对虾、梭鱼、三尤梭子蟹等8个商标,其中洋桥农场注册的‘埒子口’牌银鲫、梭鱼、南美白对虾正在申报江苏省名牌农产品。
三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水产养殖户3200户,其中养殖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有100户,100亩-10亩的有900户,形成了沂北、洋桥农场等地约4600亩的泥鳅、龙虾,燕尾、灌西至洋桥农场约2.2万亩的中国对虾、日本车虾等特色养殖带。
另外,规划建设的万亩泥鳅高效养殖园区目前已完成整体规划、组织机构设立、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所涉土地的流转工作也在快速推进中,明年将申报创建省级渔业园区。
四是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目前,全县已成立渔业合作组织15家,对于促进全县水产品生产和流通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机制、资金、信息、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水产养殖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养殖面积和规模、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不平衡。
尽管全县养殖总面积达10.1万亩,但养殖户中养殖面积超过100亩仅100户,面积不足10亩的达2200户,占所有养殖户的69%。
在产量和效益方面,
鱼产量在300kg/亩或纯收入在2500元/亩以上的养殖面积约有5万亩,纯收入低于2500元/亩或不获利的有3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30%。
另外还存在宜渔水面利用率偏低问题,全县现有淡海水宜渔面积约28万亩,但实际利用的只有约10.1万亩,利用率仅为36%。
2、养殖品种老化。
目前,我县淡水养殖泥鳅、鳜鱼等名优特色品种面积约2万亩,仅占淡水养殖总面积的24%;海水养殖日本车虾、梭子蟹等名优品种面积约0.5万亩,仅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28%,水产养殖主要还是采用以传统品种为主、以搭配养殖其他鱼类为辅的养殖模式,结构性缺陷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科技服务力量薄弱。
一是部分养鱼户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水产养殖技术,但运用于实践、指导养殖生产的能力较差,大部分仍然采用粗放养殖,管理方式落后。
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队伍人员少、力量小、经费不足,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全县淡水池塘养殖面积约6万亩,而高效设施养殖面积仅2万亩,网箱养殖约4000只12万平米。
一些养殖时间较长的鱼池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与修整,相当数量池塘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养殖产量和效益低,全县纯收入低于2500元/亩或不获利的养殖面积高达3万亩,约占养殖总面积三分之一。
5、产业化进程缓慢。
一是品牌创建滞后,虽然已注册水产品商标8个,但无省、市级名牌商标,无法形成特有产
品的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
二是龙头企业缺乏,虽然近年来全县水产业的服务、加工、销售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落后,水产养殖、供、销一条龙体系还未形成,全县水产加工企业仅1家,年加工能力仅1万吨。
三是渔业合作社结构松散,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水产养殖基地也未形成规模,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县水产养殖产业化的推进速度。
6、政策扶持力度小。
集中表现在资金扶持力度不足,既没有财政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又缺少银信部门的专项贷款支持。
调查中,广大养殖户普遍反映缺少资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阻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由于资金不足,在水产苗种、病害防治、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渔业行政执法等方面也明显滞后,制约了全县水产养殖业全面快速发展。
三、加快我县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水产养殖业是我县农民的传统养殖项目,是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县的淡、海水养殖都还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市十一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创建活动,打造水产养殖特色板块。
结合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1、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
一是在养殖模式方面,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等设施渔业,并积极创建一批区域化布局合理、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高、规模化
经营程度大的水产基地,重点加快推进**县泥鳅高效养殖示范园区及水产养殖公司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二是在养殖品种方面,以泥鳅高效养殖、淡水龙虾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海珍品虾贝蟹类、经济鱼类、藻类等特色养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在产品品牌方面,充分利用地域特点,把质量安全贯穿到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牌。
2、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
应借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促进全县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加大对鱼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力度,利用县内鱼苗鱼种繁育现有的平台,改造或更新鱼苗孵化设备设施,全面提升鱼苗鱼种特别是优良品种和外来品种的繁育能力,以满足全县水产养殖企业(户)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并逐步向周边地区延伸。
二是扶持培植水产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建立高标准的水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建立水产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协调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技术培训、经营协作和产品销售,使全县水产养殖业能够形成‚拳头‛,最大限度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集团优势,加快全县水产产业化进程。
3、提高科技服务效率。
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水产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正常的推广经费、实验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组织县乡两级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科学养鱼水平,同时组建好水产疫病防治网络,为
广大养殖户提高高效快捷的养殖技术服务。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强中央、省对支农惠农措施的贯彻力度,切实解决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全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
财政部门应从农业开发资金中列出一部分,专项用于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银信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信贷额度和归还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养殖户的资金需求。
5、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把水产养殖与餐饮、垂钓、度假、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快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创新开发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域内外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县内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结合开发水资源,发展集垂钓、观景、餐饮、住宿、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