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作者:谷丽娜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7期
摘要: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更应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人和传承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以及自主就业等政策的确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诚信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此现状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其原因,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
古语云“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
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能够切实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却被抛之脑后。
高等院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摇篮,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是我们倡导“以德治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实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求职简历造假
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程序。
大学生毕业后要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必不可少的是要制作一份好的简历。
在招聘会的现场,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打出“择优录取,有经验者优先”的标语,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的实力。
很多大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这些要求,包装自己的简历,如修改学习成绩;伪造资格证书;故意编造各种各样的实践经历;编造实习经历等等。
这些行为都是大学生求职中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
(二)面试中的不诚实
在注重“包装”的今天,大学生在面试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和素质无可厚非。
但是很多求职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博得面试官的好感,能够得到工作的机会,在面试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能力,故意回避自己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抱着“用人单位无从考证”的态度,无中生有地介绍自己所获得的一些成绩或是介绍自己的一些能力。
(三)面试成功后拒签
很多大学生在经过层层的筛选后终于取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当用人单位要与其签约时,有的大学生因为一开始抱着试试的心态,把应聘当做检验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各种面试来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应聘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准备,或是因为薪酬待遇、地域等方面的一些原因,无法满足自己需求,出现了拒签现象。
但不管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大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就业不诚信的行为。
(四)签订就业协议后单方面毁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入市场的主体都具有维护、谋取自身利益的权利,这种机制调动了每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并且随着用人单位进驻校园展开招聘的时间越来越提前,而许多大学生趋之若鹜的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公布较迟,大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白毁约是有悖诚信的,但是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更多的大学生会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继续深造而选择毁约。
(五)不按期偿还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扶持开展的一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措施,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同等享受大学生活的机会,但是部分贷款大学生改变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就业单位等信息,拒绝偿还助学贷款,在毕业后拖欠助学贷款,不按照约定及时还贷款,这也是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社会转型时期,与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诚信机制还比较不健全,公民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学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的诚信教育是以小学、中学诚信教育为基础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应试教育的烙印,一直以来,道德诚信教育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里普遍存在重视智力发展,轻视道德发展,使诚信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
进入大学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诚信机制不健全,忽视了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习成绩优秀与否依旧是学生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将来能否找到满意工作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的失当。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家长在社会活动中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范,如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影响了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
很多家长以孩子为家庭的中心,奉行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条,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反而偏袒纵容,影响了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诚信意识。
其次,由于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这都导致了当今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二)主观原因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最本质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
他们的社会经历单一,道德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乏对诚信缺失危害性的认识,缺乏对个人与社会全面理解,容易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使其失去诚信观念。
多数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硬件条件,例如四、六级英语证书,各种荣誉证书等,忽视了道德修养重要性。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他的行为总要受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诚信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受了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趋利心理、拜金主义等也开始侵蚀人们的思想。
加强对全党全民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要使人们把讲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促使人诚实守信,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舆论氛围,对不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人施加巨大的外在压力,大学生在这样一种诚信环境下,会自觉的受到影响,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完善信用惩罚机制
信用管理体系完善的国家基本上都设立了严厉的信用惩罚机制,一旦一个人出现了失信的行为,将会给他带来严重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根据美国的法律,消费者一旦出现不良的行为失去信用,那么消费者的不良记录将被载入不良记录档案。
在我国,信用惩罚机制还有待完善,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理,予以强制规范。
(三)加强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要提升大学生就业中诚信意识,促使大学生诚信就业,应该积极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树立以诚信的道德观念,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喊口号,从表面上做工作,仅仅依靠课堂中的灌输,而应该在校风建设上加强对诚信的需求,教师以身作则,以诚信来熏陶、学生。
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诚信活动,形成人人讲求诚信的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在这种大范围的诚信环境中,会在大学生中间起到一个良好的制衡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形成考察诚信的跟踪机制。
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监督体系。
(四)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诚信教育
青年大学生作为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者,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只有具备诚信品德,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认真“经营”好诚信这个无形资产,大学生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各方面都与国际接轨,这更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信品质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表现对工作和学习,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表现为人处事上,就是真诚待人。
青年学生被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广大学生有着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面貌。
因此大学生要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在诚信实践中养成诚信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光辉.对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7): 108- 110.
[2]王一.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D].东北大学,2010.
[3]管文娟、吴继霞.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阐释[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56-57.
[4]周鹏.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状况分析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 87.
[5]马兆明、王希标.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
[6]邓艳葵.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论[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 7): 180- 184.
[7]王璐.大学生诚信问题致因及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