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单元测试
1.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给出了四个意味着。
这四
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
意义和世界意义。
()
A:对
B:错
答案:B
2.( )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关键期
B:重要战略机遇期
C:新时代
D:新时期
答案:C
3.()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A:富国强兵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民族独立
答案:C
4.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A:基本任务
B:首要任务
C:重要任务
D:主要任务
答案:B
5.()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
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道德素质
B:法治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
D:思想政治素质
答案:C
6.大学生应该以()为根本要求,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有志向
B:有本领
C:有理想
D:有担当
E:有抱负
答案:BCD
7.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A:思想政治素质
B:思想素质
C:综合素质
D:法治素质
E:道德素质
答案:ADE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A:思想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E:政治性
答案:ABCDE
9.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在()的结果。
A:内省中完善
B:学习中升华
C:实践中锤炼
D:自律中养成
答案:ABCD
10.我们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什么别的新时代。
()
A:对
B:错
答案:A
第一章测试
1.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答案:A
2.()的思想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A:建立个人的小家庭
B: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C:享受一切
D:自我价值的实现
答案:B
3.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说,追求物质享乐,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享乐是
比较低层次的,有为青年应该有更高尚的追求。
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作
家的优秀作品、企业家创造的巨额财富,都超出了个人享受的范畴,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最高尚的追求、最有价值的幸福。
这段论述启示我们,人生价值追求应该定位在()。
A: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的需要与享乐
C: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获取更多的金钱,掌握更大的权力
答案:C
4.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这充分说明( )。
A: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
B: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
C: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D:信念就是一切
答案:C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两个方面。
A:自我价值
B:经济价值
C:伦理价值
D:社会价值
答案:AD
6.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境遇
答案:ABC
7.走好人生之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下列有
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人应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B:个人完全由社会所决定,对社会不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条件
D: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答案:ACD
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A:错
B:对
答案:B
9.能力大的人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A:错
B:对
答案:A
10.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
系。
A:错
B:对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
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基本信仰
C:各种信念没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D:相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始终一致
答案:A
2.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信仰
B:意识
C:理想
D:道德
答案:A
3.理想是()
A:人们在实践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B: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C:与现实有距离,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D: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答案:A
4.从内容来说,理想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下列
属于道德理想的是()
A:成为一个德艺双馨、受人爱戴的文艺工作者
B: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D: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答案:D
5.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这说明了
()
A: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B: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C: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答案:B
6.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这充分说明()A: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
B: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信念就是一切
D: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
答案:B
7.“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这句话说明,在确
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A: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超越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
D: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答案:A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
梁。
”这形象地说明()
A:理想是可以自发实现的
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
C:理想就是现实
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答案:D
9.“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
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这一句诗体现了理想的()
A:阶级性
B:实践性
C:超越性
D:时代性
答案:D
10.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关于理想信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念为理想的实现指引方向
B: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C:理想为信念的坚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D:理想与信念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
A:错
B:对
答案:B
2.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
A:错
B:对
答案:B
3.我们耳熟能详的我国许多传说、典故、成语,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
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都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
A:对
B:错
答案:B
4.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和不忘初心,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和基本属性。
()
A:错
B:对
答案:B
5.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集体主义
B:唯物主义
C:爱国主义
D:个人主义
答案:C
6.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
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文化传统
D:法治观念
答案:C
7.1950年,()从美国踏上回国归程,提出优选法,并以推广中的逝世为自
己的生命做了一次最壮丽的优选。
A:郭永怀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华罗庚
答案:D
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谈到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
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指()。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建立中国共产党
答案:BCD
9.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
数成员所认同的()的总和。
A:价值取向
B:思维方式
C:精神气质
D:道德规范
答案:ABCD
10.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归纳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范畴,即
(),也为我们深刻把握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底蕴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指引。
A:伟大奋斗精神
B:伟大梦想精神
C:伟大创造精神
D:伟大团结精神
答案:ABCD
第四章测试
1.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
力量是()的核心价值观。
A:全社会共同认同
B:少数人认同
C:大家认同
D:大多数人认同
答案:A
2.党的()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二十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九大
答案:B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幸福,安全,平安,快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答案:D
4.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式写于(),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A:《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B:党章
C:宪法
D: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答案:C
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
值内核。
A:丰厚的历史底蕴
B:强大的道义力量
C:坚实的现实基础
D: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
答案:D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源自其()。
A:先进性
B:人民性
C:道德性
D:真实性
答案:ABD
7.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需要()。
A:明辨
B:笃实
C:勤学
D:修德
答案:ABCD
8.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
A:对
B:错
答案:A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
A:错
B:对
答案:B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倍数。
()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道德评价的标准是
A:合理、不合理
B:合法、不合法
C:善、恶
D:道德、不道德
答案:C
2.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
A: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人的自然本能延续、发展的结果
C:人类与生俱来的善性
D:天意神启的结果
答案:A
3.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劳动
B:社会关系
C:自我意识
答案:B
4.以下道德起源理论,符合情感欲望论的是
A:道德起源于劳动
B: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
C:道德是人的动物本能的延续
D:道德起源于人与生俱来的善性
答案:B
5.大丈夫精神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A:孟子
B:范仲淹
C:孔子
D:林则徐
答案:A
6.中国革命道德的红色精神包含有()
A:长征精神
B:延安精神
C:西柏坡精神
D:井冈山精神
答案:ABCD
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公民道德
D:为人民服务
答案:D
8.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公民道德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为人民服务
答案:B
9.职业道德是职业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大学生不需要了解和学习。
A:错
B:对
答案:A
10.()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个人品德
D:家庭美德
答案:C
第六章测试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A:错
B:对
答案:B
2.每年12月1日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
A:对
B:错
答案:B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错
B:对
答案:A
4.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A:错
B:对
答案:B
5.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答案:B
6.(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答案:D
7.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是 ( )。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B: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答案:A
8.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
体是“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荆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廌”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
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是()。
A: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B: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
C: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AB
9.法的适用具有的特点包括()。
A: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B:主体是司法机关
C: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D:按照法定程序活动
答案:BCD
10.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
A:严格执法
B:全民守法
C:科学立法
D:公正司法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