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经济属外贸驱动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资
合作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 1980年6月14日,中国和新
加坡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
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
正式开馆。

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
成果显著,2013年前7个月,中
新双边贸易额为429亿美元,同比
增长14.29%。

2014年1-9月,中
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
572.77亿美元,同比增加3.2%。

中新经贸合作2009年《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以来,双边经贸合作进入更为密切、成熟的新阶段。

据中方统计,2004年至2013年间,中新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14.6%,我
新加坡的经济属外贸驱动型
国对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5.5%,吸收新加坡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3.4%,在新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17.6%、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18.9%,向新派遣劳务人次年均增长6.4%。

中新经贸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中的亮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3年,中新经贸合作迈上新
台阶。

据新方统计,中国连续第六
年成为新加坡对外投资第一大目的
地,并首次成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中方统计,2013年新加坡跃升为
仅次于香港的我国第二大外资来源
地,同时还是我国在全球第七大对
外投资目的地、第十大承包工程签约市场、第四大外派劳务市场和我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

2014年1-9月,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72.77亿美元,同比增加3.2%。

其中,我对新出口344.26亿美元,增长4.3%;自新进口228.51亿美元,增长1.7%;顺差115.75亿美元。

新加坡是我在东盟内第四大贸易伙伴。

机电产品一直是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1-9月出口额为204.0亿美元,增长9.2%,占新加坡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3.6%。

化工产品、矿产品和塑料橡胶是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第二至第四大类商品,◆新加坡风情
China business update 2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资
合作
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
1-9月出口42.2亿美元、41.8亿美元和41.3亿美元。

机电产品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首位商品,1-9月进口额为190.8亿美元,占新加坡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8.2%,下降1.7%。

机电产品中,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121.0亿美元,下降2.8%;机械设备进口69.8亿美元,增长0.3%。

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第二和第三大类商品,1-9月进口额为38.0亿美元和27.8亿美元,占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1.6%和8.5%,矿产品增长17.8%,贱金属及制品下降1.6%。

除上述产品外,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和纺织品及原料等也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中国是新加坡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的首位进口来源地,占其同类商品进口总额的18.2%、23.3%、30.5%和34.2%,中国的主要竞争者是中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日本等。

新加坡宏观经济概况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经济指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超过许多传统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65年的不足10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近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2.65%;人均GDP从1965年的500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近5.5万美元,年均增长10.21%。

新加坡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属外贸驱动型,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国、日本、欧洲和周边国家市场,外贸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

新加坡经济曾长期高速增长,1960年至198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9%。

1997年,新加坡受到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影响并不严
重。

最近几年,新加坡经济呈增长
势头。

2010年经济增长14.5%,贸
易增长20.7%,达到7040亿美元。

新加坡的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
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
交通和通讯业。

工业主要包括制造
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
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
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
等部门。

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
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
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

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
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
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
口枢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燃油供
应港口。

新加坡还是联系亚、欧、非、
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新加坡樟宜机
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
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
夜间动物园等。

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公 路
新加坡15%的土地面积用于建
设道路,形成以8条快速路为主线
的公路网络。

截至2012年底,新加
坡公路总里程3425千米,其中快
速路161千米,干线公路652千米。

为缓解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新加坡
政府于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
费制度(ERP),2012年底全国共设
72个电子收费闸门。

铁 路
2011年7月,马来亚铁路新加
坡段停运。

2013年2月,新加坡与
马来西亚达成协议,将修建吉隆坡
至新加坡高速铁路(“泛亚铁路”的
最南段),计划全长330千米,耗
资120亿美元,2020年建成,预
计2014年下半年开始招标。

截至
2012年底,新加坡轨道交通线路总
长177.7千米,其中地铁(MRT)
148.9千米,设99个站点,轻轨(TRT)
28.8千米,设34个站点。

航 空
新加坡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航空
运输枢纽。

樟宜国际机场连续多年
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2013年客运
量5278万人次,货运量185万吨。

截至2013年底,100多家航空公司
入驻新加坡,形成以新加坡为中心
往返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城
市、每周6600多个班次的航空网络。

9家航空公司已开通新加坡往返中
国26个城市的航线。

海 运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也是世
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

新加坡港已
开通20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
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4个
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船泊位54个,
为全球仅次于中国上海的集装箱港
口。

2013年新加坡港货运量5.6亿
吨,集装箱吞吐量3258万标箱,海
运客运量658万人次。

截至2014年
4月底,新加坡注册船舶4430艘,
总吨位7750万吨。

(根据新华网、商务部网站材料
编辑整理)
30 中国经贸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