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咸阳期中)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礼乐制
D . 禅让制
2. (2分) (2020高二上·荆州月考)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B .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C .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D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 (2分)(2016·江苏)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A .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 .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 .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 .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2分)(2020·福州模拟)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八姓和汉族四姓位列士族之首,又将地方上的强宗豪族全部编入士族。

而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

这一改变()
A .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 . 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
C . 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
D . 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5. (2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月考)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代表宋朝瓷器最高水平的当属五大名窑,景德镇也是在此后逐步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它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处()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6. (2分) (2020高三上·辽阳月考) 唐朝进土科考试中实行别头试,即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加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

别头试的实行()
A . 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
B . 旨在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
C . 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D . 表明科举取土的流程规范
7. (2分)(2020·湖南模拟) 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

”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

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

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A . 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B . 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 . 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
D .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8. (2分)(2020·江西模拟)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

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

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 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 . 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9. (2分) (2017高一上·福泉月考) 某同学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课题的研究,下列有关该课题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9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B . 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武器与侵略者交战的战斗
C . 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
D . 义和团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10. (2分)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

这说明()
A . “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 . 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
C . 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 . 儒家与法家同源
11. (2分) (2017高一上·淄川月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这里“转变”的含义是指()
A . 改变武装斗争的方针
B . 走和平夺权之路
C . “农村包围城市”
D . 通过土地革命动员农民参加革命
12.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

这说明()
A . 中华抗日开启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B .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 .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 . 国民政府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略作出了巨大牺牲
13. (2分) (2019高三上·沙县月考) 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

这表明()
A . 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
C . 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D . 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
14. (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1953年代表中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朱德
D . 刘少奇
15.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进行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16. (2分) (2020高三上·运城月考) 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

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

这意味着()
A . 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
B . 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 . 导致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
D .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 (2分)下列对有关古罗马万民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B . 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 沿袭了原有公民法体系
D . 在不断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18. (2分)新航路开辟后,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是
①里斯本②塞维利亚③安特卫普④伦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9. (2分) (2015高一上·湖北期中)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 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B . 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 . 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D . 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0. (2分)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说明()
A . 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
B . 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
C . 英国首相不受议会制约
D . 英国首相的权力比内阁小
21. (2分) (2016高三上·陕西期中)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B . 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 . 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D . 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22. (2分)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
乱。

“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A . “地理大发现”时代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 . 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23. (2分)傅立叶认为:现实的工业文明或工业制度是新成立的奴隶制,是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类的耻辱。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看法
A . 是正确的,揭示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
B . 是错误的,抹杀了工业文明成果
C . 是片面的,没能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D . 是激进的,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
24. (2分)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 . 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 . 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 . 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 . 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
25. (15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时已产生了“父子不得相互告诉”的思想。

汉宣帝曾颁布:“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大父母匿子,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学界认为这是关于亲亲相隐制度最早、最明确的规定。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

即漏露其事及鞑语消息,亦不坐。

”同时唐律还规定:“若犯谋逆以上者,不用此律……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虽告亦无罪,缘坐同首法”,认为因为“不臣”可以不用容隐制度。

到近代,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历次法律变革中,亲属容隐制度仍得以继承。

——摘编自王新霞、柳萍等《论中国古代司法文化特征——以“亲亲相隐原则”为例》
材料二:201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8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该规定赋予了亲属证人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特权,体现了亲属拒证权的理念。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为了避免自己及其亲属受到追诉,不愿意作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法律不应当强制打压。

从更深层次来看,亲属拒证权制度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血脉亲情,在宏观上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益。

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对被告亲属所作证言持有怀疑态度,其被认可和采纳的机会很小。

——摘编自李旭霞《论我国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制度之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发展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亲属拒证权”与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构建亲
属拒证权制度的社会价值。

26. (10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时代只有封君采邑制,尚无所谓地方行政。

秦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十一年,初县杜.郑”。

是纪元前七世纪初已有县制。

其后《左传》中极常见,如“楚子县陈”,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

郡之称,《左传》、《国语》各仅一见,至战国时则极常见,如《秦纪》:惠文君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

《左传》哀公二年,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

———陈国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封建”一词的含义。

阅读材料一,归纳郡.县产生之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度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的具体表现?
27.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
25-1、
25-2、
26-1、
26-2、
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