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和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采区概况 . (1)第二节采区地质 (1)第二章采区储量和生产能力 (2)第一节采区储量 (2)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4)第二节工作面长度确定 (6)第三节工作面接替顺序 (7)第四章采煤工艺 (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确定 (8)第二节工作面设备选型和支护方式 (8)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10)第一节采区运煤运料排矸系统 (10)第二节采区运输系统及运输方式 (10)第六章采区通风 (10)第一节采取通风系统 (10)第二节采掘工作面及硐室所需风量计算 (12)第三节采区总供风量 (14)第四节风量分配 (14)第五节风量验算 (15)第七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第一章采区概况和地质条件第一节采区概况本采区西部为井田边界,东部为三采区,上部-50m标高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标高-250m。
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
区内无断层和褶曲,东部局部有火成岩侵入。
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为-250m和-50m。
采区生产能力110万吨第二节采区地质本采区内仅有两成煤,厚度及顶板岩性见下图。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地层岩性柱状图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 采区储量1采区资源储量储量计算公式为:d M S Q ⋅⋅=/cos θQ——储量(万吨) S——面积(m2) M ——厚度(m ) d ——容重(t/m3) θ──煤层倾角采取储量:Q= 2000×910×+×÷cos12°=(万吨)2采区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公式:ZK=(Zg-p )×C 式中: 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 Zg---- 工业储量,万t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采矿B101题目:《采矿学》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段绪华职称:教授2013 年 7 月 12 日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3)1.1 矿区概述 (3)1.2 井田地质特征 (4)1.3 煤层特征 (8)2 井田境界和储量 (9)2.1 井田境界 (9)2.2 矿井工业储量 (9)2.3 矿井可采储量 (10)2.3.1永久煤柱留设 (10)3 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3.1 矿井工作制度 (12)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4矿井开拓方式 (13)4.1 确定井筒位置 (13)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13)4.3 确定开采水平位置,标高及水平垂高 (14)4.4 确定运输大巷布置及位置 (14)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14)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14)5.11 可采煤层的基本概况 (15)5.12 煤层顶底板地质条件 (15)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6)5.21 区段斜长确定 (16)5.22 带区上山位置及布置方式 (16)5.23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16)5.24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16)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16)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17)5.31 带区下部车场选型设计 (17)5.4 带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18)5.41 带区煤仓 (18)5.42 带区绞车房 (19)5.43 带区变电所 (19)6采煤方法 (20)6.1 采煤工艺方法的确定 (20)6.11 带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20)6.12 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以及推进方向 (21)6.13 回采工作面的破,装,运煤方式及其设备选型 (21)6.14 劳动组织表 (26)6.15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7)6.2 回采巷道布置 (28)6.2.1 确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 (28)6.2.2 回采巷道支护 (28)6.2.3 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及其具体施工技术要求 (28)7 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 (29)总结 (30)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
采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1)1.1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采区概况及开采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采区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煤层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煤质 (4)3.3瓦斯、煤尘、自燃、地温等情况 (4)3.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开采条件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9)4.1采区工业储量计算 (9)4.2采区煤柱损失计算 (9)4.3采区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采06级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河北工程大学学院:资源学院专业班级:采矿(1)班姓名:周万存指导教师:李新旺设计日期:2010.01.20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2)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3)第三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6)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8)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4)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第七章:采区巷道断面设计 (21)第八章: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 (27)第九章: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5)第十章:安全措施 (36)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一、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是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采煤方法”、“矿井设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区设计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通过采区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地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掌握采区开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1.编写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30~50页);2.设计图纸部分:①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平面图1:2000,剖面图1:1000);②工作面布置图(平面图1:100或1:200,剖面图1:100或1:50),其中附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及工人出勤表;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加深对采矿工程专业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2.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独立完成教学要求,提高设计工作能力;3.使学生能熟练采区设计内容级步骤,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本采区位于河北某矿4采区(二水平),走向长度2125m,倾向长度1150m/cos13°=1185m。
煤层面积2518125m2.二. 采区地质1、地质构造:本井田储量丰富、地质构造中等,井田为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采区地质概况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2.1储量 (2)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4.1采煤方法 (5)4.2回采工艺 (6)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5.1、液压支架 (8)5.2、采煤机 (8)5.3、刮板输送 (8)5.4、转载机 (9)5.5、破碎机 (9)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5.7、乳化液泵 (9)5.8、回柱绞车 (10)5.9、水泵 (10)5.10、移动变电站 (10)6、通风与安全 (10)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6.4、采区总需风量 (12)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7.1、煤层运煤平巷 (14)7.2、煤层运料平巷 (15)7.3、阶段运输斜巷 (15)7.4、阶段回风斜巷 (16)7.5、采区煤仓 (17)8、采区生产系统 (18)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1.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
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
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
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班级:采矿班组员: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地质特征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第三章采区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三节巷道断面设计第四章回采工艺第一节落煤第二节支护第三节采空区处理方法第四节采煤工艺第五节生产技术管理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第二节采区通风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地质特征峻德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
为鹤岗煤田最南部的一个井田。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4′40″北纬47°11′50″。
井田的北部边界与兴安煤矿相邻。
其界限为:纬线104000为界。
由它们的连线的垂直截面组成北部的人文边界。
南止煤系地层与上复第三系地层的-500标高不整合接触线。
区内东有峻德火车站,北距鹤岗火车站15KM.西部有鹤大公路通过,交通方便。
峻德煤矿井田的地势东高西洼。
洼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为600㎜左右,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
区内只有鹤立河在井田上方流过后经人工改造从西部边界通过。
最高洪水位238M。
最大流最为180立方米每秒。
地下水原始流向与地表河流流向一致。
水力坡度2‰左右。
一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本区地层基本与鹤岗区域性地层一致。
根据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的统一对比,区内自下而上有:前古生界,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石头庙子组。
下白垩统东山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1.前古生界: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石曲片岩,角闪片岩组成煤系地层基盘。
2.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为矿区主要含煤层21层。
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岩性较粗厚度450米,由北往南变薄。
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
有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炭页岩、凝灰质岩等,含可采煤层21层。
中部岩性较细,厚约400M。
以灰白色中、细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
夹粗砂岩和二层灰白~灰绿色凝灰质岩。
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1章矿井地质概况1.1 矿井位置及交通1.1.1交通位置青山矿井位于宜宾市珙县巡场镇西北6km,是四川芙蓉集团控股企业。
井田跨越珙县、高县境界,呈东~西展布。
宜(宾)珙(县)铁路从井田东面通过,金筠铁路从井田北面通过。
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经宜(宾)珙(县)公路北到宜宾,南经珙县可达云南,西去高县、筠连、盐津,东往泸州、隆昌,详见矿井交通位置示意图。
1.1.2地形地貌本区地形属较复杂的中低山,山脉和槽谷走向均呈北东~南西向平行展布,形成以青山向斜为低点的对称的“U”形地形地貌。
最高为青山山(+1230.9m),最低处为青山河(+60m)。
本矿井主要开采范围为青山河保安煤柱以北的范围。
1.1.3气象和水文情况矿区气候受地形控制,历年最高气温390C, 最低气温30C,平均气温17.50C。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260mm,雨季时间为6~8月,最大降雨量为1570mm。
地表主要有青山河,年平均流量为11000m3/h,最大流量为16000m3/h,最高洪水位+130m。
多云雾,湿度大,风向多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0.9m/S。
1.1.4矿区概况矿区周边工农业发展较好,有煤矿、铁厂、水泥厂、化肥厂、茶叶、印刷、粮油加工及水电站,农业的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茶叶、花生、蚕茧等,矿用各类建设用材料来源广泛,人力资源充足;供水外可取用长宁河水,内可取用青山河水和地下水。
矿区外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浅部和矿井开采区域以外,小窑开采最低标高为+730m。
矿区供电可由巡场武家岩变电站和芙蓉矿务局电厂提供110/35/6kv供电,均可设双回路供电。
煤炭主要供宜宾及内江火电厂使用,销售情况较好。
矿井交通位置示意图1.2 矿井境界及储量1.2.1矿井境界青山矿井东以省级公路的保安煤柱为界,西为划定井田边界,上以地方小煤矿开采下界的保安煤柱为界,下以青山河保安煤柱为界。
井田平均走向长度13600m,倾斜长度1750m,井田面积23.8Km2。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时间
施工单位
勘探程度
钻孔
利用钻孔
孔数
米数
孔数
米数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18
7091.68
18
7091.68
2008
204勘探队
精查
48
14189.11
44
12708.68
总计
245
89270.61
234
85435.30
1.2.4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m3/min,根据邻井查询,该井属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燃发火期为6~8个月。
序号
煤层名称
层间距(m)
围岩
煤的牌号
硬度
视密度
稳定性
煤厚
(m)
倾角
顶板
底板
1
94#
20
泥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6
14
2
95#
粉沙岩
粉沙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2.4
14
95
3
109#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4
14
20
4
110#
中细岩
细砂岩
焦煤
中硬
1.4
较稳定
1.1
14
1.2.2
各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8m,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底板多为砾岩及粉砂岩。
1.
1.2.1
本设计井田的地层走向为EW,倾向为S,平均倾角为17°。地层厚度为125m。表土及风化带厚度约20m,表土中无流沙岩。岩层多由细砂岩及中砂岩构成。详见图1-2煤层综合柱状图。
采矿工程本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摘要本采区为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该采区南北两侧分别以F1、F2断层为界,落差分别为20m和30m。
西至煤层露头,东至-300m标高。
地表标高+50m,表土层厚20m,含水不大。
煤层分化带深度30m。
本采区内共有三层煤,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回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00米,工作面日推进长度为6.0米。
采用三采一准的四六工作制度,一班割二刀煤。
经分析,各采区参数符合国家的各项规程,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目录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 采区地质概况 (1)1.2.1 地质构造 (1)1.2.2 煤层 (2)1.2.3煤质及瓦斯情况 (2)1.2.4水文地质 (3)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4)2.1储量 (4)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2.1工作制度 (4)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6)3.1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6)3.2 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6)3.2.1技术比较 (6)3.2.2 经济比较 (7)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9)4.1 采煤方法 (9)4.2 回采工艺 (9)4.2.1回采工艺的确定 (9)4.2.2 工艺顺序 (9)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12)5.1 液压支架 (12)5.2 采煤机 (12)5.3 刮板输送 (13)5.4 转载机 (13)5.5 破碎机 (13)5.6 胶带输送机 (14)5.8 液压安全绞车 (14)5.9 液压泵 (14)5.10 移动变电站 (15)5.11 馈电开关 (15)5.12 磁力启动器 (15)5.13 喷雾泵 (15)5.14 端头支架 (15)6通风与安全 (16)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6)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7)6.3 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8)6.4 采区总需风量 (19)7巷道断面的选择 (20)7.1 区段运输平巷 (20)7.2 区段回风平巷 (21)8采区车场及硐室 (22)8.1 车场形式 (22)8.2 调车方式 (22)8.3 采区硐室 (22)8.3.1 变电所 (22)8.3.3 煤仓 (23)9采区生产系统 (25)9.1运输系统: (25)9.2通风系统: (25)9.3运料系统: (25)9.4排水系统: (25)9.5排矸系统: (25)10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26)10.2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27)10.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11采区灾害防治 (29)11.1 采区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29)11.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29)11.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29)12参考文献 (30)13致谢 (31)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图1.1 采区概况图本采区为大明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为1550米,倾斜长730米,其面积为1131500米2。
采区说明书2

第一章采区的地质概况1采区概述该采区位于该矿第一水平,开采1号煤层。
带去上以—40为界,下以—340为界,左以F10 断层为界,右以F11 断层为界。
采区走向长2100m,倾斜长度1630m,煤层为东西走向,煤层平均厚度为5m,倾角平均7°左右,煤的密度为1.33t/m⒊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区开采无影响。
井底车场位于采区左侧,水平运输大巷在笨采区走向中部距煤层底板20m的岩层中。
2 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煤层自然发货期6个月,煤层顶板无伪顶,直接顶为厚8.0m 的细砂岩,基本顶厚度为11m厚度的石灰岩。
煤层底板为砂页岩3采区瓦斯.相对涌水量.煤质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15m⒊/t,采区正常涌水量为130m⒊/h,煤层自然发货期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性,煤质中硬。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采区工业储量及可采量,确定设计损失量由采区地质资料得知,煤层走向长2100m,倾斜长度1630m,煤的密度为1.33t/m⒊由上述设计方案可算出煤炭的工业储量.损失量和可采储量方案Ⅰ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方案Ⅰ的工业储量计算Z g =L×L z×m×r =1630×2100×5×1.33 =2299 万t式中 Z g——采区工业储量,单位万tL ——采区倾斜长度,1630mL z——采区走向长度,2100mm ——采区煤的厚度,5mr ——煤的密度, 1.33t/m⒊方案Ⅰ的损失量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设计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采区左右边界各留10m保护煤柱,采区上下边界各留15m保护煤柱,护巷煤柱:采区上下水平间距为20m,两条山下山的护巷煤柱左右各至停采线30m。
区段煤柱为10m。
由以上数据可算出煤炭的损失量和采区采出率并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2采区左右边界损失量P r1= L×2×m×r×C b =10×1630×5×1.33×2 =22万t 式中 P r1——方案Ⅰ采区左右边界损失量,单位万tL ——采区倾斜长度,1630mm ——煤层煤的厚度,5mC b——煤柱尺寸,10mr ——煤的密度,1.33t/m⒊3采区上下边界损失量P c1 = L z×2×m×r×C b =2100×10×2×5×1.33 =42 万t 式中 P c1——方案Ⅰ采区上下边界损失量,单位万tL z——采区走向长度,2100mm ——煤层煤的厚度,5mC b——煤柱尺寸,10m4采区护巷煤柱损失量(1)采区上下山采区护巷煤柱损失量P s1= L×C b×m×r =80×1630×5×1.33 =88 万t式中 P s1——方案Ⅰ采区护巷煤柱损失量,单位万tL ——采区倾斜长度,1630mm ——煤层煤的厚度,5mC b——煤柱尺寸,80m(2)采区区段护巷道煤柱损失量P q1= L z×4×m×r×C p =2100×10×5×1.33×2=57万t L z——采区走向长度,2100mm ——煤层煤的厚度,5mC p——区段煤柱尺寸,10mr ——煤的密度,1.33t/m⒊(3)方案Ⅰ煤炭损失总量P总1= P c1+P r1+P s1+P q1=22+42+88+57=209万tP总1——方案Ⅰ煤炭损失总量,P c1——采区上下边界损失量,22万tP r1——采区左右边界损失量,42万tP q1——采区护巷煤柱损失量,88万tP s1——采区上下山采区护巷煤柱损失量,57万t(4)方案Ⅰ的采区可采储量计算Z k1=Z g-P总1=2299-209=2090万t式中 Z k1——方案Ⅰ设计可采储量;2090万tZ g ——工业储量;2299万tP总1——采区煤炭总损失量;209万t由上述数据可算出方案Ⅰ的采区采出率C1= Z k1/ Z g=2090/2299=91℅式中 Z k1——方案Ⅰ设计开采储量,2090万tZ g——工业储量,2299万tC1——方案Ⅰ采区采出率。
采矿工程(露天)课程设计说明书

(2)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的确定
(3)采剥工程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
(4)采剥工程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
(5)工作帮的构成及工作帮坡角。
开采程序和生产工艺系统以及开拓运输方式有密切联系。它往往会影响生产工艺系统和开拓运输方式的的选择与确定。
5.2
5.2.1台阶高度
(1)挖掘设备作业规格和条件
(以IV断面为例)假设底板帮坡角为27°,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1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2底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假设顶板帮坡角为32°,并将已知数据输入软件得:
图2-3 slide软件数据输入
图2-4顶帮帮坡角稳定性分析
假设满足安全要求。
3
露天开采境界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露天开采范围或空间轮廓。
50Km/h
最大爬坡能力
29%
轮距
前轮2382mm
后轮2070mm
汽车容积
11.4m³
5
5.1
露天矿的开采程序是指在开采境界内,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方式,即采剥工程的初始位置、在水平方向的扩展方式、在垂直方向的降深方式,以及工作帮的构成特征等。在一般情况下,开采程序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Q=47×1200×1.45×90÷10000=736万t
(2)计算境界内的服务年限
已知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境界内储量为736万t,所以服务年限A为:
A=695÷60=13年
(3)安全储备系数Fs确定
根据估算的服务年限和边坡的性质,对照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确定边坡安全储备系数,Fs应选择在1.2~1.3。
4.1.3
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的特点如前所述,结合本矿煤层硬度、倾角的特定条件,煤层开采推荐采用机动灵活的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
采区设计说明书1

采区设计说明书5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 (2)第一节井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特征 (2)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2)第一节采区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X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XXXX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1. 工程简介本文档是XXXX采矿学课程设计的说明书,旨在为学生提供对该课程设计的详细信息和指导。
该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采矿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悉采矿学的根本理论和技术,并通过实践工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 -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根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提高学生在采矿工程实践中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采矿学根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 采矿工程实践工程的选择和设计。
- 实际采矿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 采矿工程实践工程的实施和评估。
4. 课程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的步骤如下:4.1 选题和方案制定学生需要选择一个采矿工程实践工程,并制定相关的方案。
选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可行性,方案制定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
4.2 理论学习和知识准备在实践工程开始之前,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和知识准备工作。
这一步骤包括对采矿学根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各种采矿工程技术的掌握。
4.3 模拟和仿真学生需要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对实际采矿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这一步骤可以为实际采矿工程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4.4 实施和评估学生根据之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实施选题的采矿工程实践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
5. 课程设计成果本课程设计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程方案和报告:对选题的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包括工程的目标、方法和方案等。
- 模拟和仿真结果: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的模拟和仿真结果的报告和分析。
- 实施和评估报告:对实际采矿工程工程的实施和评估过程的报告和总结。
6. 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评估方式分为两个局部: - 书面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撰写相关的报告和文档,对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记录和描述。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矿井采区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矿井采区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题目: 宣二矿矿井采区设计专业: 采矿工程班级: **采矿3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2013年1月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二章采区地质2.1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2.2采区煤层特征2.3煤尘与瓦斯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1采区储量3.2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区服务年限3.3采区工作制度第四章采煤方法4.1 采煤方法的选择4.2 回采工艺的确定4.3 采煤机械的选用4.4 工作面参数及开采顺序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第七章巷道断面选择第八章采区下部车场第九章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章采区概况宣二矿井田大部分地区隶属宣化县顾家营镇所辖,部分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辛庄子乡。
宣东井田交通方便,京包铁路由井田西南部通过,京张公路、宣大高速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井田北部距东西向的宣(化)庞(家堡)铁路约3.5km。
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5º07′18″~115º11′16″,北纬 40º31′20″~40º34′52″。
其范围:西南以小煤矿(局部以9#煤层露头)和F40断层为界,西北及东北分别止于F2及F18断层,东以F22、F19、F34断层为界,东南止于F12断层南北长约8 Km,东西宽约5 Km,面积24.90Km2。
上图为采区交通图。
其开采范围为:西北以F2断层为界,南部以F5断层为界,东部以F14为界,东北以F18为界,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面积约为20.30平方公里。
第二章采区地质2.1 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本井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东翼边缘的断阶上,西侧为上升的太行背斜主体,东侧紧靠下降的华北断拗带的边缘,正处在构造上升与下降间的过渡地带,所以区内构造以剪切断裂构造为主,褶皱表现轻微。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短轴向斜盆地和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平缓单斜层,地层产状总的趋势是:走向N20~50°E,倾向东南,倾角一般为5~25°,局部达40°。
采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学院:矿业学院专业:采矿工程姓名:学号:年级:任课教师:xxx年x 月 xx 日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 (2)§1采区概况 (2)§2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3)§3采区储量:(列表) (7)§4资源量级别 (8)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9)§1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9)§2采区服务年限 (10)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10)§1采煤方法选择 (10)§2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10)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1)§1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11)§2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11)§3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12)§4开采顺序 (12)§5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13)第五章回采工艺 (13)§1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13)§2回采工艺的确定 (13)§3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15)第六章采区设计概算及工作面成本计算 (15)§1采区概算 (15)§2工作面直接成本 (17)§3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示表 (17)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1 采区概况采区位于贵州黔北南部黔北镇、大山镇及忠义乡境内的黔北煤田内,采区北部以煤层露头为界,东面以井田边界为界,西面以F13断层为界。
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88~136m,一般厚110m,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菱铁质灰岩及煤层组成。
富含动、植物化石。
含煤12~15层,至上而下以1、2……15等命名。
煤层总厚10.5m,含煤率为5.9%,含可采煤层两层,可采煤层总厚8.8m,可采含煤率为3.6%。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将煤组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含煤程度较高,含煤6~9层,其中9号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其层位、厚度均不太稳定,时有尖灭现象,对比较困难;下段含煤层度较低,含煤3~5层。
采矿学课程设计模板采区150

(准备方式:采区布置煤层倾角:生产能力:150万t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9)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2)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9)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9)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4)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5)小结 (26)序论一、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 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H---- 采区倾斜长度,1100m;L---- 采区走向长度,3000m;γ---- 煤的容重,1.30t/m3;m1---- K1煤层煤的厚度,为6.9米;m2---- K2煤层煤的厚度,为3.0米;m3---- K3煤层煤的厚度,为2.2米;Zg=1100×3000×(6.9+3.0+2.2)×1.3=5190.9万t/aZg1=1100×3000×6.9×1.3=2960.10万tZg2=1100×3000×3.0×1.3=1287.00万tZg3=1100×3000×2.2×1.3=943.80万t(2)设计可采储量ZK=(Zg-p)×C (公式1-2)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采区说明书范本
1
2020年5月29日
黑龙江科技大学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 采矿课程设计-采区设计
年级专业: 采矿10-1
姓名: 付光进
学号: 3
指导教师: 董长吉
12月20 日
1
2020年5月29日
摘要
1 2020年5月29日
Abstract
2 2020年5月29日
3 2020年5月29日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采区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采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井田位置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交通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气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河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工农业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采区地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采区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顶板岩层性质、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瓦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