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21章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堂总结
课例研究综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

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需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模式方面都要有所转变。而新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 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一定 的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 21 章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第 21 章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两栖类在生殖与发育过程
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教材分析
2、举例说出两栖类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调查、资料收集、 讨论等几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我在指导预习时,给学生发导学案,一方面帮助学 生在预习过程中把握重点,另一方面可通过利用导学案 中某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答 案的情境下进行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 堂展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辨 能力。
水生动物吞食)
2、胚胎发育形成蛙的幼体——蝌蚪
问:蝌蚪有哪些特征?
(1)用鳃呼吸(外鳃——内鳃)
(2)有尾无足咽部
述:蝌蚪进一步发育,先长出后肢,然后长出前肢,
尾、内鳃逐渐消失,肺逐渐形成,蝌蚪发育为幼蛙。
幼蛙离开水登上陆地,发育为成蛙(动画)
问:大家想一想,在蛙的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
段?述:大家能不能比较一下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
2、举例说出两栖类运动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
的变化。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能从实践中获取
资料。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学生学习能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具备了一
力分析 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所以可以把课堂
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备课,参与讲课,充分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完成学习任务。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身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自然
会有探索的欲望,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
家里电脑也能上网,对查阅资料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
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
外形、在生理上有些什么特征? 没有鳞片和其他覆盖物、皮肤裸露,可分泌粘液;
眼有眼脸,只对动的物体有反应;后肢发达,善跳跃、 游泳——蛙泳;前脚短小、支撑,吃害虫——保护青蛙; 皮肤下有很多毛细血管,辅助呼吸——冬眠时依靠皮肤 呼吸等。
述:蛙类究竟如何进行繁殖呢?请大家四人一小组 阅读课本 19-20 页的内容,试着回答这样几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策略选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 择与设计
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
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情境导入
导入:述:大家在上学期曾经学过的《有约》,其
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蛙”。
问:老师想请教一下大家,这两句诗描述了怎样一 教学过程
幅景象呢?
[设计思想]引用学过的古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二)新课教学
述: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这节课我们就以蛙为代
表来了解一下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述:老师想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青蛙在
有哪些不同呢?
问:生活习性上呢?(水生——陆生)
问:很显然,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结为什么?
述:和青蛙一样,像蟾蜍、大鲵、蠓螈这些,其他
两栖动物也是进行变态发育的。
述:说到这里,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类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过程已经很清楚了,大家能否自己小结一下两栖
类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有些什么特征呢?
1、who:哪一方发出交配信号?() 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天气转暖) 3、where:蛙的生殖与发育在何处进行?(水中) 4、how:精子和卵细胞如何相遇?(体外受精) 问: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后,又进一步发生了什么 变化呢? 1、受精卵在胶质膜中进行细胞(受精后 2-4h)分 裂,形成胚胎。 (卵处有 2-3 层胶质膜,可被精子穿透,并在形成 受精卵后吸水膨胀漂浮水面,以利于充分接受照和积累 以育所需的热量。此外胶质膜还可促进精子正常受精, 保护受精卵,使胚胎免遭污染、机械损伤、病菌入侵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