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PPT课件 通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保障-资本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背景 条件
3、劳动力-圈地 运动;
4、技术-工场手 工业积累丰富生产 技术知识;
5、市场-先后打 败西、荷、法,国 外市场不断扩大 。
3、资金-资本的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德、意、 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 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 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1、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
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时代。指出这一历史性变
革的根本原因是
( B)
A、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
2、“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
静的但是威力并未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D )
结合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谈一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 的重要性。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 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 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 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第三次科技革 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 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 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 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 的工业国。一方面,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 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 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另一方面欧美工业国家的入侵,也 极大冲击着这些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和旧意识。世界日 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
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㈠政权保障 ㈡市场。 ㈢技术。 ㈣资金。 ㈤劳动力 ㈥原料。
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项目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前提-资产阶 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 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
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需要
科学理论的重 大突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前提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此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二战和战后的需要。
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成就: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特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 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主要特点: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
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者多是工匠 技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实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成 果的应用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 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 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4、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量对比格局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发生改变。
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
2、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3、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
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方 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巩固政权的需要。 第二,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努力的结果。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改革开放,富国强民。 自力更生,勇于创新。 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 ①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近代化开始(新思想萌发;近代工业、近代科技产生)。
(2)材料二中“中国成了帝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抢夺” 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 了变化。 4、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 系的不断调整。 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格局,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7、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 远程流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
A、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B、科技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 爆发
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 成,主要资本主义 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两大对立阶级;
国家进帝国主义阶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 段;
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 3、帝国主义列 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程;
强加紧瓜分世界,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4、世界格局发生变 殖民侵略进入以资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需要
科学理论的重 大突破
第三次 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 品输出、民族资本义产 生、中国卷入世界资本 主义市场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军事侵 略、瓜分狂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吸收借鉴先进的科研 成果,实行改革开放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 的拓展都要依靠科技,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要得到巩固和确立最终取决于生产 力的发展。 4、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5、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为实现民族 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 识报国,科技强国。
3、一些国家的两次 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 门。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 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产业部门? 1、第一次: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2、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
造船业等。 3、第三次: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
实质:自动化取代电气时代
影响: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起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成 本
主义形成
经济政治发 展不平衡性 增强
实质: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 阔的前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成 果的应用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主义形成
经济政治发 展不平衡性 增强
项目
1、许多技术发明都 1、有坚实的科学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基础,科学开始与工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验,科学与技术尚未 业生产紧密结合。 真正结合。
特点
2、首先也主要发生 在英国,其他国家的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 门。
2、同时发生在几个 资本主义国家,规模 广泛,发展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主要成就: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
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信息工业等。
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项目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1、生产力迅猛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 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关系: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 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科学 理论的重大突破,;
3、必要手段-科学 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 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推动力-社会需 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 济的要求)。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 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更多的倾销产品,掠夺原料,在全世界领 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这种争夺必然引起抢夺殖民地的战 争。就亚洲来说,中国成了帝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 初期,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特 别是现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它给我国 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了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地位
3、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 、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侵略 B 、都是为了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C 、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D 、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 5、下列各项能够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是 ( C )
①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 ②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④国际经济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试论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 战争的灾难;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 进步。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 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
海外市场的需求。
概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
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然后带动了矿冶业的发展, 并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 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 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 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 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 大国。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