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最美乡镇影像解说词(终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鱼共生原生态绿水青山桃花源
——省级生态乡青田县方山乡纪实
(解说)稻鱼共生原生态,绿水青山桃花源,这是青田县方山乡的真实写照。
方山地处青田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6.5公里,总面积3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是省级生态乡、省级教育强乡、省级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更是浙西南的美丽后花园。
曾有文人用“夹岸绿蘸枝水,碧潭彩鲤戏波”来赞叹方山的自然美景。
而且方山还有13000多名华侨居住和生活在世界各地。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生态之乡”、“华侨之乡”、“田鲤之乡”的“三乡文化”是方山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字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桃花源
一路前行进入方山,道路可谓是沿溪十八弯,曲径通幽,有一种“疑无路”的感觉。
而进入山门,又带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和莫大惊喜,一个37平方公里的绿色盆地呈现在大家眼前,绿意袭人,而11个行政村36个地方犹如珍珠洒落在这个碧绿色的玉盘之中,犹如传说中的36洞天。
这里有5000多亩的耕田,2.6万亩的林地和0.5万亩
的草地,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
由于一直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说“绿”就是方山的主色调,再加上层次分明的梯田、五彩缤纷的田鱼、依山傍水的农舍,方山有着“田园绿谷”的美称,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韵味。
这里还有集“江南之秀丽,北国之风情”的奇云山。
它地势呈丘陵状,海拔1164米,山顶有着5000亩的高山草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湿地和高山草甸,也是一个天然牧场。
这里有奇云山水库、龙宫湖、高天月湖等景区,是一处避暑和户外野营的绝好去处。
(字幕)以传统稻田养鱼为依托,现代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方山有1200多年的稻田养鱼历史,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农民祖辈相传的种养习惯。
1999年方山龙现村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田鱼村”的称号;2005年,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更是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特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方山田鱼真正游出了国门、游向了世界。
近年来,方山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生态立乡、外资活乡、旅游富乡、建设和谐幸福新方山”的发展战略,依托享誉全球的世遗品牌,依靠政府出台奖励扶持政策、提供科技培训、鼓励农户整合有限资源组建合作社、统一品牌销售
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并举的致富之路。
据统计,全乡共投入2000多万元发展稻田养鱼这一传统而又极具特色的农业产业。
目前全乡稻田养鱼面积达3200余亩,其中无公害养殖基地2750亩,田鱼平均亩产可达35—40公斤,水稻亩产400余公斤。
伴随着时机逐渐成熟,许多重大生态农业项目纷纷上马:2010年,《青田县方山稻田养鱼精品园》成为浙江省首批特色渔业精品园,《青田县稻鱼共生博物园》规划方案定稿;2012年3月计划投资200万元进行博物园入园标志前期项目建设。
生态农业的欣欣向荣促进了方山乡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乡党委政府结合华侨历史文化,把“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
00 .方山乡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了建成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建成300吨/天的微动力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受益人口达到2000多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同时,积极开展建成区、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配备垃圾箱300多个,保洁员20名,全面建立“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保洁运行机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
几年来,通过各方面不断努力,全乡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字幕)以悠长的华侨文化为基础,和谐融入生态文化建设
(解说)方山华侨历史悠久,现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贸易、服装加工、餐饮等行业,故方山有“有家就有华侨”的现象。
龙现村的吴乾奎便是青田最早的华侨之一,凭借着“敢闯敢创”坚忍不拔的意志,把青田石雕销往欧州。
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利时、罗马赛会中,青田石雕分别获得银牌、上等奖,这是青田石雕第一次获国际大奖。
1930年,吴乾奎回国在龙现村建起了一幢五间二厢三层“中西合璧”的住宅,称“延陵旧家”,建造房子的砖头、水泥等原材料都是从美国运回来的,至今这座老宅还完好地保存着,并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山能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地、稻鱼共生系统原生态的种养模式能保持近千年不变,这与华侨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方面华侨带回了先进的生态理念,开阔了龙现人的眼界,使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理念不被破坏;另一方面也是华侨带回了财富,使种稻养鱼成为一种休闲模式,而不是产业模式。
以龙现村为列,该村投入20多万元资金,建成以田鱼文化广场为中心的田鱼文化宣传栏,集中展示龙现村1200多年的田鱼文化;建成村民俗文化展览室,邀请离退休教师、干部整理收集民间传说、华侨历史、村史等材料。
组建鱼灯队,积极排练和外出演出,宣扬田鱼文化。
举办归国华侨西方先进理念讲座,开展“送科技、送知识到户”和“百户家庭学礼仪”等活动,打造了淳朴文明、生态和谐的村风。
回顾过去,这里的人民以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片蓝天;展望未来,这片热土寄托着群众美好的心愿。
方山,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乡村,如今正在向风景更加秀美、生活更加宽裕、人民更加满意的目标奋力迈进!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
1072
1046
1926
192819303
12
1933419361938 19381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