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吗?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实习报告了。

那么如何把实习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土壤实习报告1前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土壤实习报告六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

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

Close the door of fear behind you, and you will know how fast the door of success in front of you open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土壤实习报告篇1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__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______老师、______老师、______老师实习人员:________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五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五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五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目的意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4篇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4篇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本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土地地理学一、实习概述作为一名土地地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此次实习我到某地政府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

二、实习目标和工作内容1.实习目标:- 了解土地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流程;-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工作内容:- 参与土地资源调查活动,包括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撰写。

三、实习经历和收获1.土地资源调查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中,我学习到了如何使用各种调查方法和工具,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收集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这对我加深了对土地地理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我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2.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我参与了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从规划方案的研究到撰写报告,全程参与其中。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且在团队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这次实习不仅深化了我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地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项目,我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实习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土地地理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将来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土地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土地资源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地调查中对某些工具和方法的不熟悉,以及在团队讨论中发表意见不够准确和有力。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7月16日——7月23日三、实习地点1、洛川县城工地2、安塞生态站3、火地沟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5、高山草甸6、天坑草甸7、平河梁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9、宁陕县寨沟村10、周至县马召镇四、实习用具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

土壤是自然演变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一)陕西土壤分布趋势根据陕西省的地势高低、地形、气候等条件因素,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了渭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等几个板块,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类型的土壤。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目的意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六篇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专业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实用13篇)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实用13篇)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第1篇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____年11月9日—10日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米。

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

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

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

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

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班级:专业:1,实习目的通过对部分典型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夯实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野外的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2实习计划20xx.5.20上午进行实习安排及安全教育。

下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创新科技园区挖掘并观察农业土壤剖面20xx.5.21去山东沂源县观察溶洞及棕壤褐土典型性状20xx.5.23去济南黄河大桥观察河滩潮土3实习内容3.1概述调查泰安――沂源及黄河滩地质地貌情况,观察棕壤、褐土潮土形成条件、过程、土壤属性,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农业土壤剖面点的选定、剖面挖掘及观测,土壤样品的采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分析实习中调查土壤的生产性能及改良措施。

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的野外观察判断等。

关于实习地的概述:沂源简介: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该县属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名山头1983座,最高点鲁山为群峰之首,山势挺拔峻秀,风景迷人,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泰山1545蒙山1156崂山1133徂徕山1027)。

最低点东南沂河谷地,海拔180米。

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

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

其中沂河流经山东、江苏8县市,沂源境内全长84.6公里。

沂源溶洞简介:位于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

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导语】⼟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壤学实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

⼟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土壤实习报告8篇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5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5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5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2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土壤的实习报告5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5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5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2195字)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

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

土壤的实习报告集合8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集合8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集合8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
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

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

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我在丹东看到了红海滩如果科尔沁沙漠给人是荒凉的感觉,那么丹东的红海滩给人的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通向红海滩的路两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养满了河蟹的池塘,这两样东西应该是最让盘锦人骄傲的了.当汽车转过一个弯,我就能远远的看见海还有一片一片的红色.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红海滩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海滩之所以红,是因为它上面长满了颜色发红的草赤碱蓬.然而这片红红的海滩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时的治理.那么这片闻名中外的红海滩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了.在发软的海滩上,我们发现了螃蟹.掀开一层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横着走路的东西.兴
奋的我们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胆子大的同学竟然抓到了那种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两.“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