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2单元 阶段贯通2 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封侯身份 长沙定王子 江都易王子
淄川懿王子
中山靖王子
儒家纲常伦理为政治决策服务,而且材料强调郡国并行制的影响,排除B项;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暂时告一段落,排除 D项。
返回
解
题
规 范
“ 反 映 、体 现 ” 类 选 择 题
指
导
题型特点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一般是在题干中用“反映”“体现” 设问,也有个别题目在选项中用“反映”“体现”承接题干设问,是高 考的常见方式。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有较大独立性 禄制)
春秋战国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郡县制开始产生 军功爵制
秦朝
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 实行郡县制;封
九卿制; 建官僚政治取代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 贵族政治
中枢机构分权于下的体制
推行军功爵制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措施)
选官制度
汉初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
汉武帝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汉朝取代秦朝的合理性,颁行新历法,使 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生产生活协调统一,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 故选D项; 材料并未强调汉武帝推崇儒学、重用儒生,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得以 确立的结论,排除A项; 据所学,“五德终始说”对王朝更迭原因的解释较牵强并不客观,排除 B项; 汉武帝推行新历法、新服色,采用“五德终始说”等,本质上是为了维 护其统治,并非要构建新的思想学说,排除C项。
第
二 单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元
阶段贯通2
秦汉时期
内
一 构建知识网络
容
导
二 线索纵跨横联
航 三 解题规范指导
构建知识网络
返回
线索纵跨横联
微专题1 国家治理——西周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措施) 选官制度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 分封制,地方具 世官制(世卿世 西周
√C.大一统政治格局渐趋巩固
B.儒家纲常伦理影响政治决策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加剧
侯国名 安成、宜春、句容、句陵 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 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 梁、平度、宜成、临朐 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
获封侯身份 长沙定王子 江都易王子
淄川懿王子
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制
布衣将相
设中朝,首创在正
实行察举制、征辟
颁布“推恩令”;
式行政体制之外另
制,有利于人才选
汉武帝时期
专业的文官构成统
设机构,以达到分
拔,但也存在一定
治阶级的主体
权的目的
问题
对点训练 1.(2023·日照模拟)下图分别为某一朝代初年和后期的行政区体系。
前后的变化反映出 A.地方治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 C.全国行政区划制度完全统一
汉初
——
被压制
汉初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 统治者重用黄老之学
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
大一统;天人合
要,君主专制政治基本定型;
西汉
神学化;独尊
一;以刑辅德
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
改造儒学
对点训练 2.(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 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 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 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到逐渐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 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很快实现 “中华文明” 了“书同文、行同伦”的理想,而且汉朝尊崇儒术,儒 的文化认同 家思想被用作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 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 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
获封侯身份 长沙定王子 江都易王子
淄川懿王子
中山靖王子
侯国名 安成、宜春、句容、句陵 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 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 梁、平度、宜成、临朐 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
获封侯身份 长沙定王子 江都易王子
淄川懿王子
中山靖王子
A.分封宗法制得到局部恢复
微专题3 家国情怀——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政权的 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 “大一统”的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 观念认同 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逐渐发展成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 “中央集权” 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又 的制度认同 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 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实施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
D.经济发展促进行政体系变革
题干图片现象发生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为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 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
微专题2 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时代
思想
阶段与地位
原因
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
对点训练 3.如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前101年)汉武 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据此可知
侯国名 安成、宜春、句容、句陵 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 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 寿梁、平度、宜成、临朐 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
仁;克己复礼;
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爱惜
春秋
创立;未被采用
为政以德
民力、“为政以德”的主张不
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仁政”;民 战国
贵君轻
奠基;社会影响 比较大,但是不 被统治者重视
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 家强调仁义、秩序,不符合当 时兼并战争的形势需要
时代
思想
阶段与地位
原因
秦
——
受到重创 秦崇尚法家,“焚书坑儒”
中山靖王子
据上表,可知汉武帝分封诸侯国王子的情况,说明汉武帝时期实施的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 汉朝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
侯国名 安成、宜春、句容、句陵 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 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 平度、宜成、临朐 广望、将梁、蕲馆、薪处、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