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 说课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八年级教材第7单元第十九章“生态系统”中第一个课题。
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第7单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举例说出他们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相关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举例说明一个生态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并能例举其他捕食与被捕食的实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讨论学习,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2.活动探究、分组讨论法:通过活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获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同时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向同学们播放两段草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视频,观看后让学生讨论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讲授新课:(2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所看视频“草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讨论回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多媒体演示图片)
2、生态系统的成份:演示多媒体图片“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说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因素: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草——兔——鸟”及图片——“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得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4、生物富集及影响:演示多媒体图片——“DDT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示意图”、“日本的水俣病”、“淡水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生物富集及对生物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微生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
4.收获与展示: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总结,并由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表达交流,最后教师作点评。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教科书P110“自我评价”1、2题。
七、说小结
1.本节课我注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观察、探究、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给予必要补充。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2.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