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及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及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着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学生读题。
教师设疑: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他又在哪里呢
3、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小组内自读课文〔朗读方式由组长筹划〕
2、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组内完成一个小任务:找一个与课题意思相近的句子〔记录在本子上〕
4、教师检测生字词的学习,出示投影
肖邦维斯瓦河疾弛而去催人奋起
蜡烛亡国之恨消逝肺结核
深渊雾霭盛满呐喊
5、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质疑讨论,学习全文。
1、交流小任务,各小组找了哪个句子各组汇报。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3、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拟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
6、则,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7、指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肖邦离国的原因。
〔小标题:忍痛离国〕
8、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
〔小标题:深情送别〕
9、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10、引读句子。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的对肖邦说。
听了他的话,肖邦再也忍不住了,冲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11、小练笔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局部依据是什么
2、交流,理清文章线索:
满怀悲愤,离开祖国;一;;一;化热血为音符,鼓舞斗争;一;;一;弥留之际,嘱托姐姐
二、再读课文,感知爱国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局部练习读出感情。
2、交流朗读,评议,指导。
三、精讲课文,品味语言,升华情感
过渡:为什么三局部都有人喜欢呢〔它们都表达了肖邦对祖国强烈的爱。
〕
〔一〕、第一局部
1、自由读,说说那些地方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爱,将自己的理解写在相关语句后面。
2、交流:〔着重理解有关句子及肖邦的感情变化〕
3、练习感情朗读,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可抓住咏唱;一;;一;叮嘱;一;;一;赠杯给学生记忆的支撑〕。
〔二〕、第二局部
1、自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2、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好以下句子: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呐喊与抗争。
他把在亡国的痛苦和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时间在消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3、小结。
〔三〕、第三局部
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读〔听〕后的感想。
〔1〕理解肖邦弥留之际的话;
〔2〕当时他才39岁。
〔理解才的多重意思〕
3、练习有感情朗读,加强体验。
四、总结
1、总结,煽情
2、播放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体会肖邦把心脏带回祖国至极的爱国情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
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局部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局部。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答复: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局部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
文
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
〔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消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根本等宽。
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亡:横要长。
催:范写。
指出注意点。
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
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则离别的情景一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辞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
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冲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冲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炽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冲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辞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哀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
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
〔通宵,整夜〕比拟: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
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
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
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
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
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肖邦简介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思念祖国、思念亲人的梦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梦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
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出课文中能证明肖邦爱国的表现来。
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最后得出这些地方表现出肖邦是爱国的:
1、悲愤在亡国这后满怀悲愤;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
2、留恋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接过老师的特殊礼物之后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所表现出来的缠绵。
3、思念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4、四处奔波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5、至死不忘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lsquo;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
有了今天的基调,我们明天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肖邦如何爱国。
再通过读来品味他的具体行为与思想。
第二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
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
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根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阅读,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
〔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
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冲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别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lsquo;天涯假设比邻rsquo;〔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创造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
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
对话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如果有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音乐,我想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
今天的教学中觉得有两处引得较好:
作为爱国的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起义华沙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试想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如何创作〔有学生说: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就在他们渐渐兴奋的时候,我语调沉了下来: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
让他们感受了一种情绪的起落。
不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使主题的效果更强烈了。
进一步再引: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家吗〔有:聂耳、冼星海、刘天华、乔羽〕
另我将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我抓住了奔波这个海面上的一角: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时机、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则,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学生真的探寻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
这种冰山的追寻使得学生对下文中肖邦对他姐姐说的话理解起来就有了更深的体味。
在学生最后的集体诵读中,这份情感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喃喃地又使语调变得低缓而深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活泼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使得他们对这原本陌生的主题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古诗贯穿于课堂
;一;;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记
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将古诗穿插于中,让大家用古诗来诠释肖邦的爱国情怀,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使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饱含主人翁挚热情感的文章,那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
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爱国情感是没有距离的。
因此,我想到杜甫,想到了陆游,想到了文天祥,我想用他们的爱国情怀去诠释肖帮的爱国思想。
在引导学生读懂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一段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时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不想。
为什么
他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列强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强盗欺凌。
不忍心离去。
是啊。
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
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
引入春望引读:国破山河在
学生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
他
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
在此我引入过零丁洋。
引读:辛苦遭逢起一经
学生起: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到这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时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用音符来书法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和祖国前途的担忧。
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缠身,终于倒下了。
要让孩子真切体会肖邦在临死前的一句话,让孩子深刻地体会肖邦的爱国思想,我让孩子用情地朗读肖邦最后一句话后,引入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学生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这悲愤的诗句中让孩子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
诗歌的参加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为这首诗作了全新的解释。
这一尝试让我收获两点:其一是情感是没有国界的,就像音乐一样,那是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交流。
我们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轻轻地翻开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接纳心灵而准备。
其二,诗歌的积累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中华之文化瑰宝,增强孩子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
需要我们理解的是,诗歌是情感的产物,精辟的语言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知识的积累,我们要使之活起来。
让知识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局部,让孩子用知识解释知识,让知识既成为最终目标,也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内容总结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及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11、小练笔交流
〔3〕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