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考试大纲7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量目的和要求
材料力学是山基础理论课向设计课程过渡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对后续专业课及工程应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包括四种基本变形与组合变形的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计算,能量方法与超静定问题,压杆稳定,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第一章拉伸与压缩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杆件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通过学习,要求能熟练绘制杆件的轴力图:能熟练进行杆件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2.课程内容:轴向拉、压的概念;外力、内力、应力、应变、变形、位移等概念:拉(压)杆的内力、
内力图;应力和强度计算、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杆件的变形计算: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3.考核知识点:轴力、轴力图:轴向拉压时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虎克定律:材料的力学性能(低碳钢、铸铁的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图;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及两类材料的比较);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
1.考核要求:能熟练运用截面法计算杆件的轴力,正确绘制轴力图;掌握杆件拉、压时的强度计算; 掌握杆件的变形计算:了解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试件拉、压破坏时的现象和原因:掌握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方法。
笫二章剪切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木章介绍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通过学习,要求会计算简单的连接件的强度问题。
2.课程内容:剪切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连接处可能的破坏形式,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考核知识点: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应力计算。
4.考核要求: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连接件的强度问题。
第三章扭转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杆件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通过学习,要求能熟练绘制杆件的扭矩图;掌握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能熟练进行轴类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2.课程内容:纯剪切概念、剪切胡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扭矩和扭矩图、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简单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计算; 非圆截面杆扭转的应力和变形简介。
3.考核知识点:扭矩与扭矩图;切应力、剪切胡克定理;切应力计算公式;扭转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刚度条件的简单应用。
•1.考核要求:掌握扭矩计算与扭矩图绘制:r解剪切胡克定理;掌握切应力计算公式;能熟练地应用
扭转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进行轴的计算。
笫四章弯曲内力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梁的弯曲内力,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梁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的画法,为强度计算打下基础。
2.课程内容: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弯矩,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 弯矩、剪力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3.考核知识点:平面弯Illi的概念: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运用弯知、剪力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4.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及计算。
能熟练求出梁任意截面的剪力和弯短:能正确写出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熟练运用弯矩、剪力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五章弯曲应力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梁的弯曲应力,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方法,能对较简单的梁进行强度设计。
2.课程内容:纯弯Illi和横力弯Illi的概念;中性层,中性轴,抗弯截面系数,惯性矩,弯Illi正应力、弯 Illi切应力;梁的强度条件,弯曲强度计算。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弯Illi中心的概念。
3.考核知识点:纯弯曲概念;中性层,中性轴,截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的计算、平行移轴定理;弯曲强度计算,抗弯截面系数。
4.考核要求:理解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能熟练地运用弯曲强度条件进行弯Illi强度计算;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了解弯Illi中心的概念。
第六章弯曲变形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梁的弯曲变形,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梁变形的计算方法;能对梁进行刚度计算。
2.课程内容:梁的挠度,挠曲线,截面转角,转角方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边界条件,连续条件,积分法求梁的变形,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简单超静定梁。
3.考核知识点:积分法求梁的变形,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条件;简单超静定梁。
4.考核要求:理解梁的挠度与转角概念: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能正确写出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会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梁的变形、会进行梁的刚度计算:熟练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方法。
第七章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
1.学习H的与要求:本章介绍点的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通过学习,更深入地理解应力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强度理论,为构件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打好基础。
2.课程内容:一点的应力状态,复杂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的应力,主应力,主方向,主切应力及其方向,三向应力状态概念;广义虎克定律,体积应变,强度理论
的概念及常用的强度理论。
3.考核知识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的概念:应力圆、斜截面上应力、主应力、主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常用的强度理论。
4.考核要求:掌握一点的应力状态、复杂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主平面、主应力、主切应力、体积应变、强度理论等概念。
熟练运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分析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应力,主应力及主应力方向。
会求解特殊的三向应力问题。
理解并掌握广义虎克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笫八章组合变形
1.学习H的与要求:本章在基本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通过学习,要求理解看加原理,掌握常见的儿种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2.课程内容:组合变形概念,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组合,偏心拉伸(压缩),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组合。
3.考核知识点:斜弯曲,弯曲与拉仲或压缩组合,偏心拉伸(压缩),弯曲与扭转组合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4.考核要求:会用叠加原理及强度理论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
第九章压杆稳定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研究轴向受压杆件的稳定问题,通过学习,了解稳定概念,会计算简单的稳定问题。
2.课程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长度系数及相当长度,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困,临界应力总图,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纵横弯曲的概念。
3.考核知识点:压杆稳定破坏;临界力,细长杆的欧拉公式,临界应力计算公式及其适用范围;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校核,折减系数法。
4.考核要求:掌握压杆失稳破坏的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临界载荷及临界应力,会进行稳定校核。
第十章能量法
1.学习目的与要求:能量法是求位移的普遍方法,用能危法求较复杂的位移及解超静定问题十分方便。
要求至少掌握一种能量方法,并能用于解超静定问题。
2.课程内容:杆件的变形能: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单位力法或卡氏定理(任意一种):用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
3.考核知识点:杆件变形能的计算;用单位力法或卡氏定理求结构的位移;用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
4.考核要求:会求构件的应变能:至少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方法,会用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
第十一章动载荷•交变应力
1.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动载荷的概念:掌握惯性力问题、冲击问题的计算;了解提高杆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掌握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概念、持久极限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课程内容:动载荷,惯性力问题,冲击问题,静荷应力,动荷应力,动荷系数;交变应力,疲劳失
效,疲劳极限,疲劳极限的影响因素。
3.考核知识点:惯性力问题,冲击问题,动荷应力,动荷系数;交变应力,疲劳失效的特征及失效机
理,疲劳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4.考核要求:会计算惯性力问题;掌握儿种常见冲击形式的动荷系数:理解疲劳失效的特点及原因;了解疲劳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大纲列出了各章的考试内容及考核H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制订本大纲的目的在于使考试命题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了解:能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计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木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里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刘鸿文,《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tt,1992
[2]苏翼林,《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孙训方,《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都是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要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 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裕度。
2.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
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一般比例为:2: 3: 3: 2。
3.本课程考试采用试题库出题,可采用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占25%)、计算题(占75%)
三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考题型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