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户金融素质与信贷约束基于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地调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 Vol. 47 No.2/ March, 2019 ——
贫困地区农户金融素质与信贷约束
郭 学 军
——基于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地调查
杨 蕊
刘
郭学军 1, 2 杨 蕊 2 刘 浏 3 郭立宏 1
还需要强调的是,信贷约束和信贷配给是密 切相关但又不同的两个构念,尤其是在实证研究 中,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贷款人愿意放贷 数额和能够放贷数额的信息非常稀缺,直接衡量 信贷配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学术界 更关心信贷约束问题,学术研究中更多的是采用 信贷约束概念来解释相关现象。尽管如此,由于 讨论信贷约束的必要前提是准确或“渐近”地衡 量借款人愿意借款的最大数额,而其落脚点则是 在控制住信贷需求的基础上探寻借款意愿没有得 到实现的原因,引入信贷配给及其不同配给方式 则有助于厘清信贷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的具体原 因。因此,考察信贷约束问题时,必须坚持既强 调从借款人信贷需求出发,又充分重视不同信贷 配给方式的原则[10]。
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农户在内的金融消费者之间的 消费者很少有过度借贷行为,增加消费者金融知
协调互动,首先取决于政府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 识对预防过度借贷具有重要意义[5]。王翼宁等则
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信贷约束等微 认为,农户对贷款政策的认知偏差和贷款使用过
收稿日期:2018-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7186302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YB079)
出,到 2020 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供给应对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变化的灵活度和 特
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特别是要让农民、
精准性,切实解决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贫困地
殊 困
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
区农户信贷需求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首先厘清
难 地
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
农
地区农户信贷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切实解决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的市场失灵问
户 金
题,必须首先厘清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现状、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否则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制定、涉农金
融
融产品的创新,都将失去客观依据而偏离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从金融素质视角出发,参照刘西川提出
素 质
的信贷约束及其背后信贷配给机制的统一分析框架,考察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机
将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心工
近年来,相关研究开始将金融素质引入信贷
作。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 约束成因分析,进一步证实借款人低下的金融素
信贷市场发展落后,信贷约束问题较为突出[2], 质及其引发的认知偏差是导致信贷约束的重要因
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农户、尤其是贫困地区农 素。Davidsson 等认为,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知识
户显然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对象。因此,《中共中 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其还贷能力,还能增加其信
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进一步 贷 需求量,从而降低其受信贷约束的可能性[4]。
提出普惠金融重点应放在农村[3]。在我国,普惠 Sevim 等发现,消费者信贷行为因为自身金融知
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 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
浏 郭
(1.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立
甘肃 兰州 730050;3. 肇庆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宏
·贫
困
地
区
内容摘要:缓解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问题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提高针对贫困
作者简介:郭学军 (1976-),男,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兰州理工大学讲师,从事家庭金融研究。
161
(
)
第 兰四 州十 大七 学卷 学 报 ·总
第 社二 会一 科六 学期 版 二 ○ 一 九 年 第 二 期
162
程中的行为偏差是形成信贷约束的重要原因,信 贷约束是外部性约束和农户认知偏差交织作用的 结果[6]。尹学群进一步指出,农户对于贷款的认 知偏差以及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差是 影响其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要化解农户贷款难 问题,必须加强农户认知方式的研究,充分考虑 其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以便设计出能够消除 或者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制度或者产品[7]。马双等 基于 2013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 数据的 研究发现,受访者金融知识水平对家庭正规信贷 约束状况具有显著影响,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受访 者其家庭遭受正规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8]。宋 全云等则运用 2015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证 实了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提升家庭正规信贷需 求并促进家庭积极申请贷款,金融知识水平越 高,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越高,承受信贷约束的 概率越低[9]。尽管如此,一则,有关需求信贷约 束的根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引发信 贷需求方自我抑制的更深层次原因何在,彼此间 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路径如何,是否存在人为干预 的可能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何安排等问题,都 有待进一步地验证和挖掘;二则,以贫困地区农 户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素质视角出发探讨其信贷 约束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的文献还不多见。
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现状及其形成机理,否则
区 实
际中上游水平[1]。可见,进一步提高针对特殊群 体金融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解决金融机构不
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地 调
机制的完善,以及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都将失去 查
能有效满足特殊群体金融需求的市场失灵问题, 客观依据而偏离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与
理。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同时面临供给信贷约束和需求信贷约束,二者背后的信贷配给方式及其形成机
信 贷
理各不相同。其中,金融素质低下是诱发需求信贷约束的根本原因;鉴于样本地区农户中承受需求信贷约束
约
农户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供给信贷约束,而自我配给是其被配给出信贷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实施差别化金融
束
教育,有针对性对其金融素质进行干预自然是无法回避的治理之策。
关 键 词:金融素质;信贷约束;配给机制;普惠金融;农户;甘肃省;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 (2019) 02-0161-11
基 于 甘
肃
省
辖
集
中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纲要 (2016-2020)》 指
观领域运行机理持续地探讨和研究。要增强信贷
连 片
贫困地区农户金融素质与信贷约束
郭 学 军
——基于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地调查
杨 蕊
刘
郭学军 1, 2 杨 蕊 2 刘 浏 3 郭立宏 1
还需要强调的是,信贷约束和信贷配给是密 切相关但又不同的两个构念,尤其是在实证研究 中,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贷款人愿意放贷 数额和能够放贷数额的信息非常稀缺,直接衡量 信贷配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学术界 更关心信贷约束问题,学术研究中更多的是采用 信贷约束概念来解释相关现象。尽管如此,由于 讨论信贷约束的必要前提是准确或“渐近”地衡 量借款人愿意借款的最大数额,而其落脚点则是 在控制住信贷需求的基础上探寻借款意愿没有得 到实现的原因,引入信贷配给及其不同配给方式 则有助于厘清信贷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的具体原 因。因此,考察信贷约束问题时,必须坚持既强 调从借款人信贷需求出发,又充分重视不同信贷 配给方式的原则[10]。
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农户在内的金融消费者之间的 消费者很少有过度借贷行为,增加消费者金融知
协调互动,首先取决于政府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 识对预防过度借贷具有重要意义[5]。王翼宁等则
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信贷约束等微 认为,农户对贷款政策的认知偏差和贷款使用过
收稿日期:2018-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7186302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YB079)
出,到 2020 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供给应对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变化的灵活度和 特
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特别是要让农民、
精准性,切实解决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贫困地
殊 困
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
区农户信贷需求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首先厘清
难 地
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
农
地区农户信贷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切实解决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的市场失灵问
户 金
题,必须首先厘清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现状、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否则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制定、涉农金
融
融产品的创新,都将失去客观依据而偏离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从金融素质视角出发,参照刘西川提出
素 质
的信贷约束及其背后信贷配给机制的统一分析框架,考察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机
将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心工
近年来,相关研究开始将金融素质引入信贷
作。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 约束成因分析,进一步证实借款人低下的金融素
信贷市场发展落后,信贷约束问题较为突出[2], 质及其引发的认知偏差是导致信贷约束的重要因
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农户、尤其是贫困地区农 素。Davidsson 等认为,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知识
户显然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对象。因此,《中共中 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其还贷能力,还能增加其信
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进一步 贷 需求量,从而降低其受信贷约束的可能性[4]。
提出普惠金融重点应放在农村[3]。在我国,普惠 Sevim 等发现,消费者信贷行为因为自身金融知
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 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
浏 郭
(1.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立
甘肃 兰州 730050;3. 肇庆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宏
·贫
困
地
区
内容摘要:缓解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问题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提高针对贫困
作者简介:郭学军 (1976-),男,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兰州理工大学讲师,从事家庭金融研究。
161
(
)
第 兰四 州十 大七 学卷 学 报 ·总
第 社二 会一 科六 学期 版 二 ○ 一 九 年 第 二 期
162
程中的行为偏差是形成信贷约束的重要原因,信 贷约束是外部性约束和农户认知偏差交织作用的 结果[6]。尹学群进一步指出,农户对于贷款的认 知偏差以及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差是 影响其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要化解农户贷款难 问题,必须加强农户认知方式的研究,充分考虑 其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以便设计出能够消除 或者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制度或者产品[7]。马双等 基于 2013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 数据的 研究发现,受访者金融知识水平对家庭正规信贷 约束状况具有显著影响,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受访 者其家庭遭受正规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8]。宋 全云等则运用 2015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证 实了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提升家庭正规信贷需 求并促进家庭积极申请贷款,金融知识水平越 高,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越高,承受信贷约束的 概率越低[9]。尽管如此,一则,有关需求信贷约 束的根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引发信 贷需求方自我抑制的更深层次原因何在,彼此间 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路径如何,是否存在人为干预 的可能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何安排等问题,都 有待进一步地验证和挖掘;二则,以贫困地区农 户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素质视角出发探讨其信贷 约束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的文献还不多见。
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现状及其形成机理,否则
区 实
际中上游水平[1]。可见,进一步提高针对特殊群 体金融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解决金融机构不
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的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地 调
机制的完善,以及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都将失去 查
能有效满足特殊群体金融需求的市场失灵问题, 客观依据而偏离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与
理。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同时面临供给信贷约束和需求信贷约束,二者背后的信贷配给方式及其形成机
信 贷
理各不相同。其中,金融素质低下是诱发需求信贷约束的根本原因;鉴于样本地区农户中承受需求信贷约束
约
农户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供给信贷约束,而自我配给是其被配给出信贷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实施差别化金融
束
教育,有针对性对其金融素质进行干预自然是无法回避的治理之策。
关 键 词:金融素质;信贷约束;配给机制;普惠金融;农户;甘肃省;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 (2019) 02-0161-11
基 于 甘
肃
省
辖
集
中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纲要 (2016-2020)》 指
观领域运行机理持续地探讨和研究。要增强信贷
连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