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

合集下载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一、民族学通论、概论与专论1、通论:通指整个、全部的意思,如通史主要指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通论则是指某一学科全面的论述.2、概论:概指大略的意思,用于书名的主要有概观、概要、概论等。

概论简意为概括论述,比通论范围要狭小。

3、专论二、学习民族学的意义1、民族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应用民族学(人类学);本尼迪克特;“文化类型”;《菊与刀》2、学习民族学可以丰富知识结构。

3、学习民族学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产翁制三、学习民族学的三种途径1、经验归纳:从某些民族个别文化事项的实际观察出发,逐步扩充和综合这些民族事项,直到形成民族学的基本范畴,提出民族学的一般问题。

2、系统演绎:首先了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对象、范围、任务、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总的研究课题的一般概念,然后沿着整体的阶梯,逐渐过渡到系统地掌握研究各族文化和各种个别问题,以具体的实际材料充实研究内容。

3、历史求证与反思第一章民族学名称与定义第一节民族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一、“人类学的时代”当代人类学家克娄伯曾在其大著《人类学》一书中称当今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Age of anthropology Science)。

二、人类学的定义1、词义:人类学,英文写作Anthropology,此词来自希腊文,是“anthropos”与“logos”的合拼,“anthropos”义为“人”,“logos”义为学问、学科。

从语义上看,人类学即指研究人的学问。

2、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林惠祥:“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以及物质生活,社会构造,心灵反应等的原始状况之研究。

换言之,人类学便是一部‘人类自然史’,包括史前时代和有史时代,以及野蛮民族与文明民族之研究;但其重点在史前时代与野蛮民族。

民族学概论2

民族学概论2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十三中说:“帝复谴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十三中说: 黎光定等请封,又请改定国号。书略言, 黎光定等请封,又请改定国号。书略言,先代辟土 炎郊,日以浸广,奄有越裳真腊等国。 炎郊,日以浸广,奄有越裳真腊等国。建号南越传 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南服抚有全越,宜复旧号以正 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南服抚有全越, 嘉名。清帝初以南越与东西粤[即今两广 即今两广]字面相似 嘉名。清帝初以南越与东西粤 即今两广 字面相似 欲不之许,帝再三复书辨折,且言不允即不受封。 欲不之许,帝再三复书辨折,且言不允即不受封。 清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来书言, 清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来书言,从前抚 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 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责实自当 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以越字冠于上,示 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以越字冠于上, 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徽; 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徽;以南字列于下表我国拓南 交而新膺眷命,名称正大,字义吉祥, 交而新膺眷命,名称正大,字义吉祥,且与内地两 粤旧称迥然有别。 粤旧称迥然有别。至是清帝谴布森赉诰敕国印来宣 封又赐彩缎器皿诸品物。 封又赐彩缎器皿诸品物。”①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十三, ①《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二十三,第641页 页
从三类资料中获取信息: 从三类资料中获取信息: ◆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民族学资料; ◆中国丰富的文化遗存中所反映出的民族学资料; 例如:出土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三星堆文物; ◆民间口传文学中所保留的民族学资料等。 例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 影视、录音资料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清史》 影视、录音资料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清史》。 资料的积累,对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非常重要。人类历史是 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类生活的许多片断都是昙花一现的, 而这些片断却是我们“重构”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例如:地图的变化;服饰的变化;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作为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民族学概论是该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民族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解中国民族团结的基本视角,为其下一步学习专业理论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同时,学习民族学概论知识,也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民族关系和正确处理身边遇见的民族问题,进一步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民族气氛,促进各民族的学生共同团结进步,为共同的家园中华民族建设而奋斗。

Ethnology provides a unique and enlightening way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our lives, and what factors affect the harmony of ethnic relations. Introduction to Ethnology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course offers a scientific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Topics include ethnic relations,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religion and custom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ethnology, this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ty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and lay a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ir further study of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courses. We- 4 -also explore the topics of gender, age, race, ethnicity and class. As we move through the course, try to develop your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by relating the topics and theories you read about to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s.2.设计思路:本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学的基本构成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将理论较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民族学概论》课程思政融入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学概论》课程思政融入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 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贡献力量。
02
民族学基本概念与理 论
民族定义及特征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 素质等特征。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 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保护
探讨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生对本次课程反馈和建议
01
02
03
04
课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 助于提高对民族学的认识和理
解。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
更好地掌握民族学知识。
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加强师
•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 互助。
• 在实践中,需要采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 通过《民族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学基本概念和理 论,认识民族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民族团 结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意识
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等,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
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 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号:学时:60主编姓名:吴国富单位:人类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 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民族学、考古学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08年2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学的学科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前查阅相关内容的学习资料,并做读书笔记;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及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民族相关问题;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一共包括18 章。

各章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通过对当今社会中民族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介绍,引导初步涉及这门学科的学生关注这一重要现象,并阐述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激发同学们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本章重点是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安排3学时。

入门读物:【法】若盎·塞尔维埃:《民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美】乔治·穆多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年。

参考读物: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马子富主编:《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相关网络资源:中国民族网 /doc/cb18677892.html,中国民族文化网/doc/cb18677892.html,(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doc/cb18677892.html,.tw视觉人类学网站/doc/cb18677892.html,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doc/cb18677892.html,/gjmw/index.htm 云南民族网/doc/cb18677892.html,第二章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1、重新审视民族学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关于民族概念的认识及其深化;从“活化石”到“主人”;关于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反思);2、民族学的学科发展,着重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讲述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学与西方人类学的关系。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号:学时:60主编姓名:吴国富单位:人类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 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民族学、考古学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08年2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学的学科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课前查阅相关内容的学习资料,并做读书笔记;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及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民族相关问题;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一共包括18 章。

各章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通过对当今社会中民族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介绍,引导初步涉及这门学科的学生关注这一重要现象,并阐述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激发同学们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本章重点是学习民族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安排3学时。

入门读物:【法】若盎·塞尔维埃:《民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

【美】乔治·穆多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年。

参考读物: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马子富主编:《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相关网络资源:中国民族网 中国民族文化网(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tw视觉人类学网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gjmw/index.htm云南民族网第二章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1、重新审视民族学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关于民族概念的认识及其深化;从“活化石”到“主人”;关于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反思);2、民族学的学科发展,着重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讲述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学与西方人类学的关系。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概论一、民族学(1934年成立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民族定义:1、1929年,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个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2、1924年,孙中山的“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五种力的作用3、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民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认同方面都有共同特征,有些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产生标志:1、1874年,英国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编印民族学田野考查手册《人类学的记录与询问》2、中国最早使用“民族”见188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中国民族学发展: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上发表《说民族学》,提出民族学;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工作(民族识别三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研究)1980年,中国民族学会成立。

二、文化定义:1871年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格尔茨(文化为一种象征体系)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后得性、分化与整合、变异与涵化结构:二元(物、精)、三元(加制度)、四元(加行为)物质文化:定义P406(生计方式与生计类型、生产工具和技术文化、饮食文化、交换与商业文化、服饰文化、交通与文化行为、建筑与居住格局)精神文化:定义(思维、语言、哲学、科学、伦理、道德、法律、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等)P433(思维语言和民族心理、教育道德和法律、风俗习惯分类:<物质文化生活、社交、家庭、人生、岁时节令习俗特点<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宗教与宗教信仰:<现代宗教的七要素:有创始人或教祖;有教义和经典;有传教场所;有教规;有组织;有神职人员;受法律保护。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人类的起源。

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语言的产生。

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最新文档-【经管类】民族学概论-PPT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经管类】民族学概论-PPT精品文档

➢ 文化层:文化层是由不同的文化圈重叠而构成的, 用来表示文化存在的时间。
➢ 施密特(W.Schmidt,1868-1954 ) ,奥地利民 族学家、语言学家,天主教神甫。创办传教士民 族学博物馆,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亚 洲最古的文化圈》、《比较宗教史》均有中译本。
连续标准:是指在两处相隔较远或并不连接的地 方,假如在其中间地区发现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因 素,即使这些文化因素不一定明显或完整,仍可 以推测这两地过去曾有过文化联系。
➢ 费孝通1910—2019,当代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早年学医,后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入清化,在社会学及人类学系 读研究生,1936年底入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在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并 根据农村调查的资料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 济》,1938年获博士学位。
➢ 林耀华:1910—2000,当代民族学家、人类学 家和社会学家,1935年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 40年获哈佛哲学博士学位,以文学体裁撰写的 《金翼》一书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 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与变迁,该书在伦敦出版。 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 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做了缜密的考察,《凉山彝 家》在美国出版,是中国学者对凉山地区彝族进 行系统调查与研究的早期著作之一。
两个标志: 1、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
了专门从事民族学研究的组织 ,并有组织的 开展研究工作。 2、1874年由伦敦 “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出版 《人类学的记录和询问》一书。
➢ 民族学研究的基本资料:
➢ 1.民族学调查报告;这其中还分专业工作者的工 作成果和非专业人士的成果两部分,后者包括游 记、旅行记、考察报告等等。在使用时,要注意 区分两者的科学性,不能一视同仁。

《民族学概论》讲座(十)

《民族学概论》讲座(十)

作者: 李绍明
作者机构: 土家
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
页码: 129-143页
主题词: 民族问题;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民族压迫;民族平等;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列宁;民族政策
摘要: <正> 第十讲 民族问题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1.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自有民族以来,民族之间必然发生一些接触,彼此之间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问题。

民族的发生就是民族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差异本身就是矛盾。

因此,从民族的发生开始直到民族消亡以前,始终存在民族问题,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已。

民族学概论名词解释.

民族学概论名词解释.

民族识别调查:是指在1953开始的,我国民族工作者所进行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

这一大规模的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任务,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下,在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协助下,经过四年的努力,于1956年初战告捷。

民族识别的结果,使我国目前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历来被公认的外,40多个民族至此有了自己明确的族属。

从科学意义上说,如此大规模的民族识别研究,堪称世界民族研究史上的壮举,它受到国际民族学界的广泛瞩目。

并为党和国家制定科学的民族政策指引了方向。

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指从1956—1958年,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工作者的协同下,以近千人的强大阵容,在全国16个民族地区开展了全面深入地调查,再一次取得了巨大成果。

一是了解到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突出;二是发扬中国民族学与历史学研究紧密结合的传统,在数千万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三套丛书初稿和调查资料300多种。

经济文化类型是苏联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克萨罗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

定义是:居住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并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公议决定。

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部落: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

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

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民族学概论》讲座(八)

《民族学概论》讲座(八)

作者: 李绍明
作者机构: 土家
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
页码: 181-194页
主题词: 小乘佛教;宗教职业;伊斯兰教;教徒;基督教;原始宗教;巫术;喇嘛教;民族学;西藏
摘要: <正> 第八讲 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世界三大宗教概况 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上层建筑。

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这就是宗。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 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