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27分)时下,《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为更好地了解与传承越剧,学校开展“关注节目•走近越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亲爱的同学,请你积极参加。

1.(4分)【再现精彩时刻】
★嵊州东王村农民越剧团集体在台上演唱点红调《天官赐福》,又现场即兴演唱了“吟哦调”,深深震hàn 了在场的观众,让人看到了越剧最初的样子。

★孪生姐妹陈子心、陈可心演绎的《春香传•爱歌》引得4位导师相继转身。

陈子心饰演小生清秀英俊,陈可心饰演花旦娇媚如花,两姐妹wǎn 如少女越剧中的“一对生旦明珠”。

★盲人越剧爱好者陈艳萍以《陆游与唐琬》为蓝本,融入自己的追梦故事,深情呈现越剧情景秀《追光者》禁.地流泪了,向这位特殊的演唱者表达由zhōng 的赞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震hàn
②wǎn 如
③由zhōng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情不自禁.
A.jìn
B.jīn
2.(4分)【聚焦节目报道】
阅读。

碰撞
_____
ㅤㅤ《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热播以来,新生代越剧演员们以新时代的视听手法让古典越剧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很多观众都被他们“实力圈粉”。

ㅤㅤ老生张艾嘉以越剧元素结合布鲁斯和说唱,创作了独树一帜的《江南江南》,大胆独特的结合开辟了创作新思路;老旦张珊维老练的唱腔与可爱的蓬蓬裙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观众表示“打破了以往对老旦演员的印象”,让网友感叹“越剧变得年轻起来了”。

ㅤ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说,“古典越剧艺术借助新视听手法传播,为传统艺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样板,代表着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为优秀中国艺术文化的对内对外传播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1)请你根据这则报道的导语,在横线上拟写一个副标题。

(2)阅读报道的第三段,根据胡智锋的回答,请你设想记者提问的问题。

小贴士:采访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言行得体
3.(3分)【相约领略风采】
根据语境,补充小州对小剡转述的话。

ㅤㅤ小嵊想邀请小剡一起去现场领略越剧风采,但无法联系上小剡,恰巧碰到了小剡的邻居小州,麻烦你告诉他一声,请他在后天晚上前给我打个电话确定是否同我一齐前往ㅤㅤ第二天,小州见到了小剡,对小剡说:“。


4.(12分)以下是某同学对八年级上册部分古诗文的复习整理成果,请你帮他继续完成。

古诗文复习整理单
景情情景交融类

名句采撷迁移拓展
乐景乐情[A]常用美好
的景物来烘
托人的喜悦
之情。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①城下草
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
西。

芳树无人花自
落,
春山一路鸟空
啼。

[注]①宜阳:县
名,在当时是
著名的风景
区,游人如织。

然而在安史之
乱中遭到严重
的破坏。

安史
之乱平息后不

(8)如果把诗
中的画线句也
归入“情景交
融“类别之一,
哀情[B]常用美好
的景物来烘
托人的哀愁
之情。

(3),。

——杜甫《春望》(4)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哀景乐情[C]常用衰败
的景物来烘
托人的激昂、
欣喜之情。

(5),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其二)》
哀情[D]常用衰败
的景物来烘
托人的愁苦
之情。

(6),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7)?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你认为放在哪
处合适?请说
明理由。

我选
(填字母),理
由是:5.(4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夕日欲颓.
(2)猛浪若奔.
(3)军士吏被.甲
(4)贫贱不能移.
二、阅读(33分)(一)名著阅读(6分)
6.(3分)昆虫王国励志选秀节目《酷虫创造101》进入收官之战,最具人气的几位参赛选手:蝉、蟋蟀、萤火虫、圣甲虫、螳螂迎来最后的成团之夜,请你根据《昆虫记》中对该昆虫的具体描述,并阐述理由。

奖项类别:“颜值担当”“舞蹈担当”“歌唱担当”“武力担当”“勤劳担当”
我选择的昆虫是,我为它颁发的奖项是,我的理由是。

7.(3分)人物品评。

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人物,用他的经历印证下面的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A.彭德怀
B.朱德
C.徐海东
我选,理由是
8.(15分)现代文阅读。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ㅤㅤ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

复旦大学也不例外。

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ㅤㅤ我1957年进复旦求学。

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

报告里,他大谈读书,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
ㅤㅤ“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ㅤㅤ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ㅤㅤ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ㅤㅤ1958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

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

他说:“谈到全面发展,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ㅤㅤ大概在1959年初夏,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

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

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ㅤㅤ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ㅤㅤ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

复古派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

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

说到这里
ㅤㅤ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
(四)
ㅤㅤ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流行语。

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ㅤㅤ在1962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恰好举了“发奋图强”的例子,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ㅤㅤ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语音相同,语意相关,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

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

不管是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ㅤㅤ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

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五)
ㅤㅤ大概在1974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

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

他已是84岁高龄了,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
ㅤㅤ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ㅤㅤ“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
ㅤㅤ(B)“唔”。

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ㅤㅤ那时出版的书刊,要体现批儒评法的精神,文中又要大引毛主席语录,是全书的纲,不要改。


ㅤㅤ“唔”。

他好像点了点头,停顿一下,他又说:“至于修辞格还可以增些
(有删减)【任务一:忆先生】
(1)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事件人物品质
语段(一)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教学有方
语段(二)①有胆有识
语段(三)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四)②③
语段(五)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④
【任务二:品语言】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二选一)。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B.“唔”。

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我选句,
【任务三:明文体】
(3)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ㅤㅤ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

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在记述事件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
(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任务四:比异同】
(4)得遇良师,人生至幸。

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恩师的文章。

请结合两文,从写法和内容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9.(12分)文言文阅读。

观月记①(节选)
(宋)张孝祥
ㅤㅤ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宜独往;独往之地,城郭宫室,安得皆临
水?盖有之矣,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其具是四美者欤?
ㅤㅤ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沙如金积②,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③、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作者因言事被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作。

②金积:堆积的黄金。

③阆(l àng )
(1)“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此句写出了作者认为赏月该有的四个条件,请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临
②备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3)张孝祥和苏轼都于贬谪时赏月,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的任务。

湖北黄冈 湖南洞庭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画面描绘】 月光清朗,洒落庭中,一片清辉白茫茫的,“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摇曳,忧恍然如仙境一般。

【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
把竹柏的影子比为交错相生的水草,相映成
趣,化无形为有形。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体寒目眩。

(《观月记》) 【画面描绘】 ①
【赏析】

比较分析
③本文作者和苏轼同样是“观月抒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他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语言运用(40分)
10.(40分)故乡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

对家乡的眷恋,是你我心中永恒的情怀。

学校
文学社要出一期“我的家乡我的爱”专刊,请你以此为话题
栏目内容选择(任选一项)写作要求
风景名胜描绘家乡自然山水寄托独
特情思
(1)请你任选一个栏目投稿,再根据你的选择谋篇
布局,注意表达得体;
(2)自拟题目,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家乡物
产介绍家乡风土、物产等展现
家乡特色
凡人小
事记录身边平常的人、事感受
家乡温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27分)时下,《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为更好地了解与传承越剧,学校开展“关注节目•走近越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亲爱的同学,请你积极参加。

1.(4分)【再现精彩时刻】
★嵊州东王村农民越剧团集体在台上演唱点红调《天官赐福》,又现场即兴演唱了“吟哦调”,深深震hàn 撼了在场的观众,让人看到了越剧最初的样子。

★孪生姐妹陈子心、陈可心演绎的《春香传•爱歌》引得4位导师相继转身。

陈子心饰演小生清秀英俊,陈可心饰演花旦娇媚如花,两姐妹wǎn 宛如少女越剧中的“一对生旦明珠”。

★盲人越剧爱好者陈艳萍以《陆游与唐琬》为蓝本,融入自己的追梦故事,深情呈现越剧情景秀《追光者》禁.地流泪了,向这位特殊的演唱者表达由zhōng 衷的赞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震hàn 撼
②wǎn 宛如
③由zhōng 衷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情不自禁.jīn
A.jìn
B.jīn
【解答】答案:
(1)①撼②宛
(2)B
2.(4分)【聚焦节目报道】
阅读。

碰撞
_____
ㅤㅤ《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热播以来,新生代越剧演员们以新时代的视听手法让古典越剧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很多观众都被他们“实力圈粉”。

ㅤㅤ老生张艾嘉以越剧元素结合布鲁斯和说唱,创作了独树一帜的《江南江南》,大胆独特的结合开辟了创作新思路;老旦张珊维老练的唱腔与可爱的蓬蓬裙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观众表示“打破了以往对老旦演员的印象”,让网友感叹“越剧变得年轻起来了”。

ㅤ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说,“古典越剧艺术借助新视听手法传播,为传统艺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样板,代表着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为优秀中国艺术文化的对内对外传播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1)请你根据这则报道的导语,在横线上拟写一个副标题。

(2)阅读报道的第三段,根据胡智锋的回答,请你设想记者提问的问题。

小贴士:采访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言行得体
【解答】答案:
(1)示例:新生代越剧演员以新视听手法“实力圈粉”
(2)示例:胡校长,您好,您能谈一下这一形式创新的意义吗?
3.(3分)【相约领略风采】
根据语境,补充小州对小剡转述的话。

ㅤㅤ小嵊想邀请小剡一起去现场领略越剧风采,但无法联系上小剡,恰巧碰到了小剡的邻居小州,麻烦你告诉他一声,请他在后天晚上前给我打个电话确定是否同我一齐前往ㅤㅤ第二天,小州见到了小剡,对小剡说:“小剡,小嵊让我转告你,他想邀请你一起去《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现场观看演出,请你在明天晚上前给他打个电话确定是否同他一齐前往。


【解答】解答此题首要要审清题意,了解表述的主要内容。

本题设置的情境:小嵊想邀请小剡一起去《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现场领略越剧风采,请小州转达。

答案:
小剡,小嵊让我转告你,请你在明天晚上前给他打个电话确定是否同他一齐前往。

4.(12分)以下是某同学对八年级上册部分古诗文的复习整理成果,请你帮他继续完成。

古诗文复习整理单
景情情景交融类别名句采撷迁移拓展
乐景乐情[A]常用美好的景
物来烘托人的喜
悦之情。

(1)几处早莺争暖
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

——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
(2)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
思书》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①城下草萋
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①宜阳:县名,
在当时是著名的
风景区,游人如
哀情[B]常用美好的景(3)国破山河
物来烘托人的哀愁之情。

在,城春草木
深。

——杜甫《春望》
(4)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庭中有奇树》
织。

然而在安史之
乱中遭到严重的
破坏。

安史之乱平
息后不久
(8)如果把诗中
的画线句也归入
“情景交融“类别
之一,你认为放在
哪处合适?请说
明理由。

我选B(填字
母),理由是:
“芳树无人花自
落”,这里强调“无
人”二字,便道出
了诗人对时代的
感慨,说明经过安
史之乱,再也无人
来此观赏,只能任
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
啼”,春山一路,
不仅使人想象到
山花烂漫,鸟语宛
转的佳境,但著以
“空啼”二字,却
成了以乐写哀,以
闹衬寂,充分显示
了山路的荒寞。

哀景乐情[C]常用衰败的景
物来烘托人的激
昂、欣喜之情。

(5)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
(其二)》
哀情[D]常用衰败的景
物来烘托人的愁
苦之情。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
上》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解答】(1)谁家新燕啄春泥
(2)嘤嘤成韵(注意“韵”的书写)(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绿叶发华滋(注意“滋”的书写)(5)冰霜正惨凄(注意“凄”的书写)
(6)征蓬出汉塞
(7)日暮乡关何处是合杀•
(8)B“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成了以乐写哀,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5.(4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夕日欲颓.坠落
(2)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3)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4)贫贱不能移.使……动摇。

【解答】(1)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颓:坠落。

(2)句意:汹猛的浪头好像飞奔的马。

奔:飞奔的马。

(3)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

被:同“披”。

(4)句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

移:使……动摇。

答案:
(1)坠落。

(2)飞奔的马。

(3)同“披”,穿着。

(4)使……动摇。

二、阅读(33分)(一)名著阅读(6分)
6.(3分)昆虫王国励志选秀节目《酷虫创造101》进入收官之战,最具人气的几位参赛选手:蝉、蟋蟀、萤火虫、圣甲虫、螳螂迎来最后的成团之夜,请你根据《昆虫记》中对该昆虫的具体描述,并阐述理由。

奖项类别:“颜值担当”“舞蹈担当”“歌唱担当”“武力担当”“勤劳担当”
我选择的昆虫是萤火虫,我为它颁发的奖项是颜值担当,我的理由是因为萤火虫自生下来起,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卵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雌性萤火虫发的光比雄性萤火虫发的光更亮。

闪光的萤火虫让我感觉很美,是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写作对象和相关内容的把握。

选择一种昆虫。

答案:
示例1:萤火虫颜值担当,都一直在发光,它的幼虫在发光。

闪光的萤火虫让我感觉很美
示例2:圣甲虫勒劳担当,总是坚持不懈地翻滚着比它自己还要大的圆球,靠前腿移动,臀部悬在空中。

圣甲虫坚持不懈,可以成为“勤劳担当”
7.(3分)人物品评。

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人物,用他的经历印证下面的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A.彭德怀
B.朱德
C.徐海东
我选A,理由是彭德怀从事谍报工作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受尽折磨也不向敌人卑躬屈膝,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解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为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表现诗人正直、坚强不屈的性格。

示例:我选A。

他奉命从事谍报活动,遭到逮捕,始终没有屈服招供,表现出坚强不屈的品格;
我选B。

朱德被军阀没收了个人财产后,最终选择了革命之路并终身为之奋斗;
我选C。

他打仗十年,全身多处都受过伤,仍然坚持革命。

答案:
示例一:A,彭德怀从事谍报工作被捕后,受尽折磨也不向敌人卑躬屈膝。

示例二:B,朱德被军阀没收了个人财产后,选择了革命之路、无私奉献精神。

示例三:C,徐海东饱经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身负八处伤痕,从未动摇和退缩。

8.(15分)现代文阅读。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胡奇光
ㅤㅤ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

复旦大学也不例外。

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ㅤㅤ我1957年进复旦求学。

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

报告里,他大谈读书,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
ㅤㅤ“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ㅤㅤ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ㅤㅤ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ㅤㅤ1958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

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

他说:“谈到全面发展,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ㅤㅤ大概在1959年初夏,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

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

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

(A)坐定后,
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ㅤㅤ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ㅤㅤ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

复古派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

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

说到这里
ㅤㅤ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
(四)
ㅤㅤ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流行语。

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ㅤㅤ在1962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恰好举了“发奋图强”的例子,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ㅤㅤ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语音相同,语意相关,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

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

不管是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ㅤㅤ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

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五)
ㅤㅤ大概在1974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

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

他已是84岁高龄了,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
ㅤㅤ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ㅤㅤ“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
ㅤㅤ(B)“唔”。

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ㅤㅤ那时出版的书刊,要体现批儒评法的精神,文中又要大引毛主席语录,是全书的纲,不要改。


ㅤㅤ“唔”。

他好像点了点头,停顿一下,他又说:“至于修辞格还可以增些
(有删减)【任务一:忆先生】
(1)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事件人物品质
语段(一)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教学有方语段(二)①陈先生提倡美育有胆有识语段(三)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四)②陈先生讲解“发愤图
强”和“发奋图强”③治学严谨
语段(五)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④谦虚
谨慎
【任务二:品语言】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二选一)。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B.“唔”。

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我选A句,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望道先生的有胆有识,刻画出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陈望道先生形象。

【任务三:明文体】
(3)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ㅤㅤ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

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在记述事件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
(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任务四:比异同】
(4)得遇良师,人生至幸。

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恩师的文章。

请结合两文,从写法和内容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

①此空根据语段(二)中“谈到全面发展、体育之外,仿照示例概括内容为:陈先生提倡美育,先生谈修辞研究时,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等语句。

③此空根据“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意相关。

用愤怒的‘愤’。

毛主席说,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从这个道理看,可得出:治学严谨?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A“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是动作描写。

结合“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是要有胆识的”等语句可知,有胆有识?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运用语言描写,看着我说”运用动作描写。

(3)本题考查文体特点。

此题可根据“小贴士”的提示,概括作答、凡是文中涉及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