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
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
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
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
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
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
)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
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
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
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
)(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
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圆形。
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
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可能
方向不同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
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
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
你们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
(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
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十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
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
放好了吗?请
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
(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
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
(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
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
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的哪一面?(侧面)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
每个小组讨论。
根据哪些来确定呢?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