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绝句。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将瑰丽的想象巧妙展现出来,进而表达了其对山寺之高的惊叹与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
全诗读来朗朗上口,引人无限遐思。
在第一学段中,学习古诗旨在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挖掘古诗本有的节奏和意趣,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中体验古诗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古字、链接生活、熟字比对、联系诗义等方式,正确认读“宿”等7个生字,正确认写“危”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话题建构、师生演绎、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诗义,体会山寺之高。
3.结合情境创设、资料拓展,初步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夸张。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读懂诗题1.教师导语: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李白这个人啊,热情豪放又异想天开。
他生平最爱做三件事儿——喝酒、写诗、游山玩水。
所以,他写出来的诗总是充满神奇和夸张的想象。
就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他来到了一座山寺,在
那儿吟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夜宿山寺》。
这四个字有点难读,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一起读——“夜宿山寺”。
【板贴:夜宿山寺】2.了解诗题(1)诗题讲的是什么?(2)识记“宿”①出示“宿”古字,引导释义;②指名组词。
(3)识记“寺”
①出示杭州寺庙图片,落实“寺”的认读。
过渡:所以那晚,李白也住在寺庙里。
因此他写下的这首诗,名为——夜宿山寺。
②提问:你从诗题中知道这个寺在哪儿?过渡:所以叫它“山寺”。
那么这座山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读一读、看一看。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交流印象中的李白,将其诗作的特征点明,进而引出《夜宿山寺》一诗,从而完成由人及诗的自然过渡。
在此基础上通过出示“宿”的古字和“寺”的图片,实现从理解字义到理解诗题的递进,为诗歌的学习与鉴赏做好铺垫。
(二)话题建构,学诗品意△出示学习任务一:自由、大声地
朗读古诗一遍,想一想:这是一座怎样的寺?
1.自由读,指名读。
2.师生交流。
(1)高【板贴:高】有多高?【板贴:百尺】(2)百尺有多高?是只有一百尺这么高吗?出示图片,相机拓展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
(3)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寺很高很高?
【板贴:危楼】
3.“危”字的教学(1)理解“危”,感受寺之高①出示字典中的三个意思,存疑;②出示古字,引导观察;
③引导:唐朝的寺庙一般都建在山上,而且诗中也说“危楼高百尺”,现在你们觉得“危”是什么意思?(高)
(2)齐读“危楼高百尺”△出示学习任务二:你还从哪些诗句读出寺很高?你的依据是什么?
1.小组学习明确小组学习要求:先在组内朗读古诗,然后再讨论问题。
(1)组内朗读;(2)组内讨论。
2.讨论交流【板贴: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习“手可摘星辰”(1)理解“星辰”①“星辰”是什么?②图片比较识记“晨”和“辰”: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这两个字?(2)提问:小朋友们举举手,你摘到星辰了吗?(3)引导想象,加动作朗读第一、二句:①个别读;②齐读。
4.学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教师导语:在那个夜晚,周围非常安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山寺,站在楼台之上,抬头仰望,星光闪烁,可能还有一个知心好友相伴左右……让我们重现那个晚上的故事,跟李白一起住的还有可能是他的一个朋友……
(2)演一演预设一:(讲得很响)他这样演,你们同意吗?预设二:(讲得很轻)你为什么讲得这么轻?你平时说话可不是这样的。
①恐惊:你为什么要这么轻?(恐惊天上人)他为什么要这么轻?(恐惊天上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害怕惊扰到天上的神仙)。
②天上人:天上到底有谁?(神仙)教师导语:李白不光在这首诗里写神仙呢,他的很多首诗中都提到了“仙人”。
依次出示李白的诗。
他把自己就当成下凡来的神仙,认为天上那些仙人都是他的朋友。
所以,他还有个外号叫作——“谪仙人”。
来,一起叫叫他——“谪仙人”。
过渡:这位“谪仙人”把天上的神仙都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因此当他站在高楼庙宇之上,不由得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男女生赛读。
(3)读着读着,你知道李白到底要写出什么?(寺的高度)过渡:不知不觉,整首诗已经学完了。
再看这座山,还少什么了?请小朋友来贴一贴。
(4)这个寺要贴哪儿了呢?为什么要贴在这儿呢?
【板贴图片:寺】
(5)配乐加动作齐读【设计意图】读准、读懂、读美是学习古诗的三个阶段。
围绕山寺之“高”,先后建构由浅入深的两个话题,以交流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
在情境演绎和诗词拓展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意境。
同时,借助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赛读、配乐加动作读等多种方式,带动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和意境通过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三)紧抓特点,书写生字
1.学写“危”①引导观察:撇的起笔;长撇之长;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甩得长。
②范写,生写,点评反馈。
2.学写“敢”“惊”①引导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不同点:“敢”左高右低,左右
同宽;“惊”左右等高,左窄右宽。
②范写,生写,点评反馈。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引导观察和归类对比的基础上,再逐字范写,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反馈,加深学生对“危”“敢”“惊”三个字的关键笔画的印象。
(四)延伸背诵,拓展分享
1.出示多种书法版本的《夜宿山寺》,引导背诵。
2.出示关于李白其他诗歌的作品。
结语: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后,我们知道李白善于借助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山上寺庙的高耸入云。
其实,李白还有很多很多的诗充满着神奇的想象。
这是《行路难》,这是《关山
月》,这是《将进酒》,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再把这些诗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基于前面环节的充分朗读,此处以呈现书法版《夜宿山寺》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既达成了目标,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这种“古”的韵味和氛围的感受。
李白其他诗歌作品的呈现则为学生的课外兴趣拓展开启了一扇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