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互相吸收、 借鉴和繁荣发展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强大 精神动力。
4. 在中华大地上,“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 入发展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旨在 破坏民族团结、恶化民族关系和破坏祖国统一的 行为,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长期面临的一场严肃 政治斗争。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实际行动中 维护民族团结。
(3)学习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认真遵守少 数民族的民俗规定;
(4)学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的语 言文字,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 族团结的事。
采用文献:李艳荣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关 于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考.2010.5
流动人口对于加快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民 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经济关系是 基础。
流动人口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流动人口进入新疆,新疆人口也进入内地, 这种进入有利于促进新疆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互汇, 激发新疆地区实现思想解放。
族际间人口的互相流动,从而有利于相互了 解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和某些爱好与特殊需要, 有利于民族间克服狭隘偏见和防备心态,互相尊 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通有无,真正体现 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列举我国自治区建设的成就:
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财政 收入连年快速健康发展,特色经济初步凸显,经 济结构良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地位得到有效保 障 ,工业经济主导格局加速形成。大通道建设初 具规模。
居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扶贫开发取得新成就。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 民族干部稳步成长. 民族团结工作有新进展.
民族团结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三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民族关系的内涵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等特定内涵的社会关系
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 等、团结、互助
知识扩展
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市区
新疆
甘
宁夏 蒙 古 内
青海
陕 肃
西
西藏
四 川 庆重
贵州
云 南 广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互助合作的
民族关系; 具有政治和社会基础(共御外敌,争取民
族独立和解放) 它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
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多说有利于民 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 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 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的重要意义,没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 思想。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A、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党和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工作的积极性; C、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 力; D、离不开与东部的合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 的关注与支持;
为什么要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小 学全面推行使用维汉双语教学?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民族关系是由于生 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各族彼此间的交往 所决定。
另一方面,民族关系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既 有广泛性又有局限性。
(二) 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
民族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各个民族之 间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 上述诸方面的相互交换、吸收、渗透乃至 斗争。
3.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
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历史上新疆民族人口传统比例 。 新疆各民族成员也流入内地,扩大了民族之间直
接交流。 个别个体的行为,经过传播,又会影响整个民族
群体反应 。
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民族的接触交流,改变了人 们狭隘的地域观念。
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联系
经济关系是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而经济 利益问题是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流 动人口进入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新疆本地民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 力。
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观念的落后,主要是由于过去过于 封闭,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所致。人口流动必然带来不同地 域文化的汇合,促进文化的交流,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 观念更新提供深层次的思想意识动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中,曾闯荡过先进 发达地区、在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变了思想观念的人们, 必然会成为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的载体,当他 们回到原先所生活的地区,将会产生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 望,并促使更多的人们实现思想的大解放。
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和内容: 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关系
民族经济关系
民族文化交流关系
( 二)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影响的发展 趋势展望
新世纪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走向具有以下 五个趋势和特点:
1. 西部大开发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 举措,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2. 族际大交流的对立统一是未来中国民族关系 的两种常态。
我国政府是怎样尊重和保护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
颁布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规定; 规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要求; 针对少数民族人员参与国家活动的特殊规
定并奖励,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提供 了重要保障;
制定法律,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违 法行为依法进行追究;
支持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
1956 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后, 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 步形成。
民族平等 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 项根本原则,也是实现民族团结、民族互 助的前提条件。
民族平等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各民族人民 真正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和 地方性事务,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教育、 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少数 民族还享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 事务的权利。
要正确协调处理好人口迁移流动中的民族 关系,广泛深入的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 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使各族人民, 尤其是迁移流动人口中的各民族成员都要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一方面 要对迁入和流入人口进行必要的民族政策 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当地民族对人 口迁移和流动的积极作用的认识。
第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第二,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第三,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
竞争的共性。 第四,共同繁荣的初步性。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 一) 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诞生宣告了在中国大地上民族剥削、民族 压迫制度的彻底消灭,各民族人民在政治 上、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 二)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若干因素 1.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现实因素 2.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 3. 流动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
1.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现实因素
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宗教 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商品流通和资金投入
2. 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
从地貌上看,新疆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从地貌上看,新疆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新疆经济还具有单一性的特点。 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 。
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 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 强和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处理好民族关系;
B.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有利于 调动各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团结 和进步;
C.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历史上,新疆各民族就是一个善于接 纳各种优秀文化的地区
古:丝绸古道的新疆曾是各种文化汇 流的地方。
今: 新疆利用地缘、资源等优势条件, 积极开展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与联 合。
三、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一) 人口迁移流动中的民族关系
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中,汉族流入少数民族 地区,少数民族流入汉族地区,在一些经济活动 中和社会活动中,各民族相互重视当地的风土人 情,注意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风俗习惯。 因此,各民族人口在迁移流动交往中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使自治权;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促进民族
文化之间的交流; C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个人如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1、做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践行者 2、要减小不同民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隔阂,就
必须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信任、理解做起。 3、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与其他
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三、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民族关系的定义和内容
( 一) 民族关系的内涵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不仅具有
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 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 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利 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 等特定内涵的社会关系。
族权利和民族发展问题。
第一,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的焦点。 第二,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的热点 。 第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
(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从 性质上说,已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 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内容。
(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受不同 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 级之间的关系制约的,基本上是以压迫统 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限制同化为其 基本特征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 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以民族平等、 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
( 三) 民族关系的特点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
流动人口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方面,流动人口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交往的频繁使不同民族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愿望 日益迫切,并对其他民族的文化采取宽容、忍让 的态度,这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另一方面,随着交往的频繁,各民族成员所 受到的其他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影响也得 到了加强。
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是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