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微 言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秦春华:高中教育不是大学预科班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在我看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子女,这是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未来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这种“爱”首先是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是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做长远的考虑。
有的人说:“现在是牺牲童年的幸福,来换将来的幸福。
”但我认为:“如果童年没有幸福,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幸福。
”因此,教育的爱是要建立在师生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老师的心声和学生交流。
在所有正式教育阶段里,或许高中是最令人困惑的。
高中之前是义务教育,每个人都必须接受;高中之后是高等教育,只有少部分年轻人能够进入大学。
这两个阶段的定位和目标相对清晰。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办高中呢?它既不是每个人必需的因而是强制的,也不是每个人向往的因而要追求的。
理论上,教育学中有关高中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文献汗牛充栋,但在实践中,高中教育却被简化为一条向上攀升的升学直线上的一个环节——更准确地说,是大学预科班。
越是有名因而家长越愿意送孩子就读的高中,越是把全部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能够有效提高高考分数
的领域。
这些备受瞩目的名校呈现出明显的校格分裂状态:一方面,校长们在各个场合不断提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教育理念,热闹非凡; 另一方面,在教室里却上演着最残酷单一的刷题策略,冷彻骨髓。
“虚情假意谈教育理念,真心实意搞应试训练”,对于高中校长而言,既是一个令人痛苦的选择,又何尝不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事实上,如果一个校长真的要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办学的话,一旦他(她)不能实现升学率的有效提升,就连家长都会群起而攻之。
倒是在那些已经产生不了北大清华学生的高中里,教育改革反而做得有声有色,校长也更加从容。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反对“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越反对中学追求得越厉害。
人和机构受利益驱动,改变人们行为的不是理念、口号和文件,而是利益。
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中学追求升学率,那么,与其反对“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倒不如勇敢地正视并承认中学追求升学率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通过对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引导中学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从而使中学追求升学率这样一种自利行为,可以自动地实现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良好教育生态,其效果可能
比政府的反对或提倡还要好。
当然,这样做意味着更大的智慧、更多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