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1)S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 SO2。
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SO2(g)+NH3·H2O(aq)=NH4HSO3(aq) ΔH1=a kJ/mol;
②NH3·H2O(aq)+ NH4HSO3(aq)=(NH4)2SO3(ag)+H2O(l) ΔH2=b kJ/mol;
③2(NH4)2SO3(aq)+O2(g)=2(NH4)2SO4(aq) ΔH3=c kJ/mol。
则反应 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ΔH=____kJ/mol。
(2)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燃煤脱硫原理为 2CaO(s)+2SO2(g)+O2(g)⇌2CaSO4(s)。
向10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 CaO,并通入 2mol SO2和 lmol O2发生上述反应,2min 时达平衡,此时 CaSO4为1.8mol。
0〜2min 内,用 SO2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上述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 SO2的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NO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净化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ΔH=−746.8kJ/mol。
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 逆=k逆·c(N2)·c2(CO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1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40%,则k正︰k逆=____。
(4)以连二硫酸根(S2O42-)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 NH4+,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 0.3mol 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mL。
(5)欲用 5L Na2CO3溶液将 23.3g BaSO4固体全都转化为 BaCO3,则所用的 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
[已知:常温下K(BaSO4)=1×10−7、K(BaCO3)=2.5×10−6]。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2a+2b+c 0.09mol/(L·min) 增大﹤20
81
2SO32-+4H++2e- =S2O42-+2H2O 1344
0.52mol/L 【解析】【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 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据此解答;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 v =正逆故
222222(CO )
(NO)k c(N )c k c c (N )K ⨯==⨯正逆,平衡时()2c N 0.2mol /L =,()2c CO 0.4mol /L =,据此解答;
(4)①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从图中找出阴极反应物,写它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写出关系式,按电子数守恒,求出一氧化氮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5) n(BaSO 4)=23.3g
233g/mol
=0.1mol ,将0.1mol 硫酸钡溶解于5L 溶液中,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
浓度为xmol/L 的Na 2CO 3溶液,当BaSO 4完全溶解后,所得5L 溶液中c(SO 42-)=0.02mol/L ,此时溶液中c(CO 32-)=(x-0.02)mol/L ,由BaSO 4+CO 32-=BaCO 3+SO 42-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
()()222744
4622233
3c SO c SO c Ba sp BaSO 1100.02
0.04sp BaCO 2.510x 0.02
c CO c CO c Ba K K K -
-+
---
-+⨯=
=
====⨯-。
【详解】
(1)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①×2+②×2+③得:
()()()()()232242422SO g 4NH H O aq O g 2(NH )SO aq 2H O l +⋅+=+,故该反应的()2a 2b c KJ /mol H =++V ,故答案为:2a+2b+c ;
(2)生成CaSO 4物质的量为1.8mol 的同时消耗SO 2的物质的量为1.8mol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SO 2)=1.8/(10×2)mol/(L·
min)=0.09 mol/(L·min);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 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故答案为:0.09mol/(L·min);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浓度不变,故k 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 逆增大的倍数,故答案为:<;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 v =正逆故
222222(CO )(NO)k c(N )c k c c (N )
K ⨯==⨯正逆,平衡时()2N 0.2mol /L c =,()2CO 0.4mol /L c =,则
222222222(CO )(NO)(k c(N )c 0.20.420k c c 0.60.68N )1⨯⨯===⨯⨯正逆,故答案为:2081
; (4) ①由图可知,阴极区通入液体主要含SO 32-,流出主要含S 2O 42-,所以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SO 32-+4H ++2e -=S 2O 42-+2H 2O ,故答案为:2SO 32-+4H ++2e -=S 2O 42-+2H 2O ;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区n (SO 32-)减少了0.3mol ,此过程转移0.3mole −;由于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NO ~NH 4+~5e −,若电路中转
移转移0.3mole −,消耗NO0.06mol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O)=0.06mol×22.4L/mol=1.344L=1344mL ,故答案为:1344;
(5)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 的23Na CO 溶液,当4BaSO 完全溶解后,所得5L 溶液中
()2-4c SO =0.02mol/L ,此时溶液中()
()2-3c CO =x-0.02mol/L ,由
()()()()2-2-4334BaSO s +CO aq =BaCO s +SO aq 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
()()
()()
()()2227444622233
3c SO c SO c Ba sp BaSO 1100.02
0.04sp BaCO 2.510x 0.02
c CO c CO c Ba K K K --+
---
-+⨯=
=
====⨯-,解得x=0.52mol/L ,故答案为:0.52mol/L 。
2.水蒸汽催化重整生物油是未来工业化制氢的可行方案。
以乙酸为模型物进行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H 3COOH (g )+2H 2O (g )⇌2CO 2(g )+4H 2(g ) △H 1 Ⅱ.CH 3COOH (g )⇌2CO (g )+2H 2(g ) △H 2 Ⅲ.CO 2(g )+H 2(g )⇌CO (g )+H 2O (g ) △H 3 回答下列问题:
(1)用△H 1、△H 2表示,△H 3=___。
(2)重整反应的含碳产物产率、H 2产率随温度、水与乙酸投料比(S/C )的变化关系如图(a )、(b )所示。
①由图(a )可知,制备H 2最佳的温度约为___。
②由图(b )可知,H 2产率随S/C 增大而___(填“增大”或“减小”)。
(3)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H 和H 2O 混合气体,若仅发生反应Ⅰ至平衡状态,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CH 3COOH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
(4)反应体系常生成积碳。
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答案】
21
H -H 2
V V 800℃ 增大 40% C(s)+H 2O (g)CO(g)+H 2(g)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反应Ⅲ=1
2(反应Ⅱ-反应Ⅰ),由盖斯定律可得213-2
H H H ∆∆∆=,故答案为:
21
-2
H H ∆∆; (2)①由图(a)可知,制备H 2在800℃时,达到最高转化率,则制备氢气最佳的温度约为800℃,故答案为:800℃;
②由图(b)可知,S/C 增大时,反应I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I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体系中的H 2的量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设CH 3COOH 和H 2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平衡时,反应了CH 3COOH x mol ,列三段式有:
()()()()()()()
3222CH COOH g +2H O g 2CO g + 4H g mol 1100mol x 2x 2x 4x mol 1-x
1-2x
2x
4x
ƒ
起始转化平衡
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41
112242
x x x x x =-+-++,计算得x=0.4mol ,醋酸的转
化率为:
0.4mol
100%1mol
⨯=40%,即CH 3COOH 平衡转化率为40%,故答案为:40%; (4)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是由于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CO 和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 2O (g)CO(g)+H 2(g),故答案为:
C(s)+H 2O (g)
CO(g)+H 2(g);
3.1799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N 2O 气体。
在食品行业中,N 2O 可用作发泡 剂和密封剂。
(l) N 2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NH 3与O 2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N 2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N 2O 在金粉表面发生热分解反应:2N 2O(g) =2N 2(g)+O 2(g) △H 。
已知:2NH 3(g)+3N 2O(g)=4N 2(g)+3H 2O(l) △H 1=-1010KJ/mol 4NH 3(g)+3O 2(g) =2N 2(g)+6H 2O(l) △H 2=-1531KJ/mol △H=__________。
(3)N 2O 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研究表明,CO 与N 2O 在Fe +作用下发生反应:
N 2O(g)+CO(g)垐?噲?CO 2(g)十N 2(g)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别为:反应①Fe ++N 2O 垐?噲?FeO+N 2;反应②______________
由图可知两步反应均为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由______(填“反应①或反应②”)决定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
(4)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O(g)+CO(g)垐?噲?CO 2(g)+N 2(g),改变原料气配
比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 2O 的平衡转化率。
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如果要将图中C 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 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 ②图中C 、D 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 C 和T D ,,通过计算判断T C ____T D (填“>”“=”或“<”)。
(5)在某温度下,向1L 密闭容器中充入CO 与N 2O ,发生反应:N 2O(g)+CO(g)垐?噲?CO 2(g)十
N 2(g),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CO 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物质的量分数
50.0%
40.25%
32.0%
26.2%
24.0%
24.0%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
【答案】2NH 3+2O 2
催化剂N 2O+3H 2O -163kJ/mol FeO ++CO 垐?噲?CO 2
+Fe + 放热 反应①
降低温度 = 1.17 【解析】 【分析】
(2)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
(3)根据总反应减去反应①得到反应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判断反应热;根据活化能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大小,从而确定决速步; (4)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温度的变化; (5)根据三等式求算平衡常数。
【详解】
(1)NH 3和O 2反应得到N 2O ,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NH 3中N 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N 2O 中的+1,共升高4价;O 2中O 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共降低4价,化合价升降守恒,则NH 3和O 2的系数比为1:1,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可得2NH 3+2O 2
催化剂N 2O+3H 2
O ;
(2) 已知①2NH 3(g)+3N 2O(g)=4N 2(g)+3H 2O(l) △H 1=-1010KJ/mol ,②4NH 3(g)+3O 2(g) =2N 2(g)+6H 2O(l) △H 2=-1531KJ/mol ;反应①×2
3-反应②×13
可得目标反应,则△H=△H 1×
23-△H 2×13=-1010kJ/mol ×2
3-(-1531kJ/mol)×13
=-163kJ/mol ; (3)总反应为N 2O(g)+CO(g)垐?噲?CO 2(g)十N 2(g),实际过程是分2步进行,因此反应①和反
应②相加得到总反应,则反应②等于总反应减去反应①,可得反应②为
FeO ++CO 垐?噲?CO 2+Fe +;
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根据反应①的历程图可知,由Fe +
和N 2O 经过过渡态得到产物FeO +
和N 2,过渡态和反应物Fe +和N 2O 的能量差为反应①的活化能,同理,可知反应②的活化能,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而化学反应速率慢的步骤为决速步,决定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即反应①决定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 (4)①根据图像,C 点和B 点,反应物的投料比相同,但是B 点表示的平衡状态,N 2O 的转化率高于C 点,C 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 点的平衡状态,平衡正向移动,N 2O 的转化率增加;B 和C 点的反应物投料比相同,因此不是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不变,因此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只能是温度,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因此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
①利用三等式求出C 和D 点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从而比较温度大小; 设定容器体积的体积为V L 。
C 点的平衡状态其反应物的投标比为1,则设N 2O 和C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其N 2O 的转化率为0.50,则根据三等式有
222N O(g)+CO(g)CO (g)+N (g)
1100
0.50.50.50.50.50.50.50.5
垐?噲?开始的物质的量开始的物质的量平衡的物质的量,则在平衡常数
2220.50.5(N )(CO )=10.50.5
(N O)(CO)c c V V K c c V V
⨯
=
=⨯; D 点的平衡状态其反应物的投标比为1.5,则设N 2O 和CO 的物质的量为1.5mol 和1mol ,其N 2O 的转化率为0.40,N 2O 反应了1.5mol ×0.40=0.6mol ,则根据三等式有
222N O(g)+CO(g)CO (g)+N (g)
1.5100
0.60.60.60.60.90.40.60.6垐?噲?开始的物质的量开始的物质的量平衡的物质的量,则在平衡常数
2220.60.6
(N )(CO )=10.90.4
(N O)(CO)c c V
V K c c V V
⨯
==⨯; C 点和D 点表示的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相同,则温度相同,有T C =T D ;
(5)根据表格的数据,开始时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0%,则设CO 和N 2O 的物质的量各位1mol ,假设到达平衡时,CO 转化了xmol ,根据三等式有
222N O(g)+CO(g)CO (g)+N (g)
1100
11x x x x x x x x
--垐?噲?开始的物质的量开始的物质的量平衡的物质的量,达到平衡时,CO 的物质的量
分数为24.0%,则有
1-100%24.0%1-1-x
x x x x
⨯=+++,解得x=0.52mol ,则平衡常数
2220.520.52
(N )(CO )1
1= 1.170.480.48
(N O)(CO)11
c c K c c ⨯
=≈⨯。
4.尿素在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
工业上有多种工艺用NH 3和CO 2直接合成尿素。
(1)水溶液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的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I 2NH 3(1) +CO 2(g)⇌NH 2 COONH 4(1) △H 1 = - 119.2 kJ•mol -1 反应II NH 2COONH 4(1)⇌CO(NH 2)2(1)+ H 2O(1) △H 2= 15.5 kJ•mol -1
①写出NH 3(1)与CO 2(g)反应生成CO(NH 2)2(1)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工艺要求在190~ 200℃、13 ~ 24 MPa 的条件下反应,90℃左右反应可实现最高平衡转化率。
试解释选择高压条件的理由:_________。
(2)在不同氨碳比L=
()()
32n NH n CO 和水碳比W=
()()
22n H O n CO 条件下CO 2平衡转化率x 随温度T 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CO2平衡转化率x随温度T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试分析原因:_________。
②在图中,画出L=4、W=O时CO2平衡转化率x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示意图____。
(3)实验室模拟热气循环法合成尿素,T℃度时,将5.6mol NH3与5.2molCO2在容积恒定为0.5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 (g) △H1=—43kJ•mol-1。
达到平衡状态时,NH3与CO2的平衡分压之比 p(NH3): p(CO2)= 2:13。
[p(NH3)= x(NH3)•p,x(NH3)为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p为平衡总压]。
①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______________。
②若不考虑副反应,对于该反应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
A.当反应体系中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相同条件下,提高水碳比或降低氨碳比都会使NH3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C.在容器中加入CaO,(可与 H2O反应),提高CO(NH2)2产率
D.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适当升温可提高单位时间内CO2的转化率
【答案】2NH3(l)+ CO2(g)⇌CO(NH2)2 (l)+ H2O(l) △H =-103.7kJ·mol-1 190~200℃时,NH
2COONH4容易分解为 NH3和CO2,高压有利于反应I正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 平衡正向移动,在190~200℃之前,反应II 正向进行的趋势更大,190~200℃之后,反应I逆向进行的趋势更大
1.5625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溶液全循环法合成尿素的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应I 2NH3(1) +CO2(g)⇌NH2 COONH4(1) △H1 = - 119.2 kJ•mol-1
反应II NH2COONH4(1)⇌CO(NH2)2(1)+ H2O(1) △H2= 15.5 kJ•mol-1
①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反应II得:NH3(1)与CO2(g)反应生成CO(NH2)2(1)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NH3(l)+ CO2(g)⇌CO(NH2)2 (l)+ H2O(l) △H =-103.7kJ·mol-1。
故答案为:2NH3(l)+ CO2(g)⇌CO(NH2)2 (l)+ H2O(l) △H2=-103.7kJ·mol-1;
②反应I 2NH3(1) +CO2(g)⇌NH2 COONH4(1) 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选择高压条件的理由:190~200℃时,NH 2COONH4容易分解为 NH3和CO2,高压有利于反应I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190~200℃时,NH 2COONH4容易分解为 NH3和CO2,高压有利于反应I正向进行;(2)①CO2平衡转化率x随温度T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温度升高,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 平衡正向移动,在190~200℃之前,反应II 正向进行的趋势更大,190~200℃之后,反应I逆向进行的趋势更大。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 平衡正向移动,在190~200℃之前,反应II 正向进行的趋势更大,190~200℃之后,反应I逆向进行的趋势更大;
②L越大,氨的比例越大,根据反应I ,提高氨的浓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曲线应在原曲线之上,温度升高,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 平衡正向移动,在190~200℃之前,反应II 正向进行的趋势更大,转化率先增大,此后变小,L=4、W=O时CO2平衡转化率x
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故答案为:
;
(3)①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322222NH g +CO g CO NH s +H O g /mol 5.6 5.20/mol 2x x x /mol
5.6-2x
5.2-x
x
ƒ
开始变化平衡
5.622
5.213x x -=- ,
x=2.6mol
K=2
2.60.52.60.4()0.50.5
⨯= 1.5625。
故答案为:1.5625;
②A .2NH 3(g)+CO 2(g)⇌CO(NH 2)2(s)+H 2O (g) 该反应中,若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的总质量减小,总物质的量也减小,所以反应体系中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能确定是否保持不变,故当反应体系中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时,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 错误;
B .相同条件下,提高水碳比相当于提高生成物浓度,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降低氨碳比会使NH 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 错误;
C .在容器中加入CaO ,(可与 H 2O)反应,但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与反应物反应,降低CO(NH 2)2产率,故C 错误;
D .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没有达到平衡前,适当升温可提高单位时间内CO 2的转化率,故D 正确; 故选D 。
故答案为:D 。
5.研究NO 的性质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自然界在闪电时,生成NO 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T ℃时在容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 和O 2发生反应:2NO(g)+O 2(g)⇌2NO 2(g),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 (NO)、n (O 2)如表:
①在T ℃下,0~2s 时,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NO)v =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在T ℃下,能提高NO 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3)已知NO 和O 2反应的历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其中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也(△H 用含物理量E 的等式表示):________。
②试分析上述基元反应中,反应①和反应②的速率较小的是_____(选填“反应①”或“反应②”);已知反应①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反应②可近似认为不影响反应①的平衡。
对该反应体系升高温度,发现总反应速率变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N 2+O 2闪电2NO 0.15mol·L -1·s -1 160.0L·mol -1 增大O 2的浓度 增大体系压强 2NO(g)ƒN 2O 2(g) △H =-(E 3-E 2)kJ·mol -1 反应② 因为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 (N 2O 2)减小,反应②变慢,而反应②为慢反应是总反应速率的决速反应
【解析】
【分析】
(2)根据(NO)=c n v t V t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根据2222(NO )=(NO)(O )c K c c 求算平衡常数; (3)根据△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求算△H ;
(4)一般来说,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详解】
(1)在闪电时,N 2和O 2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化学方程式为N 2+O 2闪电2NO ;
(2)①在T ℃下,0~2s 时,n (NO)从1mol 降低到0.4mol ,变化了0.6mol ,容器体积为2L 。
根据(NO)=c n v t V t ∆∆=∆∆,带入数据,有-1-10.6mol (NO)=0.15mol L s 2L 2s
v =⨯g g ; ②根据方程式,从开始到平衡,消耗n (NO)=1mol -0.2mol=0.8mol ,则生成
n (NO 2)=0.8mol 。
平衡时,NO 、O 2、N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 、0.2mol 、0.8mol ,容器
体积为2L ,平衡常数2222(NO )=(NO)(O )
c K c c ,带入数据,有220.8mol (
)2==160.0L/mol 0.2mol 0.2mol ()()22L K L L ⨯; 在T ℃下,提高NO 的转化率,需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已经限定,不能改变温度。
则增大NO 的转化率,可以增大O 2的浓度;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
的反应,可以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3)①根据图像,反应①为NO(g)反应化合生成N 2O 2(g),根据△H =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
能量,则热化学方程式:2NO(g)ƒN 2O 2(g) △H =-(E 3-E 2)kJ·
mol -1; ②一般来说,活化能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反应①的活化能为E 4-E 3,反应②的活化能为E 5-E 2,根据图示,反应②的活化能大,化学反应速率较小;
化学反应速率慢的基元反应是总反应的决速步,反应②的活化能大,化学反应速率较小,是总反应的决速步。
从图示看,反应①和②都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均逆向移动,由于反应①快速达到平衡,则反应①的产物N 2O 2的浓度会减小,但对于反应②来说,c (N 2O 2)减小,会使得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减小,而反应②是总反应的决速步,因此总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因为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 (N 2O 2)减小,反应②变慢,而反应②为慢反应是总反应速率的决速反应。
6.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烷为原料制取,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热裂解法和现代的氧化裂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2H 6(g)=C 2H 4(g)+H 2(g) ΔH 1=+136kJ·
mol -1 ②C 2H 6(g)+1
2
O 2(g)=C 2H 4(g)+H 2O(g) ΔH 2=-110kJ·mol -1 已知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g) H-O(g) O=O
键能(kJ·
mol -1) 436 x 496 由此计算x=___,通过比较ΔH 1和ΔH 2,说明和热裂解法相比,氧化裂解法的优点是___(任写一点)。
(2)乙烷的氧化裂解反应产物中除了C 2H 4外,还存在CH 4、CO 、CO 2等副产物(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图甲为温度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___,反应的最佳温度为___(填序号)。
A .700℃
B .750℃
C .850℃
D .900℃
[乙烯选择性=242442n(C H )n(C H )+n(CH )+n(CO)+n(CO )
;乙烯收率=乙烷转化率×乙烯选择性]
(3)烃类氧化反应中,氧气含量低会导致反应产生积炭堵塞反应管。
图乙为262n(C H )n(O )的值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判断乙烷氧化裂解过程中
262n(C H )n(O )
的最佳值是___,判断的理由是___。
(4)工业上,保持体系总压恒定为100kPa 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通常在乙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掺混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70%),掺混惰性气体的目的是___。
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p =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答案】465 氧化裂解反应是放热反应,节约能源(或氧化裂解反应热力学趋势上大)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升高 C 2.0 比值小于2.0时,乙烯的收率降低;比值大于2.0时,乙烯的收率并未增加且产生更多的积炭,堵塞反应管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恒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器体积,降低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75(kPa)0.5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得出H 2(g)+
12
O 2(g)=H 2O(g)的反应热,再根据△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可求出x 的值; (2)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图象,随温度升高,乙烷的转换率越高;综合乙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图中即可对应找出最佳的反应温度;
(3)含氧量高,会造成积炭,要根据图象找出乙烯收率高而相对积炭少的点,即图中()()
226O C H n n 的比值为2时最佳; (4)根据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生成物的关系,并且将浓度关系转变为分压关系来解答。
【详解】
(1)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H 2(g)+12
O 2(g)═H 2O(g) △H =−246kJ/mol ,根据键能关系△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496/2−2x =−246,x =465;由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热裂解法是吸热反应,需要消耗能源,氧裂解法是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得到能量,故答案为:465;氧化裂解反应是放热反应,节约能源(或氧化裂解反应热力学趋势上大);
(2)由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乙烷的转化率在升高,考虑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图,要乙烷的转化率尽可能高,而副产物又相对较少,及乙烯的选择性较高,应找到乙烯收率较高时的温度,对应下温度在850左右,故答案为:温度升
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升高;C;
(3)由(2)分析可知,我们要选择乙烯收率较高的点,在图2中,比值小于2时,乙烯收率随比值增大在上升,比值大于2时,乙烯的收率并未增加,并且氧含量值在降低,会造成积炭,故答案为:2.0;比值小于2.0时,乙烯的收率降低;比值大于2.0时,乙烯的收率并未增加且产生更多的积炭,堵塞反应管;
(4)C2H6(g)+1
2
O2(g)=C2H4(g)+H2O(g)反应是体积在增大的反应,充入惰性气体,总压恒
定,分压就降低了,压强降低会促使反应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
根据平衡
常数的表达式K p=
()()
24
2
2
2
1
26
(C H))
H O
O
C
(
H
P P
P P
⋅
⋅
=75(kPa)0.5,故答案为:75(kPa)0.5。
【点睛】
解答(1)关键在于考查断键吸热,成键放热的知识;利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实践生活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本题主要考虑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表达式要转变成用分压来表示。
7.I.亚硫酸钠的氧化反应:2Na2SO3(aq) +O2(aq)=2Na2SO4(aq) ∆H=x kJ/mol。
其反应速率受溶解氧浓度影响,分为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
(1)已知O2(g) ƒO2(aq) ∆H=y kJ/mol,Na2SO3溶液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291.5K时,1.0L溶液中Na2SO3初始量分别为4、6、8、12mmol,溶解氧浓度初始值为9.60mg/L,每5s记录溶解氧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当Na2SO3初始量为12mmol,经过20s溶解氧浓度降为6.40mg/L,则0~20s内Na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mol/(L·s)。
(3)为确定贫氧区速率方程v=k·c a(SO32-)·c b(O2)中的a、b的值(取整数),分析实验数据。
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mg/L时,c(SO32-)与速率数值关系如表(甲)所示,则a=____。
②当溶解氧浓度小于4.0mg/L时,图中曲线皆为直线,Na2SO3氧化速率与溶解氧浓度无关,
则b=_______。
(4)两个阶段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表(乙)所示。
已知a 1221E k 11ln
=-(-)k R T T ,R 为常数。
Ea (富氧区)_____ (填“>”或“<”)Ea (贫氧区)。
反应阶段
速率方程 K (291.5K)k k (297.0) 富氧区
v =k ·c (SO 32-)·c (O 2) 1.47 贫氧区 v =k ·c a (SO 32-)·c b (O 2) 2.59
II . (5)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起始充入0.2 mol SO 2和0.1 mol O 2,反应体系起始总压强0.1MPa 。
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90%。
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________ (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写单位)。
(6)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用SO 2和O 2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
请写出该电池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a 2SO 3(aq ) +O 2(g )=2Na 2SO 4(aq ) ∆H =(x +y )kJ /mol 1×10-5 2 0 <
24300MPa -1 2+224SO 22H O SO 4H e ---+=+
【解析】
【分析】
【详解】
(1) 2Na 2SO 3(aq ) +O 2 (aq )=2Na 2SO 4(aq ) ∆H =x kJ /mol
①;
O 2(g ) ƒO 2(aq ) ∆H =y kJ /mol ②;
将方程式①+②得2Na 2SO 3 (aq ) +O 2 (g )=2Na 2SO 4(aq ) ∆H =(x +y )kJ /mol ;
(2) 0~20s 内溶解氧浓度变化量=(9.60-6.40)mg /L =3.20mg /L =3.20×10-3g /L ,则△c (O 2)=33.2010g 32g L /mol
-⨯/ =10-4mol /L ,根据方程式得△c (Na 2SO 3)=2△c (O 2)=2×10-
4mol /L ,0~20s 内Na 2SO 3的平均反应速率v =4210mo 20l L s
-⨯/ =1×10-5mol •L -1•s -1; (3)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 mg /L 时,c (SO 32-)与速率数值关系如表(甲)所示,v 1:
v 2=c 1a (SO 32-):c 2a (SO 32-),24.4 5.65=10.2365a a .,解得a =2; ②当溶解氧浓度小于4.0mg •L -1时,图中曲线皆为直线,说明该方程为一次函数,k 为常
数,v 与c (SO 32-)有关,溶解氧浓度对v 无影响,所以
b =0;
(4) ln 12K K 随着Ea 的增大而增大,富氧区的ln 12K K 较小,故E a (富氧区)<E a (贫氧区); (5)2
232SO +O 2SO 0.20.100.18
0.090.180.020.010.18
ƒ开始转化平衡 设平衡时的总压强P ,0.30.21=0.1P
,P =0.07 MPa ,Kp =220.180.07MPa 0.21=0.020.010.07MPa 0.07MPa 0.210.21⎛⎫⨯ ⎪⎝⎭⎛⎫⎛⎫⨯⨯⨯ ⎪ ⎪⎝
⎭⎝⎭ 24300MPa -1; (6)SO 2和O 2来制备硫酸,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负极为SO 2失电子生成硫酸根离子,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2+224SO 22H O SO 4H e ---+=+。
8.(1)乙基叔丁基醚(以ETBE 表示)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剂。
用乙醇与异丁烯(以IB 表示)在催化剂HZSM -5催化下合成ETB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5OH(g)+IB(g)
ETBE(g) △H 。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被催化剂HZSM -5吸附的顺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H =__kJ·mol -1。
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是__(填C 1、C 2或C 3)。
(2)一定条件下,用Fe 2O 3、NiO 或Cr 2O 3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回收。
反应为
2CO(g)+SO 2(g)2CO 2(g)+S(l) ΔH =-270kJ·mol -1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 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Fe 2O 3和NiO 作催
化剂均能使SO 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 2O 3的主要优点是:__。
②某科研小组用Fe 2O 3作催化剂。
在380℃时,分别研究了[n(CO)∶n(SO 2)]为1∶1、3∶1时SO 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2)。
则图2中表示n(CO)∶n(SO 2)=3∶1的变化曲线为__。
(3)已知NO 2存在如下平衡:2NO 2(g)N 2O 4(g) △H <0,在一定条件下NO 2与N 2O 4的
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有如下关系:v(NO 2)=k 1·
p 2(NO 2),v(N 2O 4)=k 2·p(N 2O 4),相应的速率与其分压关系如图所示。
一定温度下,k 1、k 2与平衡常数K p (压力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间的关系是k 1=__;在图标出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理由是__。
(4)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O 2(g)+2SO 2(g)2SO 3(g)。
已知:标准平衡常数K θ=23θ222θθpSO [
]p pSO pO [][]p p ,其中p θ为标准压强(1×105Pa),p(SO 3)、p(O 2)和p(SO 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SO 3)=x(SO 3)p ,p 为平衡总压,x(SO 3)为平衡系统中SO 3的物质的量分数。
SO 2和O 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SO 3的平衡产率为ω,则K θ=___(用含ω的最简式表示)。
【答案】-4a C 3 Fe 2O 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 2转化率,从而节
约能源 a k 1=2k 2·
K P BD 达到平衡时,N 2O 4与NO 2的消耗速率满足条件v(NO 2)=2v(N 2O 4) 23
(3-)(1-)ωωω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由图给数据可计算△H ;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 (2)①Fe 2O 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 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
源;
②n (CO ):n (SO 2)=2:1时反应速率界于n (CO ):n (SO 2)=3:1和n (CO ):n (SO 2)=1:1之间,反应速率介于二者之间,且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n (CO ):n (SO 2)=3:1是相等的;
(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NO 2与N 2O 4的消耗速率的关系为v (NO 2)=2v (N 2O 4),则k 1•p 2(NO 2)=2k 2•p (N 2O 4);满足平衡条件v (NO 2)=2v (N 2O 4)即为平衡点,B 、D 点的压强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为1:2;
(4)设SO 2和O 2起始物质的量为2mol 和1mol ,由SO 3的平衡产率为ω可知,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为2ω,由题意建立三段式计算可得。
【详解】
(1)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H =—(5—1)akJ/mol=—4 akJ/mol ;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过渡态1和2的活化能都为6akJ/mol ,过渡态3的活化能为4akJ/mol ,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过渡态3的活化能最小,反应历程最优,故答案为:-4a ;C 3;
(2)①根据图示内容,对比260℃时不同催化剂作用下SO 2的转化率,可以看出Cr 2O 3作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快,Fe 2O 3和NiO 作催化剂均能使SO 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但是Fe 2O 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 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故答案为:Fe 2O 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 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 ②n (CO ):n (SO 2)=2:1时反应速率界于n (CO ):n (SO 2)=3:1和n (CO ):n (SO 2)=1:1之间,反应速率介于二者之间,且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n (CO ):n (SO 2)=3:1是相等的,Fe 2O 3作催化剂时,曲线a 符合,故答案为:a ;
(3)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22p(N O )
p (NO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NO 2与N 2O 4的消耗速率的关系为v (NO 2)=2v (N 2O 4),则k 1•p 2(NO 2)=2k 2•p (N 2O 4),k 1=2k 2·K P ;满足平衡条件v (NO 2)=2v (N 2O 4)即为平衡点,B 、D 点的压强之比等于其反
应速率之比为1:2,所以B 、D 为平衡点,故答案为:2k 2·
K P ;BD ; (4)设SO 2和O 2起始物质的量为2mol 和1mol ,由SO 3的平衡产率为ω可知,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为2ω,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
223mol mol 2 O g +2SO g 2SO g ωωω 2
mol 1- 2-2 2ω ω ω起() 1 2 0
变()平()
ƒ
由三段式可得p(SO 3)、p(O 2)和p(SO 2)分别为23-ωω×p θ、1-3-ωω×p θ、2-23-ωω×p θ,则标准平衡常数K θ=23θ222θθp SO [
]p p SO p O [][]p p ()()()=223-22-21-3-3-[][][]ωωωωωω⨯=23(3-)(1-)ωωω,故答案为:23(3-)(1-)ωωω。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