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分)
②.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①.边塞秋景异(每空1分,满分2分)
②.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分)
①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②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
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2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D
(2)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

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喜欢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符合文意即可)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4
渔家傲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5分)
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即景抒情(1分)。

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
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2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

(2分)
2.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3分);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

(3分) 朱服《渔家傲》【赏析】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熙宁六年(1073)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

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

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

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

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

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

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

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

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

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
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

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

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

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宋词鉴赏大辞典》)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5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

(2分)参考答案:
22. D (2分)
23. 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

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喜欢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符合文意即可)(2分)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6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分)
11.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2分)
参考答案:
10.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11.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分)
答:
参考答案:
16.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7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

燕子占巢花脱树。

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

赠我柳枝情几许。

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

(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

(3)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

(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的别称。

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

(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

(4分)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阅读答案鉴赏
(1)以程公辟的词为依托,词人和答友人:①从饯别的时间、地点和景象开始。

②转而写到饯别宴上举杯痛饮,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③最后以词人携带友人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结。

(2)①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占”“脱”两字极富情趣,颇具新意。

②与前两句相应和,点明饯别时间是在暮春,写出时光如流,人事变迁。

③表达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①开篇“青草暮”虽叙别离之时,但凝重的暮色,翠绿的青草,透露出了词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②“燕子”一句突出时光飞逝,相聚匆匆。

但用语清新,也不悲切。

③词的下片词人将珍视这份友情,并将为友人传载一份思乡之情,但词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别有一番情趣。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8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阙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运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阙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天接云雾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②“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5、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7、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8、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内心的苦闷;②对幸福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案】“接”“连”把天空、云涛、雾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

“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

2、“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

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借助对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隐寓了词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失望,充分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9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词的上阙写景,围绕字着笔,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抒怀,慨叹和,表现了戍边将士复杂的心态。

(3分) 参考答案:
10.(3分)异功业未立(或燕然未勒) 思念家乡(或归无计、归期无计)(意思对即可)。

2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塞下秋景的异?(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2.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出了边地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塞下秋景的异。

(1分)
22.描写出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象。

(1分);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呼应异字。

(1分)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10┄11题。

(4分)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阅读理解
10.(2分)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11. (2分)“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1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正举风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古代文人写诗赋词十分讲究炼字,诗中“舞”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2分)
14、这首词的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
答案:
13.(2分)“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础。

14.(2分)表现出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2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9、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
10、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

(5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先以小舟出钓穿鱼而归表现闲适之情;然后引用子牙直钩之典,表达怀才不遇的怅恨;最后描写食鱼饮酒,抒发自得之乐与孤独之苦。

(6分,每点2分)
10、视听结合,表现出笛声的清越悠扬和秋天山峦的青翠;笛声吹彻,云山转翠,既照应上阕的江上烟雨,又暗示作者的心情渐趋开朗。

(5分)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3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

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

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6.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

“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窈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7.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

“午枕觉来闻语鸟”,显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鸡鸣,但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第二问:用典,“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

2023年《渔家傲》阅读答案14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

仿佛梦境归帝所②。

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⑥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释】
①星河:银河。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阅读答案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交代______,借此表现诗人
________。

4.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6.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4分)
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0.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4分)
11.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请作具体阐述。

(4分)
【参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怀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约豪放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