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 国报 人 邵飘 萍对 北京 报业 及报 人沦 为政 治 附 庸 的舆 论生 态 状 况 颇 为 不满 , 为 报 纸新 闻应 认 该 独立 于政 党之 外 , 保持 自己 的独 立性 , 这样 才
可 以在报道 中不受挟持 , 正确地反映舆情 和引 导 民众 。11 9 8年 1 O月 5 日, 邵飘 萍创 办 《 京 报》 对开四版 日报) ( 并兼任主笔。《 京报》 的定 位 是 “ 改 良我 国新 闻事 业 之 试 验 , 社 会 发 供 为 表 意见 之 机关 ” 为 民众 创 造 一 个 舆论 阵 地 , ①, 并 借此 号 召 国民联合 起来 与政 府抗 争 。
旨, 合鄙 怀 , 深 钦 仰 。所 望 认 定 宗 旨, 终 正 至 始 不移 ” ②。他 强 调 , 国 最 缺 少 国 民 之 学 术 思 中
想 , 民对 于学 术上 无所 表示 。而 在 日本 , 国 不仅
、
唤醒国 民 :京报》 国民》 《 与《 杂志
五 四 时期 , 年 学生纷 纷 成立社 团 、 办杂 青 创 志, 对政 治 、 文化 、 济等社 会 问题进 行 讨论 , 经 力
五四运动期间京报积极声援国民刊载了大量关于提倡国货号召国民自觉的要闻报道如国民与山东问题国民对待外交之准备国民与国内时局速制国货快用国货挂洋旗之国货与挂国旗之洋货提倡国货问题之研究等评论以及提倡国货之消息各方面提倡国货各省之提倡国货各方面之提倡国货等文意在配合学生运动进行舆论策应
舆论 传播与五 四学生运动
的交往 , 造成“ 巴黎 和会 外交失败” 的舆论得 以在 更大范 围内传播。舆论 引燃 了青年 学生的爱国情 绪, 同 时又推动 了五 四运 动的进一步发展。
《 ; 报刊 史; 新闻 史; 近代报刊
中图分类号 : 2 1 1G 1 .9 K 6 . ; 2 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0 9 2 l )2— 17— 6 10 5 1 (0 10 0 3 0 10 7 ) 082 。 作者简介 : 王康 , 宁大连人 , 辽 中国人 民大学清史研 究所博士研 究生 ( 北京
示 :弟平 时在 言论 界 之所 主张 , 以为 欲 救 中 “ 每 国 , 根本 在 国民之 自觉 。 国民 自觉 , 其 则无 赖军 人、 下等政 客 , 足 为 国家 进 步 障 碍 者 , 凡 自然 归 于淘 汰 。盖世 界各 国断无 有 国 民毫 无能 力而 国
家 有振兴 之 希 望者 。 此种 议 论 , 在 京 沪 报 纸 弟
共 同的主 张与关 怀 , 欲 唤醒 国 民 , 倡 “ 民 均 提 国 自觉 ” 。邵 飘萍 在致 国 民杂 志社 记 者 的 信 中表
来⑥ 国民》 。《 每期辟有 国内外大事栏 目, 介绍 国际新 闻 , 由于是 学 生期 刊 , 但 消息 总不 如 《 京
报》 得快 、 得全 。 因此 ,国 民》 来 来 《 发表 的时 事
评论大多参考 了《 京报》 的报道 ,京报》 《 的舆论
报道 能够 在 北 大 学 生 中传 播 , 《 民》 “ 与 国 的 宣
传” 密不可分 , 京 报》 而《 的舆论影响力也一 定 程 度上影 响 了青年 学生 的思想 和行 为 。
评论 、 信栏 内 , 有机会 辄 发表其 大 略 。今 后 通 遇 仍抱 此 旨, 以尽 提 倡 之 责 ; 为 权 贵 官 僚 所 不 纵
五 四前 后 , 刊 引导 社 会 舆论 的功 能 日益 报 彰显 。一 方 面 , 治派 系利 用报 刊互 相攻 讦 ; 政 另
一
求 在 国 事 中发 出 自己 的声 音 , 以尽 唤醒 国 民之 责 , 为 民众 运 动 的先 导 。 成 国民杂 志 社 是 五 四 时期 比较 有 影 响 的社 团, 其成 员 以北 大 学 生 为 主体 , 主要 有 邓 中夏 、 黄 日葵 、 尚 德 ( 宇 ) 陈 宝 锷 ( 修 ) 陈钟 高 君 、 剑 、 凡、 马骏 、 许德 珩 、 国焘 、 锡朋 、 寿春 、 张 段 孟 易克 嶷等 , 员 曾发展 到 20多人 , 多数人 参 与并 成 0 大
杂志多 , 并且研究详细。办杂志可以传 国民之 心理 , 很值 得提 倡 。而 国 民杂 志社 的创 立 , 以 可 启 蒙 国 民对 于 学术 的研 究 。 作为启蒙国民的中介 ,京报》 国民》 《 与《 有
①
《 京报 三年来之 回顾 》 《 , 京报》 9 2 1 1 12 年 O月 0日。
领导 了五 四游 行示 威活 动 。 国民杂 志社 的舆论
方 面 , 刊舆 论 的传播 与 学生 运动 紧密 结合 , 报
成为 民 国初期各 种 风潮 中不 可 忽视 的力量 。言
论 自由和新 闻独 立 本 是 舆论 远 播 的 前 提 , 民 而
国初年的北京报界 , 大小 7 余家报纸中比较重 0 要 的有 3 5种 , 中 三分 之 二 以上 有 政 治 背 景 。 其
— —
以五 四时期《 京报》 中心 为
王 康
摘
要 : 刊是社 会舆论 的重要载体 , 报 不仅 可 以反 映舆论 , 而且 能够 引导 、 组织 、 制造舆论 , 形成 强
大的舆论 风潮 , 而影 响社 会群 体的思想和行动 。五 四时期 的青年 学生群体 既富热忱和 变革理 想 , 进 又具 有新知 , 他们 最先 与舆论媒 介结合 , 醒国民, 唤 成为 民众运动 的先导。《 京报》 办者邵飘 萍与学生群 体 创
② 《 邵振 青致记者》 《 , 国民》 卷 1 ,9 9 1 1 期 11 年 月。又见张允侯编《 四时期的社 团( 》 北京 : 活 ・ 书 ・ 五 二) , 生 读 新知三联
书店 ,9 9年 , 2 17 第 9页 。
17 3
安徽 大学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2 1 年 第 2期 01
一
阵地《 国民》 是全 国性刊物 , 1 1 自 9 8年 1 月创 0 立起 , 即与《 京报》 关系密切。《 国民》 的宗 旨是 “ 增进 国 民人 格 , 输 国 民新 知 识 , 究 学 术 , 灌 研
提倡国货” 。该宗 旨得 到《 京报》 报人的赞成 , 主笔 邵飘 萍 认 为 , 国 民 杂 志 社 创 刊 的 四大 宗 “
可 以在报道 中不受挟持 , 正确地反映舆情 和引 导 民众 。11 9 8年 1 O月 5 日, 邵飘 萍创 办 《 京 报》 对开四版 日报) ( 并兼任主笔。《 京报》 的定 位 是 “ 改 良我 国新 闻事 业 之 试 验 , 社 会 发 供 为 表 意见 之 机关 ” 为 民众 创 造 一 个 舆论 阵 地 , ①, 并 借此 号 召 国民联合 起来 与政 府抗 争 。
旨, 合鄙 怀 , 深 钦 仰 。所 望 认 定 宗 旨, 终 正 至 始 不移 ” ②。他 强 调 , 国 最 缺 少 国 民 之 学 术 思 中
想 , 民对 于学 术上 无所 表示 。而 在 日本 , 国 不仅
、
唤醒国 民 :京报》 国民》 《 与《 杂志
五 四 时期 , 年 学生纷 纷 成立社 团 、 办杂 青 创 志, 对政 治 、 文化 、 济等社 会 问题进 行 讨论 , 经 力
五四运动期间京报积极声援国民刊载了大量关于提倡国货号召国民自觉的要闻报道如国民与山东问题国民对待外交之准备国民与国内时局速制国货快用国货挂洋旗之国货与挂国旗之洋货提倡国货问题之研究等评论以及提倡国货之消息各方面提倡国货各省之提倡国货各方面之提倡国货等文意在配合学生运动进行舆论策应
舆论 传播与五 四学生运动
的交往 , 造成“ 巴黎 和会 外交失败” 的舆论得 以在 更大范 围内传播。舆论 引燃 了青年 学生的爱国情 绪, 同 时又推动 了五 四运 动的进一步发展。
《 ; 报刊 史; 新闻 史; 近代报刊
中图分类号 : 2 1 1G 1 .9 K 6 . ; 2 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1— 0 9 2 l )2— 17— 6 10 5 1 (0 10 0 3 0 10 7 ) 082 。 作者简介 : 王康 , 宁大连人 , 辽 中国人 民大学清史研 究所博士研 究生 ( 北京
示 :弟平 时在 言论 界 之所 主张 , 以为 欲 救 中 “ 每 国 , 根本 在 国民之 自觉 。 国民 自觉 , 其 则无 赖军 人、 下等政 客 , 足 为 国家 进 步 障 碍 者 , 凡 自然 归 于淘 汰 。盖世 界各 国断无 有 国 民毫 无能 力而 国
家 有振兴 之 希 望者 。 此种 议 论 , 在 京 沪 报 纸 弟
共 同的主 张与关 怀 , 欲 唤醒 国 民 , 倡 “ 民 均 提 国 自觉 ” 。邵 飘萍 在致 国 民杂 志社 记 者 的 信 中表
来⑥ 国民》 。《 每期辟有 国内外大事栏 目, 介绍 国际新 闻 , 由于是 学 生期 刊 , 但 消息 总不 如 《 京
报》 得快 、 得全 。 因此 ,国 民》 来 来 《 发表 的时 事
评论大多参考 了《 京报》 的报道 ,京报》 《 的舆论
报道 能够 在 北 大 学 生 中传 播 , 《 民》 “ 与 国 的 宣
传” 密不可分 , 京 报》 而《 的舆论影响力也一 定 程 度上影 响 了青年 学生 的思想 和行 为 。
评论 、 信栏 内 , 有机会 辄 发表其 大 略 。今 后 通 遇 仍抱 此 旨, 以尽 提 倡 之 责 ; 为 权 贵 官 僚 所 不 纵
五 四前 后 , 刊 引导 社 会 舆论 的功 能 日益 报 彰显 。一 方 面 , 治派 系利 用报 刊互 相攻 讦 ; 政 另
一
求 在 国 事 中发 出 自己 的声 音 , 以尽 唤醒 国 民之 责 , 为 民众 运 动 的先 导 。 成 国民杂 志 社 是 五 四 时期 比较 有 影 响 的社 团, 其成 员 以北 大 学 生 为 主体 , 主要 有 邓 中夏 、 黄 日葵 、 尚 德 ( 宇 ) 陈 宝 锷 ( 修 ) 陈钟 高 君 、 剑 、 凡、 马骏 、 许德 珩 、 国焘 、 锡朋 、 寿春 、 张 段 孟 易克 嶷等 , 员 曾发展 到 20多人 , 多数人 参 与并 成 0 大
杂志多 , 并且研究详细。办杂志可以传 国民之 心理 , 很值 得提 倡 。而 国 民杂 志社 的创 立 , 以 可 启 蒙 国 民对 于 学术 的研 究 。 作为启蒙国民的中介 ,京报》 国民》 《 与《 有
①
《 京报 三年来之 回顾 》 《 , 京报》 9 2 1 1 12 年 O月 0日。
领导 了五 四游 行示 威活 动 。 国民杂 志社 的舆论
方 面 , 刊舆 论 的传播 与 学生 运动 紧密 结合 , 报
成为 民 国初期各 种 风潮 中不 可 忽视 的力量 。言
论 自由和新 闻独 立 本 是 舆论 远 播 的 前 提 , 民 而
国初年的北京报界 , 大小 7 余家报纸中比较重 0 要 的有 3 5种 , 中 三分 之 二 以上 有 政 治 背 景 。 其
— —
以五 四时期《 京报》 中心 为
王 康
摘
要 : 刊是社 会舆论 的重要载体 , 报 不仅 可 以反 映舆论 , 而且 能够 引导 、 组织 、 制造舆论 , 形成 强
大的舆论 风潮 , 而影 响社 会群 体的思想和行动 。五 四时期 的青年 学生群体 既富热忱和 变革理 想 , 进 又具 有新知 , 他们 最先 与舆论媒 介结合 , 醒国民, 唤 成为 民众运动 的先导。《 京报》 办者邵飘 萍与学生群 体 创
② 《 邵振 青致记者》 《 , 国民》 卷 1 ,9 9 1 1 期 11 年 月。又见张允侯编《 四时期的社 团( 》 北京 : 活 ・ 书 ・ 五 二) , 生 读 新知三联
书店 ,9 9年 , 2 17 第 9页 。
17 3
安徽 大学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2 1 年 第 2期 01
一
阵地《 国民》 是全 国性刊物 , 1 1 自 9 8年 1 月创 0 立起 , 即与《 京报》 关系密切。《 国民》 的宗 旨是 “ 增进 国 民人 格 , 输 国 民新 知 识 , 究 学 术 , 灌 研
提倡国货” 。该宗 旨得 到《 京报》 报人的赞成 , 主笔 邵飘 萍 认 为 , 国 民 杂 志 社 创 刊 的 四大 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