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历史六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历史六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西周立国之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诚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诚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西周这种做法()
A.建立起等级制度B.消除了各族矛盾
C.扩大了统治疆城D.有利于文化交融
2.(4分)汉文帝时,将齐国之地分为六国,分淮南国之地为三国:之后又采取“入粟拜爵”
的措施,即准许富人可以买粟输入边疆。

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只卖虚爵不卖实职,却给文帝一朝赚取了巨额财富)。

上述措施()
A.体现了“无为而治“思想
B.影显了“重农抑商“政策
C.基本解决了王国的威胁
D.为汉武帝治国提供了借鉴
3.(4分)宋代时期,温州农村“地不宜柒而器用备”、所用漆原料大多来自浙西山区;平江府洞庭湖山区农户以种桑和相橘为生,所需树苗皆由外地输入,而“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等地养鱼之风日隆,所需鱼苗由江州远贩而来。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对外贸易已十分发达B.区域间经济分工较明确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村消费以市场为主导
4.(4分)明代前期,政府在服饰上有一系列严格的繁杂细致规定:例如力主汉服和严禁胡服等。

到明代中后期,民众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并有了一定的穿着自主意识。

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发展冲击传统礼制B.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程朱理学失去独尊地位D.外来文化影响了审美观
5.(4分)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

由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
6.(4分)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为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这四育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

”蔡元培新教育思想的提出意在()
A.否定传统教育B.倡导民主科学
C.提高国民素质D.抨击军阀割据
7.(4分)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

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


毛泽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
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8.(4分)中共“八大”前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主体”与“补充“的思想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空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这一思想表明当时陈云()
A.致力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主张尝试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C.已认识到一五计划存在不足
D.希望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性
9.(4分)马强思说“因为在罗马法中,凡是在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下列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罗马法()
A.确立了近代欧洲的历史发展方向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倡导的原则与近代欧洲社会一致
D.某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10.(4分)美国立国一个显著特点即州先于国,如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正式标题为《美洲十三个联合邦的一致宣言》;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邦联协约》明文文规定:组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各个州(邦)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这表明,
当时的美国()
A.建立邦联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邦联制弊端影响到国家发展
C.是一个事实上的主权独立国家
D.建立有力中央政府势所必然
11.(4分)如表为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人口数选邑
100~200人40~50个
50~100人14个
20~50人20个
10~19人4个
5人1个
无人2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12.(4分)招贴广告,是指为招揽人们的注意而张贴的、使用率最高的广告形式之一,具有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印刷精良的特性。

如图为美国二战时期所印制的三幅招贴广告,这些广告()
A.抒发了个人情感B.表达了大众意愿
C.抨击了战争罪恶D.带有写实的风格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干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万国梯航来贡之事充斥二十四史,而中国官方主动航行到海外的记录却是凤毛麟角。

有之,则主要是地方性的民间的航海活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然市船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民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然。

商舶则土著民醵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摘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材料二:(14~15世纪)建立通往亚洲的商路是比寻找新土地和资源更为诱惑的事。

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丝绸、香科、瓷器以及其他亚洲特产的贸易,最远可至中国。

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

穆斯林商人把亚洲的货物经印度洋和红海运送到开罗,再转手给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

但是在开罗,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亚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

﹣﹣引自黄茂兴等《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成就与政策前瞻》
结合如图和新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论题(任意一个或整体),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并谈及你的认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15.(15分)材料: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前期相当长的时间内,齐国地位一落千丈。

齐威王即位之初。

齐国不时地遭到各大国的入侵,甚至连一些小国也常派兵征伐。

为此,齐威玉励精图治,加强国家治理。

当时齐威王的左右经常对他说,即墨大夫治政无方,民不聊生,阿邑大夫善治政,物阜民丰。

可是,齐威王“使人视即墨”,看到那里“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一片繁荣景象:又“使人视阿”,看到那里“田野不辟,人民贫馁”,一片衰败凋敞。

结果查出治政有方的即墨大夫所以“毁言日至”,是因“不事吾左右以求助”,贪渎无能的阿邑大夫所以“誉言日至”,是因“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

于是,齐威王“封之万家”于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从此,“群臣耸惧,莫敢饰诈”,“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摘编自陈振富《齐威王察政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齐威王察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齐威王察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威王察政的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
16.材料: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惨败,日军虽失去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但仍决定继续进逼澳大利亚,以此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

而美军虽然在中太平洋地区的局面趋于稳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较被动。

于是罗斯福总统批准了海军计划,阻止日军的推进,保护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

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日双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持续半年多的搏杀。

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

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撒军。

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摘编自《百度百科•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意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
17.材料:王进喜(1923~1970),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

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

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大庆油田的开采,结束了我国“洋油”的历史。

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并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

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摘编自《求是》杂志中《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进喜对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王进喜的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0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历史六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解答】材料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习俗,在治理疆土时,要依照周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是推行政令时要顺应夏人习俗,疆土治理时要适应戎人的成法。

由此可知,西周采取这种统治措施更有利于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故选D项。

等级制度的形成和疆域扩大并未体现在材料中,排除A、C两项。

B项说法错误,西周时期,其征服各族的战争依然不断,故排除B项。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政治制度。

主要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汉文帝采取“众建诸侯”措施体现了法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排除A项。

“入粟拜爵”措施虽然反映了汉文帝重农意图,但这仅是对材料信息的部分解读,排除B项。

汉文帝分解王国封地,打击富商大贾势力,但并未基本解决王国对汉代中央的威胁,却为汉武帝在经济上打击齐国、淮南国等诸侯和商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借鉴,故选C项,排除D项。

故选:C。

3.【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

主要考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特征。

【解答】材料只是说明宋代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并未体现出宋代对外贸易,排除A项。

从材料所示内容可看出,宋代南方各地经济出现了很大的互补性,并且地区间分工十分明确,故选B项。

材料并未反映出C项结论,排除。

宋代时期,农村自给自足的消费趋势仍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社会生活变化情况。

关键信息有:到明代中后期,民众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并有了一定的穿着自主意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封建礼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材料“到明代中后期,民众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并有了一定的穿着自主意识”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礼制的冲击,这自然影响到民众服饰,故A正确。

君主专制强化与穿着自主意识增强不符,排除B。

“程朱理学失去独尊地位”是宋朝时期的主流思想,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

外来文化对服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题干“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说明了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传统士人的知识结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巨变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故选B项。

A项,题干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商业显著发展,排除;
C项,材料并未说明封建官僚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材料中的“政治角色”已处于边缘化了,排除;
D项,材料并未说明传统士人投资于近代企业,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养成完全之人格”。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虽然成立,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此时,蔡元培满怀爱国热情,积极倡导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推行民主主义教育,因而提出了“四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他把教育落脚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完全的人格,旨在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现状,故C项正确。

A项只是推行蔡元培的新教育思想的前提,并非真正目的,故排除。

B项为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的口号,故排除。

军阀割据出现于1916年袁世凯死后,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故选:C。

7.【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放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为了批评、纠正这种右的倾向,毛泽东告
诫党内部分同志,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领导权地位,反对投降主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故选B项。

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A项。

1937年11月国共已经实现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斗争,排除C。

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是1938年5月提出的,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排除D项。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

【解答】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于1952年完成,排除A项;
BC.当时“一五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计划“和“集中”
两大块,而陈云副总理提出的“主体”是指计划经济,“补充”是指计划经济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而非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陈云已认识到一五计划存在不足,故选C项,排除B项;
D.材料中“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指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性,而非扩大私营企业的自主性,排除D项。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分析。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所体现的某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

罗马法的演变发展反映了欧洲奴隶社会的时代需求,故A、B、C三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州先于国”“各个州(邦)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解答】鉴于美国州先于国的立国特点,从《独立宣言》、《邦联协约》表述和规定等信息可看出,当时美国建立邦联制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十三个州之所以组成一个邦联制国家乃是因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共同需要,正如《邦联协约》中所言各州
保持“主权、自由和独立”,但从后来美国历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州权力过大明显不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建立比邦联制更强大的国家结构则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故选A项。

从材料中时间来看,当时美国独立战争没有结束,还没有取得真正独立,故排除C项。

材料中显示的时间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而邦联制弊端的逐步显现以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故排除B、D两项。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初很多英国选邑(即选区)人口稀少,甚至出现了无人的选邑(选区)。

【解答】上述表格所示的英国选邑被称为“衰败选邑”。

英国因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很多选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市人口增加。

但在19世纪初,英国议会议员的名额划分还是按照原来的定式,这显然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中不断壮大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因此,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高涨,从而推动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A项。

B、C、D三项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

故选:A。

12.【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文艺。

【解答】上述招贴广告皆是美国政府为战争动员而创作的,这种战争宣传海报受到了﹣﹣致好评并对社会舆论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很显然,这些招贴海报属于典型的写实风格,故选D项。

A项为浪漫主义风格,仅从招贴画无法看出是否表达了大众的意愿,A、B两项均排除。

三幅海报并未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抨击,排除C项。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本题考查现在欧亚贸易的发展。

主要考查近代欧亚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解答】(1)特点通过材料“万国梯航来贡”可以看出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材料“而中国官方主动航行到海外的记录却是凤毛麟角”可以概括得出官方主动市舶贸易较少;
通过材料“主要是地方性的民间的航海活动”可以概括得出地方性民间贸易发达;通过
材料“然市船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可以概括得出严格区分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等角度具体分析说明。

(2)原因通过材料“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可以概括得出门口帝国的分裂和鼠疫的传播;通过材料“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可以概括得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因素;通过材料“穆斯林商人……在转手给意大利商人”可以概括得出阿拉伯和意大利人对商业的垄断;通过材料“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可以概括得出对商品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影响角度来分析说明。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从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欧洲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说明。

故答案为:
(1)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主动市舶较少;地方性的民间贸易较发达:对外贸易严格区分为官方市舶和民间商舶。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封建统治者缺乏积极进取的海洋意识;
古代中国内陆文明因素制约;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长期奉行贡赐贸易政策;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等。

(任答3点即可)
(2)原因: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因素;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对海上贸易的垄断;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欧亚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地区人民对商品的客观需求。

(任答4点即可)
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非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14.【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主题“科技创新与实践”,正确分析图示反映的主旨,结合新中国初期的科技成就及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即可,作答时,注意史论结合。

【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抓住主题“科技创新与实践”,分析图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由此可从“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角度提取论题。

然后结合新中国初期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其原因和影响进行阐述。

最后结合新中国初期取得的科技成就得出认识或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
论题:“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

论述:新中国初期,现代科技基础十分薄弱,为此,我国建立研究机构,制定了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坚持自主创新,使我国在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领域相继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打破子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巩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也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认识: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取得显著成就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里义新时代,我们既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优先发展教育;既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也要完善科技人才培训机制;既要优化高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也要完善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吸引力。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15.【分析】本题考查齐威王察政。

(1)主要考查齐威王察政的背景,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逐句分析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齐威王察政的内容,结合所学从对政治、经济以及其他诸侯国改革的影响分析。

【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前期相当长的时间内,齐国地位一落千丈”可以得出齐国综合国力实力下降,地位一落千丈;“齐国不时地遭到各大国的入侵,甚至连一些小国也常派兵征伐。

为此,齐威玉励精图治,加强国家治理”
可以得出齐威王为振兴齐国公立志图强;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改革。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墨大夫治政无方,民不聊生,阿邑大夫善治政,物阜民丰。

可是,齐威王“使人视即墨”,看到那里“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一片繁荣景象:又“使人视阿”,看到那里“田野不辟,人民贫馁”,一片衰败凋敞。

结果查出治政有方的即墨大夫所以“毁言日至”,是因“不事吾左右以求助”,贪渎无能的阿邑大夫所以“誉言日至”,是因“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

于是,齐威王“封之万家”
于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可以得出不听信左右,注重实地调查,坚持赏罚分明,恩威并行。

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中齐威王察政的内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对其他诸侯国改革的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改革;齐国综合国力实力下降,地位一落千丈;齐威王为振兴齐国公立志图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