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2018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7课时 重力 弹力(双基落实课)[命题者说] 重力和弹力是高中物理最常见、最基础的两个力。
本课时的重点是弹力的分析和判断、几种常见弹力的计算等。
对本课时的学习,重在理解,熟练掌握各种接触方式弹力的判断方法,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mg ,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且不一定在物体上。
2. 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有无的判断(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小题练通]1.判断正误(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2)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3)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4)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
(×)2.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解析:选D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b处不受支持力作用;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则球在a处受到的支持力可能为零,选项D正确。
3.(2017·聊城模拟)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图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则加速度a=g sin θ(θ为斜面的倾角),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小球的加速度等于g sin θ,则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杆不会发生弯曲,C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延伸训练:第二章《相互作用》(含解析).pdf

第二章 相 互 作 用 (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重点有: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涉及的解题方法主要有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等。
(2)高考对本章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静摩擦力的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章的常考内容。
2015高考考向前瞻 (1)本章主要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件推论的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相结合,与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力学知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第1节弹力__摩擦力 弹 力 [记一记] 1.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 两物体相互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2.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米;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试一试] 1.(2014·清远质检)如图2-1-1所示,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与该弹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1 A.弹簧发生拉伸形变 B.弹簧发生压缩形变 C.该弹力是小车形变引起的 D.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车 解析:选A 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弹簧发生拉伸形变,该弹力是弹簧形变引起的,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选项A正确,B、C、D错误。
[想一想] (1)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相同就相反,这种说法对吗? (2)物体m沿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吗? (3)滑动摩擦力是不是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提示:(1)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还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何角度,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专题强化二

4
盘查拓展点
生活中平衡问题的实例分析 力的平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解答的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物 理模型,选择合适的的解题方法,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典例】 一般教室门上都安装一种暗锁,这种暗锁由外壳A、骨架B、弹 簧C(劲度系数为k)、锁舌D(倾角θ=45°)、锁槽E以及连杆、锁头等部件 组成,如图甲所示.设锁舌D的侧面与外壳A和锁槽E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最大静摩擦力Ffm由Ffm=μFN(FN为正压力)求得.有一次放学后,当某同 学准备关门时,无论用多大的力, 也不能将门关上(这种现 象称为自锁),此刻暗锁 所处的状态的俯视图如 图乙所示,P为锁舌D与 锁槽E之间的接触点,弹 簧由于被压缩而缩短了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多选)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一个人站在木板上用力F 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箱子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若水平面光滑,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推箱子,能使长木板在水平面上 滑动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Ff,方向向左
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支持力小于(M+m)g
Ff
mg
2
命题点二
动态平衡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力 为零 ,即 F合=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 衡问题,则平衡条件是 Fx合=0,Fy合=0 . (3)常用推论: ①二力平衡:二力等大反向. 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③多力平衡: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两类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 =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特别提醒:(1)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2)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三、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特别提醒:有弹力作用的两物体一定相接触,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2.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特别提醒:(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作用.(×)(2)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3)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的方向.(×)(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相同就相反.(×)(6)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7)根据μ=F fF N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F f成正比,与F N成反比.(×)2.(多选)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D.物体间相互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解析:选A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为支持力,其方向为垂直于桌面向上,故A正确;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错误,D正确;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子收缩的方向,而物体对绳子的弹力方向指向绳子伸长的方向,故C错误.3.(多选)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成正比B.由k=Fx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C.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D.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解析:选AC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遵守胡克定律F=kx,故A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及x无关,故C正确,B错误;由胡克定律得k=Fx,可理解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受到的弹力的值与k相等,故D正确.4.(2017·中山模拟)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解析:选D.压缩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选项A错误;A对B的摩擦力向右,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 的摩擦力向左,选项B错误;对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选项C错误,D正确.考点一弹力的分析和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直接判断.(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弹力大小的确定方法(1)弹簧类弹力:由胡克定律知弹力F=kx,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伸长或压缩后弹簧的总长度.(2)非弹簧类弹力:根据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综合确定.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解析:选 D.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2.(2016·高考江苏卷)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40 m/N B.40 N/mC.200 m/N D.200 N/m解析:选D.根据胡克定律有F=kx,则k=Fx=42×10-2N/m=200 N/m,故D正确.3.(2017·安庆质检)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静止时,F=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ma sin θD.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运动时,F=(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满足tan θ1=a g解析:选 D.小车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此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A 、B 错误;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 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sin θ1=ma ,F cos θ1=mg ,两式相除可得tan θ1=a g ,只有当球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才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F =ma sin θ,C 错误;小车以加速度a 向左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到的重力mg 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a ,方向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F =(ma )2+(mg )2,方向斜向左上方,tan θ1=a g ,D 正确.几种典型弹力的方向考点二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思路如下.3.转换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解析:选A.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由于物体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所以没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A、B 之间没有弹力作用,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图A.2.(2017·东北三校二联)(多选)如图所示是主动轮P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 的示意图,A与B、C与D分别是皮带上与轮缘上相互接触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点相对于A点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B.D点相对于C点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运动方向相反C.D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运动方向相同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解析:选BCD.P为主动轮,假设接触面光滑,B点相对于A点的运动方向一定与B点的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Q为从动轮,D点相对于C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的运动方向相反,Q轮通过静摩擦力带动,因此,D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的运动方向相同,B、C均正确;主动轮靠摩擦带动皮带,从动轮靠摩擦被皮带带动,故D也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解析:选CD.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 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错误;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B 项错误,C项正确;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D项正确.考点三摩擦力的计算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考向1:静摩擦力的计算[典例1](2017·黄冈模拟)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 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μ1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μ1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C.μ2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D.μ2mg cos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解析当物体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 sin θ-μ2g cos θ<g sin θ,因为P和Q相对静止,所以P和Q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且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D错误;不能用公式F f=μF N求解,对物体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静=ma,求得F静=μ2mg cos θ,C正确.答案 C判断摩擦力方向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定的夹角.(2)分析摩擦力方向时,要注意静摩擦力方向的“可变性”和滑动摩擦力的“相对性”.考向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典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 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 N的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 A.0.3B.0.4C.0.5 D.0.6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1①F N1+F T sin θ=m A g②F f1=μ1F N1③由①②③得:F T=100 N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2=F④F N2+F T sin θ=(m A+m B)g⑤F f2=μ2F N2⑥由④⑤⑥得:μ2=0.3,故A选项正确.答案 A计算摩擦力时的三点注意(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有公式,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2)公式F f=μF N中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1.如图所示,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的质量之比为()A.1μ1μ2B.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 D.2+μ1μ2μ1μ2解析:选B.对A、B整体受力分析,F=F f1=μ2(m A+m B)g.对B受力分析,F f2=μ1F=m B g.联立解得m Am B=1-μ1μ2μ1μ2,B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0,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F拉绳,若人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及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小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A.0 B.m-m0m+m0F,方向向右C.m-m0m+m0F,方向向左 D.m0-mm+m0F,方向向右解析:选ACD.假设小车对人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先对整体分析受力有2F=(m0+m)a,再隔离出人,对人分析受力有F-F f=ma,解得F f=m0-mm0+mF,若m0>m,则和假设的情况相同,D正确;若m0=m,则静摩擦力为零,A正确;若m0<m,则静摩擦力方向向左,C正确.考点四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典例3]如图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轻弹簧的拉力为9 N,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小球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轻绳的拉力、轻弹簧的拉力、轻杆的作用力,其中轻杆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不能确定,重力与弹簧拉力的合力大小为F=G2+F21=15 N .设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sin α=F1F=35,则α=37°即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下,这个力与轻绳的拉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答案 5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1.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静止,则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B.若小车静止,则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则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向右运动,则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解析:选 B.小车向右运动可能有三种运动形式:向右匀速运动、向右加速运动和向右减速运动.当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力平衡,只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小球需有向右的合力,但由细绳保持竖直状态和斜面形状可知,该运动形式不可能有.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小球需有向左的合力,则一定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受绳子的拉力,也可能不受绳子的拉力,故B正确.2.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一重物,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只有角θ变小,作用力才变大B.只有角θ变大,作用力才变大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是变大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解析:选 D.由于两侧细绳中拉力不变,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不变,与夹角θ没有关系,选项D正确,A、B、C错误.3.(多选)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B.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mg 3C.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33k mgD.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轻弹簧的形变量为36k mg解析:选CD.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2,选项A错误;设下面两个弹簧的弹力均为F,则2F sin 60°=mg,解得F=33mg,结合胡克定律得kx=33mg,则x=33k mg,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下面的一根弹簧对M的水平分力为F cos 60°=36mg,再结合胡克定律得kx′=36mg,解得x′=36k mg,选项D正确.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单个孤立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只要大小相同,作用的效果就相同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解析:选 D.由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二:其一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其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A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的,C错误;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就一定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正确.2.(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B.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解析:选CD.滑动摩擦力既能提供动力,也能提供阻力,如把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加速,选项A错误,C正确;静摩擦力既能提供动力,也能提供阻力,汽车启动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跟随汽车一起加速,静摩擦力使货物加速.汽车刹车时,汽车车厢里的货物跟汽车一起停下来的过程,静摩擦力使货物减速,选项B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A.mg tan θk B.2mg tan θkC.mg tanθ2k D.2mg tanθ2k解析:选C.以A球为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所以F弹=mg tanθ2,则Δx=F弹k=mgk tanθ2,C正确.4.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 f a≠0,b所受摩擦力F f 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F f a大小不变B.F f a方向改变C.F f b仍然为零D.F f b方向向左解析:选A.右侧细绳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来不及发生变化,故a的受力情况不变,a左侧细绳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A正确,B错误;而在剪断细绳的瞬间,b右侧细绳的拉力立即消失,静摩擦力向右,C、D错误.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0的砖块,用水平力F将木板从砖下抽出,则该过程中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已知m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0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A.μ1mg B.μ1(m0+m)gC.μ2mg D.μ2(m0+m)g解析:选B.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 N,题中水平地面所受压力的大小为(m0+m)g,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所以木板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1(m0+m)g,B正确.6.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A.大小为7.5 NB.大小为10 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解析:选D.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AB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F=G2+F2拉=12.5 N,A、B错误;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GF拉=43,α=53°,D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解析:选CD.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C、D正确.[综合应用题组]8.如右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解析:选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和摩擦力F f的作用.由于F f从零开始均匀增大,开始一段时间F f<G,物体加速下滑;当F f=G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F f>G,物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速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 f=μF N=μF=μkt,即F f与t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 f=G,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t轴的线段,正确答案为B.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运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f1、F 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1<F f2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F1=F2D.F f1=μmg解析:选 C.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与绳的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因此方向向左,B 错误;设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F cos θ-μF N =0,F N+F sin θ-mg =0,解得F =μmg cos θ+μsin θ,F 大小与传送带速度大小无关,C 正确;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F cos θ恒定不变,A 、D 错误.10.(多选)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a 、b 串接在一起,a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 弹簧的P 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 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 )A .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B .b 弹簧的伸长量为k 1L k 2C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D .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k 1k 2L 解析:选BD.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a 、b 串接在一起,两弹簧中的弹力大小相等,k 1L =k 2x ,解得b 弹簧的伸长量为x =k 1L k 2,选项A 错误,B 正确;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 +x =⎝ ⎛⎭⎪⎫1+k 1k 2L ,选项C 错误,D 正确.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 .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两张卡片之间均可能发生相对滑动B.上一张卡片受到下一张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C.第1张卡片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D.最下面那张卡片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右解析:选B.对第2张卡片分析,它对第3张卡片的压力等于上面两张卡片的重力及手指的压力的和,最大静摩擦力F fm=μ2(2mg+F),而其受到第1张卡片的滑动摩擦力为F f=μ2(mg+F)<F fm,则第2张卡片与第3张卡片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同理,第3张到第54张卡片也不发生相对滑动,故A错误;根据题意,因上一张卡片相对下一张卡片要向右滑动或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故上一张卡片受到下一张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B正确;第1张卡片相对于手指的运动趋势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其受到手指的静摩擦力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右,C错误;对53张卡片(除第1张卡片外)研究,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第1张卡片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同,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第54张卡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D错误.1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45°,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弹簧形变量不可能是()A.2mgk B.2mg2kC.42mg3k D.2mgk解析:选B.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图解法可判断:当弹簧上的拉力F 与细线上的拉力垂直时,拉力F最小,为F min=2mg cos θ=2mg,再根据胡克定律得:最小形变量Δx=2mgk,则形变量小于2mgk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选B.。
江苏省近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教师专用

第二章 相互作用考 试 说 明内容要求说明命题趋势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 Ⅰ 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力、物体的平衡问题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他的知识综合出题。
对于力的概念、常见力的特点的考查,直接的概念辨析题目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渗透到具体问题情景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知识进行考查。
出题时往往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其中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考查频率最高. 2。
受力分析、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考查,近年来难度有所降低,但是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有动态平衡分析、极值求解、联系实际问题等多种题目类型。
题型也有所创新,向探究题型发展,向空间力系发展。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Ⅰ力的合成与分解 Ⅱ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 Ⅰ 只要求解决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实验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Ⅱ知 识 网 络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本讲对应学生用书第1922页)考纲解读.,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3。
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4.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5.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6。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7。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基础梳理1。
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改变物体的.2。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 ,方向:。
(1)g的特点: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②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③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2)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物体的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的变化叫做形变;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且物体发生.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2.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答案
√
3.(粤教版必修1P74第9题改编)(多选)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
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 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 质量 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悬挂 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 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 形变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 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答案 瓶子受到与纸条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
2
命题点一
重力、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
思 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假路 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设 图中细线竖直、斜面光滑,因去掉斜面体,小球
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
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Nhomakorabea答案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案 沪科版-沪科版高三全册物理教学案

第二章相互作用一、整体法、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科学思维”之“科学推理”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间用细线连接,甲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
现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F水平向左、向右拉两球,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
则平衡时两球的可能位置是下面的 ( )图1解析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做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mg、水平向左的力F(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力F(乙受到的)和细线1的拉力,两水平力相互平衡,故细线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细线1一定竖直;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拉力F,细线2的拉力F2。
要使得乙球受力平衡,细线2必须向右倾斜。
选项A正确。
答案 A2.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2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 ( )图2A.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质量为m1的物体对三角形木块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D.质量为m2的物体对三角形木块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解析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都静止,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设三角形木块质量为M,则竖直方向受到重力(m1+m2+M)g和支持力F 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如图所示,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两个物体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它们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物体对三角形木块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3.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3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
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
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二章 相互作用 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07:56:0623 November 2021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7时5
6分6秒上午7时56分07:56:0621.11.23
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竖直向上缓慢地移动到
不 变
位置B,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到D,
最后把重物卸在某一个位置.则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
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B.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小
C.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一条细F 线一端与地板上的物体B(物体B质量足 够大)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小球A相连,定滑轮用另一 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α,则
√A.如果将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点,α角将增大
B.无论物体B在地板上左移还是右移,只α要α距离足F够T 小, α角将不变 mAg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自主阅读素材2 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思维建模能力的培养 1.三种模型对比
轻杆
模型图示
轻绳
轻弹簧
柔软,只能发生 既可伸长,也可压
形变特点 只能发生微小形变 微小形变,各处 缩,各处弹力大小
张力大小相等 相等
模
不一定沿杆,可以 只能沿绳,指向 沿弹簧轴线与形变
型 方向特点
是任意方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绳收缩的方向 方向相反
2023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素养提升(19 张PPT)

变小的过程中,杆对A环的支持力不变,故A错误;
对B环受力分析,杆对B环的摩擦力和细线对B的拉力F在水平方向上的分
量平衡,设细线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有Ff=Fsin θ,因为θ变小,F变小,
所以摩擦力Ff变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小,故B
体,且m1>m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
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
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D.没有摩擦力作用
答案 D
解析 方法一(隔离法)
【考向分析】
像风筝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生活生产中有很多,通过生活中的平衡问题,考
查力学平衡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热点,近年来更突出强调用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深刻领会平衡的知识和
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到具体事例中,以所学知识为基础,从丰富翔实的背景
材料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选好研究对象,利用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概述】
1.整体法
(1)选取原则:只涉及系统外力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适用条件:系统内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相同。
(3)优、缺点:整体法解题一般比较简单,但不能求内力。
2.隔离法
(1)选取原则:分析系统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先从受力简单的物体
入手。
(2)优、缺点:系统内物体受到的内力、外力均能求解,但比较麻烦,易出错。
FN2x=FN2sin θ2=m2gcos θ2sin θ2
2022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核心素养提升课件苏教版

题型特点 本题不仅考查了受力和功率,还考查了整体法、隔离法等,要写出讨
论物理量的通式求解。在求解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若利用整体法,此时摩擦力 f
=F2cos
(α+θ)=mg
sin cos
θ+μmg α+μsin
cos α
θ
cos (α+θ),该式讨论摩擦力随 α 角的变化,很
难进行,此时要利用隔离法,α 增大,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但摩
衡条件得
F
cos
θ=Ff,F
sin
θ+FN=mg,又
Ff=μFN,联立解得
F=cos
μmg θ+μsin
θ
=
μmg 1+μ2sin (θ+α)
,其中 tan α=μ1
=
3 ,α=60°,由数学知识知,当 θ+α=90°,
即 θ=30°时 F 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Fmin=
μmg 1+μ2
=
3 3 ×10×10 1+( 33)2
N=50 N,故
A 正确,B、C、D 错误。
本题也可用摩擦角求解。根据 Ff=μFN,tan α=FFNf =μ1 ,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不变, 即摩擦角不变。本题中木箱重力不变,把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看成一个力,木箱受力平
衡时,三个力构成封闭三角形。当外力 F 和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垂直时,外力 F 最 小,此时有 F=mg sin θ,其中 θ+α=π2 ,解得 θ=30°,F=50 N,选项 A 正确。
由②③可知,F2=mg
sin cos
θ+μmg α+μsin
cos α
θ
,当 tan α=μ1
,对物体的拉力有最小值,所
以
F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相互作用
1.三种模型对比
2.解决三种模型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化模型. (2)分析轻杆上的弹力时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讨论轻弹簧上的弹力时应明确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态.
例1 (多选)如图1所示,一条细线一端与地板上的物体B (物体B 质量足够大)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小球A 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 ′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α,则( )
图1
A.如果将物体B 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点,α角将增大
B.无论物体B 在地板上左移还是右移,只要距离足够小,α角将不变
C.增大小球A 的质量,α角一定减小
D.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弹力不可能等于小球A 的重力
答案AD
解析O、A之间的细线一定沿竖直方向,如果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点,O、B间的细线将向右偏转,OA与OB间的夹角将增大.OA与OB两段细线上的弹力都等于小球A的重力,其合力与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弹力方向(即OO′的方向)与∠AOB的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显然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时α角将增大,选项A正确,B错误;增大小球A的质量,只要物体B的位置不变,则α角也不变,选项C 错误;因物体B无论在地板上移动多远,∠AOB都不可能达到120°,故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弹力不可能等于小球A的重力,选项D正确.
例2如图2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 N,轻绳的拉力为10 N,水平轻弹簧的弹力为9 N,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图2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杆的弹力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1)弹簧对小球向左拉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
F cos α+F1sin 37°=F2
F sin α+F1cos 37°=G
代入数据解得:F=5 N,α=53°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上方.
(2)弹簧对小球向右推时: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 cos α+F1sin 37°+F2=0 F sin α+F1cos 37°=G
代入数据解得:
F=15.5 N,α=π-arctan 4
15 .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5.5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rctan 4
15
斜向左上方.
例3如图3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
图3
(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及方向.
答案(1)100 N (2)1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解析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
F AC=F CD=Mg=10×10 N=100 N
(2)由几何关系得:F C=F AC=Mg=100 N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物理的学习特别强调分析、推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称为破题能力.在本章有一类典型的共点力平衡问题,即轻绳套轻环的动态平衡分析问题,如图4所示.
图4
绳上套的是轻环,作用在绳上形成“活结”,此时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平衡时与水平面所成夹角相等,即α=β.当动点P 移至P ′时,绳长保持不变,夹角α=β也保持不变,Q 移至Q ′,这与绳“死结”模型截然不同. 此类问题破题关键有两点:
(1)不计轻环与绳间的摩擦时,左右两段绳中张力相等,左右两段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相等.
(2)总绳长度不变时,sin θ=d l
,绳中张力和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随两悬点水平距离d 的变化而变化.
例4 如图5所示为建筑工地一个小型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示意图.一根轻绳跨过光滑的动滑轮,轻绳的一端系在位置A 处,动滑轮的下端挂上重物,轻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机的吊钩C 处,起吊重物前,重物处于静止状态.起吊重物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 竖直向上缓慢地移动到位置B ,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 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到D ,最后把重物卸在某一个位置.则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吊钩从C 向B 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B.吊钩从B 向D 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小
C.吊钩从C 向B 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D.吊钩从B 向D 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答案 A
解析 由C 到B 时,两绳夹角不变,故绳子拉力不变,由B 到D 时,两绳夹角θ增大,2F T cos θ
2
=mg ,绳子拉力增大.
例5如图6所示,竖直放置的“”形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不计摩擦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与A点等高)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图6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C
解析因不计轻质滑轮的摩擦,故悬挂重物的左右两段轻绳的拉力大小相等,由平衡条件可知,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相等,设均为θ,则有2F cos θ=G.设左右两段绳长分别
为l1、l2,两竖直支架之间的距离为d,则有l1sin θ+l2sin θ=d,得:sin θ=d
l1+l2
,在悬点B竖直向上移至C点的过程中,虽然l1、l2的大小均变化,但l1+l2不变,故θ不变,F不变,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