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良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育良心
摘要: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控制与评价能力,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本文从教育良心的内涵及其特点、意义以及培养对策,对其进行浅析。
关键词:教育良心;教育;教师;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育良心的内涵及其特点
教育良心是人的良心在教育活动中的反映,它既能对教育和人类其他活动做出标示,也能为社会个体在教育中的行为立下规矩, 是社会、教育和个体走向文明的指向标。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长辈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献的一种爱心,教育本身是责任和爱的象征。
[1]
特点:
1、示范性。
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形式,它的形成标志着教师已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我的道德意识,成为一种理性精神。
教师的言行接受着教育良心的指导和内控。
这种良心对教育对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召。
2、内在性。
对教师个人来说,教育良心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作为一种心理过程, 表现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维护自己行为道德性的精神力量,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现于教师内心的动机、信念和情感的东西。
[2]
3、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良心不是转瞬即逝或变化不定的东西,而是以一定道德信念为基础的,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稳定的信念和意志,比较持久稳定地发挥作用。
4、综合性。
教育良心包含着理性,是人的理性的一种深沉积淀;又包含着意志,是人的意志力的突出表现;还内含着非理性的东西,如直觉、本能、情商等,它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合体。
5、广泛性。
教育良心一旦形成,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影响个体活动的方方面面。
6、自觉性。
教育良心较之一般良心具有更高程度的主题自觉水平。
主体的自觉性体现在教师思想上的自我警觉、行为上的自我监控,以及道德上的自育自省。
[3]
二、教育良心的意义
教育良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工作、对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价值方面: 1、教育良心对教育行为起调控作用
教育是系统的社会工程。
任何一个教育过程,总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需要一个调控的机制,教育良心正是发挥着这种作用。
在教育者选择教育行为前,教育良心会对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凡是合乎教育实践的道德准则的行为动机就予以肯定。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良心会起到控制和监督作用。
当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教育良心会予以激励和强化,推动教育者继续这种行为;反之,会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延续。
教育行为结束,教育良心会行使“评价权”——评价教育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是否有益于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
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使教育者自豪或者羞愧,欣慰或者忏悔。
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机制,使教育者能够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 对教
育工作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2、教育良心提升教育者的内在价值
教育实践涉及人的精神及人生的价值,教育良心承担着帮助和引导教育者进行价值探询、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的任务。
在教育者选择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教育良心起到鼓励和肯定的作用,支持教育者的选择并无怨无悔地坚守信念;在面对挫折和委屈时,教育良心起到抚慰作用,使教育者对自己的工作持一种非功利或超功利的态度。
教育者在服务社会的创造性活动中同时也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教育良心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内在价值提升的动力。
3、教育良心对学生发挥榜样效应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由于教育是造就人的事业,教育对象是性情各异、身心急剧变化的“人”,因此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心灵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者是学生重要的影响源,在追求善的过程中,教育良心激励着教育者进一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品质的升华,这对学生本身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教育良心的培养对策
教育良心作为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是教师自觉履行教师道德要求做好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在道德因素,因此应把培养教师的教育良心作为教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教育良心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在教师素质培养中,要致力于弘扬教师的主动和自主精神,倡导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建立以教育良心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家园,以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来建树教师的道德声望,在教育教学中尽心尽职尽责。
第二,教育良心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教育良心是教师的基本品质,这种基本品质是在掌握规范体验感情生活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也必然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教育良心是在教育认识过程中确立的,并受到这种认识的深度和发展水平的影响
第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确立科学的教育良心的内核
教育事业在 21 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它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能够高度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
参考文献
[1]徐新. 教育良心及其三层内蕴[J]. 大学教育科学,2007,(01):31-34.
[2]张炳生. 论教育良心及其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69-71.
[3]钱焕琦. 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4-55.
[4]王华. 教师教育良心及其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9,(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