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进庵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 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 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 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作品赏析
• 晁补之的一生,是把为官入仕放在第一位的。而中间那些年所作的 归隐诗,其实也就是对于生活现状不满的发泄。所以,只要一有回 归朝堂的希望,晁补之就会立马表现出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谢。那 么,他为何会有这么深的为官执念呢?这就得从晁补之年幼时候说 起了。
• 据《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 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却终不为谏 议大夫。又据《淮南子》:“贫人则夏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扎。” 在诗人的心目中,作一个逍遥于山水之间的贫士、隐士,远胜于在 “城市”的达官贵人。这种思想既是消极,又是积极的;这是当时 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
国学 骈体文
坐进庵赋
第一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坐进庵 朝代: 宋代 | 作者: 晁补之 • 海鱼水击三千里,决起还须九万程。坐进庵中才一步,初无行处若为行。 • 渔家傲 朝代: 宋代 | 作者: 晁补之 •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 自古以来,渔家之困苦艰辛,人所共知。他们既备受生活煎熬,还得顽强地与大自然拼搏,成 年累月地经受险风恶浪、出生入死的考验。在作者出生前一年谢世的范仲淹,对此便深有体会。 其《江上渔者》一首,满怀恻隐之心。然而晁补之这首诗,却丝毫不见此种情景,有的却是欢 歌笑语,完全是别一种情调。诗人笔下的“渔家”,行舟江河,傲放湖泽;逍遥自在,悠闲自 乐。他们既不为名利所动,亦不因权贵折节;超然物外,远离尘嚣。显然,这是一种非现实的 “渔家”生活,其中无疑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含蓄蕴藏着他寄情山水、归隐湖泽的志向。
有物于此,无梁无柱,圆广六尺。非囷非窌,粟米之宅, 上蒙藳秸,下履瓴甋。
……………………………………………………… ………………………………………………………
元和七年,晁补之在《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中,写下了“归休但如此,便 足了平生”这样的诗句。于是,有人说,通过这样的诗词,就可以看出晁补之的归隐之心。时, 晁补之因校书郎官俸禄微薄、不足赡养,被迫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而当时的他, 尚未受到党争的牵连,依旧在朝中颇为得势。而在这种:背有靠山、自己又被生计所迫的情况下, 晁补之怎么会产生归隐的想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