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乐山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四川省乐山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
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就是工作关系。
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正确答案:D
解析:民主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双向良性互动的结果。
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教师,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和学生在民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的目标,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3.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却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
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作“产婆术”(或“助产术”)。
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1)准备律。
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2)练习律。
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3)效果律。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5.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记忆术
正确答案:C
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 )认知方式。
A.高智能型
B.高创造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正确答案:C
解析: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简单说场依存型是指一个人独立性的程度。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他把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型。
简答题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等方面。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就知识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就能力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单项选择题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贮蓄(zhù) 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
B.迸溅(bèng) 枯涸(hé) 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
C.倔强(jiàng) 拮据(jù) 污秽(huì) 锐不可当(dāng)
D.荒谬(miù) 愧怍(zuò) 真谛(di) 吹毛求疵(ci)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玷(diàn)污;B项锲(qiè)而不舍;C项拮据(jū)。
因此本题选D。
10.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仰慕凛冽鞠躬尽瘁一代天娇
B.阴诲嬉闹眼花潦乱夜色苍茫
C.取缔笼罩重峦叠嶂抑扬顿挫
D.迁徙羁拌脍炙人口锋芒毕露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一代天娇”应为“一代天骄”;B项“阴诲”应为“阴晦”,“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D项“羁拌”应为“羁绊”。
因此本题选C。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参差不齐”指高低长短不一。
这里可用“良莠不齐”。
因此本题选C。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义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D.去年的比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该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
C项宾语中心词残缺,在“目标”的后边加“的地方”。
D项语序失调,“命题、决赛、海选”改为“命题、海选、决赛”;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将“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改成“我们将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
13.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______________。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意在解释③,故②应紧跟在③之后,选B 项。
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技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①鼓(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佳: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裨(bǐ):使。
1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凄神寒骨( ) (2)悉皆怪石( ) (3)不可名状( ) (4)为之怅然( )
正确答案:(1)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 (2)全,都(3)说出(4)失望,失意,惆怅
15.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项前一个“之”是“的”的意思,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前一个“以”是“来”的意思,后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前一个“其”是“它的”的意思,后一个“其”表推测语气,恐怕。
因此本题选C。
1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
正确答案:(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就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
(3)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草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
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
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
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
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
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
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
四季花香,常年青翠,满园秀色。
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
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
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
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
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竞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
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
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
竞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
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
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
[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 。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7.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的特性。
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等) 想见(兰草) 肃然起敬
18.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起反衬或衬托(或对比)的作用。
19.“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的惊喜与敬佩之情。
20.第④段末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21.“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正确答案:作用:揭示(表现、突出等)文章主旨(中心、主题等);含义理解要点:①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搏的精神;②战胜灾害(困难),重建家园(美好生活)。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22.此诗颔联以哪两位同样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正确答案:此诗颔联以同样被贬的古人屈原、白居易自况。
好处: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3.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技能应用题
24.请为《皇帝的新装》设计教案。
正确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种种原因,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复述,加以想象,培养故事复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续写,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文本再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纯洁的人格和心灵。
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分析故事中各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