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音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简化
• 现代汉语而言,声母和韵母二者加起来约六十多个 ,声韵拼合后可达到四百多个,再加上四个声调,大 约可以构成一千四百多个音节。这么一点点音节 所能表达的词义当然远远不能满足汉语词汇发展 的需要
• 。而单音词双音化后则在语音形式上为词汇的发 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也使词义的表达更趋于单一 和明确
语音简化
• 谐声时代的早期上古音有复辅音和浊塞声,但没有声调。 周秦后期上古音复辅音尾开始脱落,声调开始建立。韵尾 及复声母的失落导致了汉语音节结构的简化,缩短了原来 音节的长度。据此可推测汉语的双音化当直接导源于上古 汉语的音节“短化”。上古汉语音节“短化”的结果致使 尾辅音不断减少,单韵素音节不断增多。由于单韵素不足 以满足音步必须分枝的要求,双音节音步应运而生。
语音简化
• 古汉语不仅有复杂的声母系统,而且有复杂的韵尾系统。 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主要是复声母和复韵尾的单化 ),得到了两个补偿:声调产生和构词双音节化。
语音简化
• 表现在语音上即为单音词的双音化。据研究上古 至今音节结构的演变为:(C=声母;M=介音;V=元音 ;E=入声) • 早期上古音(谐声时代):(C)C(C)(M)(M)(V)VC(C) • 中期上古音(周秦):C(C)(M)(M)(V)V(C) • 魏晋音及中古音:C(M)(M)V(E) • 近代音及现代音:(C)(M)V(n,ng) • 当代北京话:(C)(M)V
参考论文
• 徐时仪 探 》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
• 《浅析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演变与成因》
Thanks
汉语双音化的原因
中教1302 徐慧云目录Fra bibliotek外部因素
社会发展、外来词、审美
内部因素
语音简化
引言
• 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 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词(主要是 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绝对的优势地 位,这一演变现象被称为词汇的复音化。
社会发展变化
•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认识不断深化,新事物出 现,新观念的提出,交际需求的不断增长无不需要语言与 之相适应。词汇是对客观现实现象对象的变化反应最为敏 感变动最为显著的要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词汇 不得不极大的丰富起来。 • 汉语词汇复音化成为一条最有效的途经来解决语言结构、 功能、数量同交际需求的矛盾,同社会发展的矛盾。 • 汉语词汇到了复音词阶段,才算真正找到了解决有限词形 和无限词义矛盾的有效办法,汉语词汇形式才走上了蓬勃 发展的康庄大道。
外来词、借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
汉唐
葡萄、石榴、狮子、琉璃、胡桃、胡豆、 琵琶、胡琴等 罗汉、菩萨、地狱、佛缘、圆寂、功德、 觉悟、解脱、忏悔等 火车、轮船、沙发、逻辑。从日语中吸收 了硕士、博士、民主、科学等。从蒙语中 吸收了蘑菇、胡同
魏晋
鸦片战争前后
对称审美观念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
• 和谐对称是人类的共同的追求的审美心理,就如杨琳先生所说:“以 偶丽对称为美的观念可以说已成为华夏民族的‘基因’,它在华夏文 化中表现得广泛而深远。” • 同义复词最能说明问题,同义复词两个单音节词的含义相近或者相同 ,大量的同义复词的出现,既是为了协调句式,也是为了满足语流节 拍的需要,讲求和谐对称,讲究音乐感。例如:元首、朋友、悠远、 宾客、杀戮、艰难、永久、宏大、人民、安定、回顾等。 • 我们通过看《诗经》中的诗句,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形式,就能发现这 个特点,对称的审美情趣镶嵌其中,这就特别适合于双音节词的发展 。例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