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八)
一、选择题
(2018·益阳市箴言中学第五次模拟)读①②③④四地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解析: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位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德国,分属南美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

答案:C
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解析:巴西东临大西洋,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印度西、东、南三面临印度洋,德国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

答案:D
(2018·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期末)下图为中国(不含港澳台)、俄罗斯、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随年代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曲线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 )
A.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B.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
C.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D.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解析: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耗量大,粮食供求长期处在基本平衡的水平上,粮食出口量较少,最有可能是丙。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但纬度高,深受寒潮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很大,故最有可能是甲。

澳大利亚小麦种植面积大,人口稀少,粮食出口量大,最有可能是乙。

答案:D
4.乙国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生态退耕B.市场需求变化
C.自然灾害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乙为澳大利亚,小麦种植区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多旱涝灾害,粮食产量波动大,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很可能是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

答案:C
5.关于甲、乙、丙三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国首都是作为政治中心新建的城市
B.乙国从丙国大量进口铁矿石
C.甲、乙两国都有发达的内河航运
D.城市化水平乙>甲>丙
解析:甲国(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一座古老城市。

乙国(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丰富,向丙国(中国)大量出口铁矿石。

甲国(俄罗斯)纬度高、河流结冰期长且流向和主要运输方向不符,内河航运量较小;乙国(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内河航运量很小。

三国中,乙国(澳大利亚)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丙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最低。

答案:D
(2018·云南第一次统测)下图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阴影区域最可能是( )
A.石油主产区B.高山冰川区
C.人口密集区D.森林分布区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森林分布知识。

读图可知,该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尤其是南美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和非洲、赤道地区,所以此阴影区域最可能是热带雨林分布区,D选项正确。

答案:D
7.给甲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
A.赤道低压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D.东南信风
解析:甲地位于中美洲东部,其形成原因是:全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控制,且是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2018·湖北八市模拟)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分析回答8~9题。

8.北半球适宜避寒带最窄处位于我国华南,大约仅为6~7个纬度,其形成原因是( ) A.地形B.纬度
C.冬季风D.海陆位置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知识。

我国北方地区1月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使1月10℃等温线的位置偏南。

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9.北半球还有两个适宜避寒带较窄处在东经60°和东经90°附近,其形成因素是( )
A.纬度B.冬季风
C.地形 D.洋流
解析:由图可知,在60°E适宜避寒带的北部是伊朗高原,在90°E适宜避寒带的北部是青藏高原,C选项正确。

答案:C
(2018·重庆三峡名校联考)读下图的四个地区的沼泽地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四个地区的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相关的有(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
解析:永久性冻土分布的纬度较高。

图甲地处赤道地区,温度较高,其沼泽的形成应该与降水量大有关;图乙为美国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其沼泽的形成应与降水和地形有关;图丙和图丁均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多永久性冻土。

故选C。

答案:C
11.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沿海地带分布有丰富且优质的石油资源
B.乙地区植棉业衰落是因为受飓风频繁影响所致
C.丙地区西部海岸线曲折主要受海浪侵蚀而形成
D.丁地区中部地形平坦,是所在国主要的农业区
解析:甲地区为加里曼丹岛,其沿海地区为南海,石油资源丰富,故选A;乙地区植棉业是由于土壤肥力降低而导致;丙地区为欧洲西部,由于该地纬度高,其海岸线曲折主要是受冰川侵蚀而形成;丁地区中部虽然地形平坦,但由于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使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答案:A
(2018·大连高三测试)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
A.甲、乙B.乙、丙
C.甲、丙D.丙、丁
解析:易北河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圣劳伦斯河地区气候冷湿,土壤贫瘠。

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答案:D
13.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系密切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易北河流域地处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河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密切相关。

答案:C
二、综合题
14.(2018·浙江台州中学统考)下面是欧洲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所在半岛西岸分布的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成因。

(2)乙地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区域,试分析其成因。

(3)丙运河是仅次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三繁忙的运河,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所在半岛纬度高,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西岸海岸曲折幽深。

受第四纪冰川侵蚀影响,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海水侵入形成峡湾。

(2)乙地区之所以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区域,说明受海洋影响大。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方面来分析。

从纬度位置看,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40°~60°N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深受来自大西洋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平原地形为主利于西风气流深入。

(3)丙运河繁忙,也就是说过往船舶多,交通运输发达。

运河一般具有缩短航程沟通水域方便运输的作用。

从该运河所处的区位来分析:该区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货运量大;丙运河位于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极大地缩短了航程,节省时间和能源;丙运河属于德国的基尔运河,德国技术发达,管理科学,运作效率高。

答案:(1)峡湾海岸冰川侵蚀。

(2)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40°~60°N之间的北温带;常年受来自大西洋温暖湿润的西
风带控制;平原地形为主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因此该地温带海洋气候典型。

(3)丙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能源;波罗的海沿岸多发达国家,货运量大;德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运作效率高。

15.(2018·宣城期中)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的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的地球表面温度。

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阳光中的热量。

下图为伊朗及其周边地区略图。

(1)根据湖泊与海洋的关系,说出伊朗的湖泊多属于哪一种类型?并分析该国中东部地区多时令湖(季节性湖泊)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3)阿巴斯港南部的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的咽喉”之称,也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称号的由来。

解析:(1)图中湖泊很多是时令湖,湖水不能注入海洋,所以是内流湖;主要原因是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区,降水少,同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天气状况等,同时材料中提示了黑色的火山熔岩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3)要注意分析“海湾的咽喉”和“西方国家的生命线”两个称号。

答案:(1)内流湖。

中东部地区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小,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高,蒸发旺盛。

(2)该地所处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及地形的阻挡,降水量稀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3)由于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且水道狭窄,因此有“海湾的咽喉”之称;由于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运往西方国家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断,西方国家经济就会遇到重大威胁,因此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