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NO.1——第3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你的NO.1——第3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4年第7期
本刊记者李瑚田春忆
“废弃节能灯对环境有没有影响?”“牛奶液对萝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吗?”“煤球灰为什么能去除茶垢?”“长期出门在外,家中的植物没有人浇水怎么办?”……在第3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只有你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回答不了的难题。
在创新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茁壮成长。
4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益阳市箴言中学如期举行,偌大的校园因参赛者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
138件作品经过精雕细琢、层层筛选后,终于挺进决赛,出现在大赛展厅。
主人们守护在一旁,心情或紧张、或激动、或期待、或不安。
在这里,所有作品要经过初评、展评、技能测试、专家问辩等评审程序,方能一决高下。
最后,获金奖的部分优秀作品还将选送参加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能获得专家的肯定固然是一件喜事,但若是能博得广大小伙伴们的欢心,似乎也不错哟。
小伙伴们,谁是你心中的NO.1?
最佳新人奖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
每年的参赛现场,大部分都是新人的面孔,他们高矮不一,胖瘦不等,性格迥异,各有所长。
而有些参赛学生的即兴发挥,竟比作品更有吸引力。
入围选手
益阳市南县茅草街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姚瑶
口号
全班同学都喜欢我,你看着办吧!
“姐姐、姐姐,你过来瞧瞧我的作品吧,我给你介绍。
”姚瑶的作品展位是大厅入口处的第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如此开朗大方的主人,让人不得不走上前去,一探究竟。
“我的外婆是药农,经常需要把柘壳切开晒干,但是柘壳又硬又滑,很难切开,还容易伤到手。
知识就是力量,我很想给外婆帮忙,便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杠杆原理,设计出了一把省力的摇杆手柄,并将一字刀片改成了十字刀片。
这样,一次就能把柘壳切成4块,既轻松又安全。
”
还没等记者问话,姚瑶一口气就把作品——倒置式枳壳四开器讲解了一遍。
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把装置演示了一番,并自豪地说道:“平时,外婆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半天不到就能做完。
外婆夸我做得很好!”
……
激情四射地介绍完作品后,姚瑶开始作一番长长的自我介绍:“我是班上的卫生委员、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语文组长、数学组长。
全班同学都很喜欢我!”
事实证明,姚瑶的自我介绍可没有半点弄虚作假的成分。
当记者参观完一圈,又经过她的展位时,发现她已经和旁边展区的小主人打得火热,旁边的小主人甚至和她搭档,帮她一起“招揽”观众。
看来,这位小姑娘的魅力可真不小。
入围选手
醴陵市长庆示范区珊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庄泽强
口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副瘦小单薄的身板,一身黝黑的皮肤,耳根处还贴着一个晕车贴,小男孩就这样略带“颓废”地坐在自己的展区。
他的参赛作品是“煤球灰去茶垢作用探秘”,为此,展台上摆着一个矿泉水瓶,几个脏兮兮的瓷杯,和一堆煤球灰。
这样的场景,记者第一眼就在心里打了个负分。
正想离开时,一个身材高大、一脸严肃的观摩者走了过来,停在展位前。
小男孩一见来人,马上站起来,准备接受提问。
看着这对比明显的组合,记者停下了脚步,很想看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为什么煤球灰能擦干净瓷杯中的茶垢呢?”观摩者看了一眼展板,就发问了。
“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煤球灰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然后我分别用其中的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来洗杯子,发现氧化硅、氧化铝去茶垢的效果特别明显。
”小男孩一点也不怯场,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草木灰中也有这些元素,怎么不用草木灰呢?”观摩者追问道。
“我用醋、盐、草木灰分别做了实验。
结果发现,醋需要泡很久才有效果,盐和草木灰的效果都好,但是盐不经济,而草木灰洗完之后的杯子会很黑。
”小男孩似乎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疑问,答案脱口而出。
……
经过一番唇舌较量后,观摩者被小男孩彻底“征服”了。
临走时,观摩者忍不住称赞:“你的研究非常全面,回答也很有条理,希望你能取得好成绩。
”
刻苦努力如他、沉着冷静如他,肯定会吸引不少小粉丝。
最佳团队奖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参赛的选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孤军奋战,还有不少团队参赛。
虽然
人多力量大,但这不是拔河赛,蛮力可不一定取胜。
默契指数越高,就越可能拿奖。
入围团队
吉首市乾城小学五年级学生张佳卓何水清廖艺婷
口号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萝卜会喜欢牛奶吗?”嘴里吃着香甜可口的牛奶西瓜,张佳卓脑海里浮现了这个问题。
牛奶西瓜是果农用牛奶浇灌而出的西瓜新品种,清甜可口的瓜瓤中还有一种淡淡的牛奶香味,
深受市民喜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张佳卓叫上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何水清,还有班长——廖艺婷,三人组成“萝卜传奇”,开启了“不同浓度牛奶液对萝卜幼苗生长发育影响的探究”的欢笑之旅。
根据各自的特长,“萝卜传奇”进行了明确分工。
张佳卓是“风一样的男子”,根本停不
下来,他主动请缨,负责外出调查采访、收集资料;何水清是公认的“点子王”,脑子灵主意多,由他来实施计划、动手实验最好不过;廖艺婷是女生,心思细腻,观察实验、记录数据等
细致活非她莫属。
然而,亲兄弟也有吵架的时候。
刚做实验时,“萝卜传奇”内部就出现了意见分歧:张佳
卓认为应该给萝卜种子浇牛奶,而何水清和廖艺婷则认为应该等种子发芽了之后再浇牛奶。
是少数服从多数吗?严谨的实验科学可不能这么草率决定。
面对分歧,“萝卜传奇”采访
了牛奶西瓜的种植户,并上网查阅牛奶西瓜的种植方法,最后达成一致,决定等萝卜种子长出
幼苗之后再浇灌牛奶。
……
就这样,“萝卜传奇”在不断磨合中,默契指数一路飙升。
在和记者交流时,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到激动处,普通话也变成了一口流利的湘西话,好不热闹。
入围团队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三年级学生罗浩容向怀瑾
口号
熊大熊二,熊出没!
熊大熊二来参加创新大赛啦!
“你好,我们的作品是‘汽车B柱用安全警示镜’。
”看到有人走过来,熊大熊二异口同
声地介绍道。
“前反光镜能反射汽车右前角的景象,方便驾驶员看清楚右前角盲区的情况。
”熊大指着
前反光镜介绍道。
“后反光镜能反射汽车侧后方的景象,使后排乘客下车开门前能及时观察后方来车的情况。
且警示灯能在车门开启时,提醒后方来车。
”熊二紧接着担任起后一段的解说。
熊大熊二是此次比赛中年纪最小的组合选手,年仅9岁,熊大罗浩容,熊二向怀瑾。
别看
他俩长得愣头愣脑,心思却十分细腻,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像是在演讲。
生活中
他们是“死党”,学习中他们是最佳搭档。
罗浩容的爸爸是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在左转弯时多次发生汽车右前角刮擦事故,罗浩容看
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向怀瑾在校门口看到,一名同学下车时,没有注意到后方来车就打开了车门,后方的电动
车直接就撞上了车门,造成交通事故。
两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罗浩容和向怀瑾聊天时得知了对方的苦恼,马上一拍即合,决
定联手解决问题。
从一代作品到现在的三代作品,两个人竟然没有一次争吵,说起这次合作,
他们一致认为“非常愉快!”
最具潜力奖
进步无极限!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激励人们不断学习、不
断完善自己。
创新作品亦是如此,每件作品都有发展空间。
哪件作品最具潜力呢?你敢赌一把吗?
入围作品
室内移动式循环浇水装置
口号
如果,你的生命中不能缺少植物,那么,你的生活就不能没有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会趁着假日出去旅游。
常德市德山莲池中学六年级学生
周成睿一家也是如此。
去年暑假,周成睿和父母就去海南享受生活了。
可是,独守空房的白兰
花可就惨了,大热天里,好几天也没喝上一口水。
等周成睿一家人潇洒完回来,它已经命悬一
线了。
看着了无生机的白兰花,周成睿心里很难过。
为了更好地照顾它,周成睿决定发明一台能
在室内自动浇水的装置。
学校的打铃器每天都会在上下课时按时响起,从不罢工。
那么,打铃器能不能每天定时叫
醒水桶,给植物浇水呢?
于是,周成睿想到了给水桶装一个“耳朵”——电磁阀。
这样,打铃器直接控制电磁阀,
铃声第一次响起,电磁阀开关打开,水桶就会给植物浇水;一分钟(可以自由设定)之后,铃
声再次响起,电磁阀关闭,水桶就可以休息了。
虽然,周成睿的作品已经达到了他的初衷,能保证人们出门在外时,室内的花草树木不会
缺水而死。
但是,观摩者的提问让他思考了很多改进的方法。
打铃器的插头一直插在插板上,既浪费电,也不安全;水桶内的水位较高时,压力大,水
流速度相对较快,如何才能定量浇水呢?水桶只能固定给一颗植物浇水,若家里有好几盆植物
怎么办?每一种植物每天的喝水量都不一样,如何为它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了让这个浇水装置变得更强大,周成睿想给水桶自备蓄电池,改用增压桶装水,然后在
水流出口处加装几根水管,让水分流进各个花盆。
还有一个观摩老师告诉周成睿,可以在花盆内放置一个测量湿度的仪器,它可以告诉水桶,花盆需要喝多少水。
入围作品
轮刮式冬季保养刷
口号
为人民服务,我们义不容辞!
为了帮助树木过冬,寒冷的冬日,园林工人要一手提着乳浆桶、一手拿着刷子,弯着身子,给每位树朋友穿好“保暖裤”。
去年,永州市冷水滩区杨家桥小学组织了一次“给树木穿新衣”的活动,六年级学生叶峻
辰“助树为乐”了半天,就觉得腰酸背痛。
而园林工人每年要给这么多树朋友穿裤子,多累人啊!
为了减轻工人叔叔弓背弯腰的辛劳,提高“穿新衣”的速度,叶峻辰埋头苦干了好几个星期,终于制作出了“轮刮式冬季保养刷”。
他设计了弧形刷托代替以往的平口刷,左右弧长各10厘米,弧口宽度约15厘米,加上刷
毛之后基本能含住每棵大小不一的树茎;刷毛则用棕丝制成,既能吸收乳浆,又容易清洗;平
口刷直柄也被改进成弯把竖式手柄,手握刷柄上下推动,只需两三下,就可以给一颗树穿上
“保暖裤”。
虽然,轮刮式冬季保养刷相比以往的平口刷已“改头换面”,但是,在观摩了其它的参赛
作品后,叶峻辰的灵感又来了。
他想,是不是可以给刷子加装一个储物箱,乳浆存在储物箱内,需要时,乳浆就会直接流
入刷毛;但是,这样刷子就会变重,所以还要在储物箱下安装两个轮子,工人可以把它推着走动;另外,刷毛要可以自由更换大小,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