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
治疗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针对60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研究。

同时以随机的方式将
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通过氨茶碱进
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6min的步行距离、住院时间、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步行距离更长,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指标-a指标、白介素-6指标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予以噻托溴铵治疗,
能够更好的改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提升步行距离,进而达
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噻托溴铵;治疗效果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会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接受
治疗,就会发展成为慢性疾病,这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对病人
的生命造成威胁。

当前有多种药物被用到了对该该疾病的治疗当中,其中噻托溴
铵的使用率较高,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可扩张气道和平滑肌,使病人的症状明显缓解,并且具有安全性。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60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诊治的60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
进行研究。

同时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
病人。

其中对照组通过氨茶碱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对照组
男女病人分别有17名和13名,年龄在40岁到79岁之间,平均(62.83±7.69)岁。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8名和12名,年龄在41岁到80岁之间,平均
(62.92±7.52)岁。

纳入标准:(1)检查后明确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病人。

(2)临床资料完善的病人。

(3)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2)无法正常交流的
病人。

(3)对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药物具有过敏反应的病人。

研究组和对照组资
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二)方法
对所有病人进行防感染、平喘、止咳等治疗。

【1】其中对照组每3天服用一
次0.1g的氨茶碱,【2】持续50d。

研究组每天服用一次18μg的噻托溴铵,持续
50d。

(三)观察指标
(1)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6min步行距离、住院时间。

(2)对比研究组
合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

(3)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治疗总有效率。

共分为治疗显著、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三个标准。

其中相关症状
彻底消除,化验指标正常为治疗显著;和治疗前相比,相关症状缓解程度达到了
了65%-89%为治疗有效;相关症状依然十分明显,化验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为治疗
无效。

(四)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研究处理数据。

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
6min步行时间、住院时间通过(±s)呈现,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通过%呈现,行x2检验。

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
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ng/L)
组别例

肿瘤坏死
因子-a
白介素-6
研究
组3
53.20±2.
50
15.65±1.
00
对照
组3
75.21±3.
21
20.56±1.
62
(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6min步行距离和住院时间
研究组6min步行距离(541.22±9.06)m长于对照组(488.51±6.52)m、住院时间(6.20±0.85)d短于对照组(11.02±1.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组别例
数治疗显著治疗有效治疗无效
治疗总有
效率
研究
组3
021(70)
8
(26.7)
1(3.3)
29
(96.7)
对照
组3
13
(43.3)
10
(33.3)
7
(23.3)
(76.7)
三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内科疾病的一种,通常会伴有喘息、气短等症状,如果不予以及时的治疗,就会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心源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3】当前对于患病原因并没有确切的观点,但普遍认为和吸烟、呼吸道感染等有直接的关系。

该疾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病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有可能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而目前主要是通过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其具有局部消炎,遏制组胺活性的作用,并还能够充足释放支气管收缩物质,进而达到比其他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

【4】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步行距离更长,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坏死因子指标-a指标、白介素-6指标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予以噻托溴铵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肿瘤坏死因子-a指标、白介素-6指标、提升步行距离,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国立.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163-165.
[2]陈文福.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2018,31(02):124-125.
[3]李宁宁.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7,29(02):204-206.
[4]边喜明.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7):7445-7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