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高考英语写作题型内容效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课标的高考英语写作题型内容效度研究
引言
测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方法。
英语写作测试是一种语言行为测试,是目前输出性语言测试的一种体现方式,能够很好地测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它涉及写作测试评价标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测试所采用的形式。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语言测试学就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语言测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外语界开始重视对英语测试的研究,研究者对英语测试的模式和方法,测试的原则和标准以及测试的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但是,这些研究多限于理论层次的探讨,而对具体测试模块的研究和评价却很少。
基于英语写作测试的分值高、任务难的特点,效性,即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考察考试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规定的内容(刘润清,韩宝成,2003:208)。
内容效度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相关性,二是内容的覆盖面。
在语言测试领域中,内容的相关性就是指测试预设要检测受试者哪些相关的语言能力,采用何种测试方式才能保证测试内容和测试目的的一致性,即试题与所要考察的语言知识技能、语言能力是否具有相关性,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和适切性;而内容的覆盖面则指测试中试题所代表的拟应考察的范围是否充分合理(Bachman,1990:244-247)。
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考英语上海卷与重庆卷写作模块的效度进行分析探讨:(1)试题是否能够测试《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2)测试的方式是否合适;(3)
测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
二、基于《新标准》的效度分析
本文将采用文献比较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高考英语上海卷与重庆卷写作做出以下对比(从2005年以来,上海极大部分年份考查了以文字描述作为提挈文章的关键词,而2010年出现了以漫画形式提挈作文的新状况,实质上还是描述文,只是形式上的差异罢了。
而重庆地区的作文题型主要是材料作文近年来较为稳定)。
(一)试题是否能够测试《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
首先,从词汇的角度来看,2010年上海写作题要求字数为120-150字,描述一幅外国小学新生上课的情景;重庆写作题要求字数为100字左右,简要描述丢失的行李。
两者都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但重庆高考卷无论从总的字数要求或是描述的难度上都没上海卷要求高。
从语法方面来看,上海卷要求将外国小学新生上课的情景与考生同时期的上课情景进行对照,并谈谈自身感受,这就考察了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考生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和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的目的有效地组织、表达信息的能力。
而反观重庆作文题目,体裁是限定的,考生只需依照情景便可达到交际目的,它对考生的组织能力和使用英语来要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要求不高。
从语言技能的角度来看,无论上海卷还是重庆卷作文题型都较好地考察了《新课标》在语言技能上的要求。
但在能写出连贯且结构
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这点上面,上海卷要求考生对自己同时期的上课情景进行对照并谈谈感想,比重庆卷单纯谈谈行李的重要性和表示感谢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性。
对综合语言能力而言,目前还没有对其的确切定义。
但是从《新课准》(2003)中所展示的课程目标结构来看,可将其所提倡的综合语言能力概括为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策略知识等理解语言材料的能力,并且正确表达信息、态度、情感,展示自己是否能够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03)。
上海卷作文考生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外,还需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充分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性。
而重庆卷对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显得不足。
(二)测试的方式是否合适
上海卷写作部分分为翻译和指导性作文,重庆卷是改错和控制性作文。
上海卷翻译部分除了考查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对中、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敏感度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010年重庆卷改错部分在考查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时考虑了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相对于上海卷考查不足。
这是因为做短文改错题主要依靠的不是写作能力,不是自由表达思想或表达命题要点,而是测试考生识别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该题型既不能正常反映考生英语水平结构效度较低,也不符合《新课标》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
养和发展的评价理念。
上海的指导性作文在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充分关注了考生是否具有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性。
重庆控制性作文着重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但它未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局限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