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1)内容全面:《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古巴比伦 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制度等各方面。(2)《汉谟拉比法典》 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3)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 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 应割去该奴隶的耳朵”。(4)同态复仇原则:《汉谟拉比法典》中规 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文化成果
(1)象形文字①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 组成。②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2)古代 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3)古代埃及的建筑艺 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①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 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 对神的敬畏。③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3)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
古埃及的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时间: 奴隶否认其主人,应割去该奴隶的耳朵”。
Part two
(2)制定的依据: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
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
②时间: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2)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2.文化成果
(1)楔形文字:
①形成时间及地点: 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 ②地位: 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③特点: 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 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2.文化成果
(2)《吉尔伽美什》
②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意义: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 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
(1)颁布的时间:公元前18世纪。(2)目的: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 己的功绩并巩固贵族地位而制定的;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 护统治。(3)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得以流传于今世, 主要得益于楔形文字的保存。(4)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 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債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宣扬君权 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法典。(6)价值:是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 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活和生命的态度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8世纪,征⑤服了价从伊值比利亚:半岛具到印有度北强部的广烈大地的区。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美尔 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⑥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 古埃及的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
(1)主要目的: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2)制定的依据: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 (3)内容: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率、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 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4)地位: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对后世影响深远。
Contents
Part three
阿拉伯文化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古代埃及文化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文化成果(1)文学方面①“悬诗”:把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
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
C o n t e n t s 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目 录
Contents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Contents
Part one
古代西亚文化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1.包括的地区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末,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 帝国。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2)《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8世纪,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③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⑥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①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8世纪,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同态复仇原则:《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Part three 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天方夜谭》内容a.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8世纪,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3)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
enter what you want to write
1.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时间: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古代埃及
8世纪,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②地域:两河流域。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③载体:泥板文书,楔形文字 ③载体:泥板文书,楔形文字
(3)内容: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率、播种季和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④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 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1.兴起的时间: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末, 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 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
2.形成: 8世纪,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 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 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3.文化成果(1)文学方面①“悬诗”:把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金 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②《天方夜谭》内容
a.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 事的形式串连在一起。b.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神曲》、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4)同态复仇原则:《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②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2)在科学上①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 为独立学科。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 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 学产生很大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③伊本·西那的 《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 准教科书④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阿拉伯数字”。
4.地位: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文化成果
(3)建筑和艺术成就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塑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2.文化成果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①内容: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 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繁荣的原因及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 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2)繁荣的原因: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 有深厚沉淀;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阿拉伯文化兼容 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 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 了巨大成说。
①产生: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 (1)颁布的时间:公元前18世纪。
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连在一起。
(4)科技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 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 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埃及金字塔
(1)建造的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 治;古埃及的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建筑的特点 ①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②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③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3)价值: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昭示着古埃及人高超的技术 与成就,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