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抻筋拔骨——打太极才能练出好身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懂得抻筋拔骨——打太极才能练出好身体
宁让筋长一寸,不让肉厚三分
练拳时,尤其是太极拳,要想练出真功夫必须全身骨节全部松松拔开,才能节节贯穿,所谓“宁让筋长一寸,不让肉厚三分”“一寸长一寸强”。

节节拔开,才能为发力打好基础,有人练了多年太极都不能很顺遂的发力,就是因为没有练出抻筋拔骨的功夫。

全身骨节拔开,感觉全身充胀,像有无穷的力量。

拳打万遍,神明自现。

读书用意,一字千金。

读书与视频区别在于,读书要动脑想,开发悟性。

视频,是直观接受,易于模仿。

拳练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两句话的事。

突然一个现象,刺激到了,突破了瓶颈,又上升一步。

打拳,首先练出好身体,换来健康。

先别说能不能打,先看能不能把身体变强。

能强大,就具备一切可能。

越练越弱,是路子不对,功法有问题。

知道了法,练上身,让文字变成具体事物,拿到它的本来意思。

心里明白,身上明白。

二,练太极么久可感觉到,七条筋,七条力线?
七条筋,七条力线:手臂二筋,腿部二筋,背部二筋,腹部一筋,打拳的时候,要留意,把他们找到,并练出来。

1,手臂两条筋,力线埋在手臂里头,所以要抻筋。

拙力浮于外,内劲沉于内。

抻到位,三个地方有感觉:
第一,手指发涨。

第二,肘窝麻涨。

第三,脖下有抻感。

盘架子时,慢慢运,保持抻感不消失。

持续连贯,劲就没断。

劲不断,弧就完整,掤始终在。

掤干嘛使?变来力,拔人根。

手臂抻筋,掤劲不丢。

有个要诀,
外圈刚,内圈柔。

也就是,手臂外侧,掤抻饱满,内侧松柔,富余弹性。

一条手臂,就要分出阴面和阳面来。

比如抬手,手背与臂上,要抻得足,臂下要松柔。

落手,掌根与臂下,要沉得住,臂上要松柔。

不能为了练出劲来,把整条手臂搞僵,失去了活性。

2,有功夫的人,脊柱正,后背两条大筋,特有劲,跟筷子似的。

背如墙,立如钉。

横劲扩开,竖劲才能通。

竖劲,就是杠杆力的基础。

领头转脊,正身绞紧,顺势涨落。

背筋一开一合,左右抻拉。

多练肩胛骨开合,兼顾拔腰,身上就会出现韧性。

通过抻筋,随式子变化,慢慢体会刚柔之道。

阳面掤足,阴面松柔。

不管怎么换式子,每个地方,同时具备阴阳。

背后两条筋。

走路,摸着后腰窝,左右有两条筋,连续起伏,就是它们。

穿过竖脊肌,一直通道后颈。

3,双腿之内,两条筋,在膝后腘窝处,能摸到。

穿过缝匠肌,直通腹股沟。

掖胯,就是从腹股沟,抻拉内侧韧带。

练拳,就是测评服务不的形,看出它在练什么。

趋于大脚趾,这两条筋,贴小腿骨通到腘窝,深入腹股沟。

所以后开胯,裹大腿,这个形叫牮。

下盘抻到位,才有支撑。

两胯互相倒换,左边抻完,换到右边抻。

撑开腰背筋膜,将背筋和腿筋,串起来。

换轴,就是换着抻筋。

竖劲是这么练的。

脚生根,腿似筷,胯如轴,疹如枪。

第七条,腹内筋膜。

呈网状铺开。

这层筋膜,是腹腔转运的动力源。

腿内筋膜,解剖学术语,内家拳叫内膜。

包裹内脏,保护脏腑,彼此联系。

腹内筋膜,同样深入腹股沟,最为发达,在盆骨形成腹环结构。

甚至下探到阴囊。

内家修炼腹部,到高深阶段,有个东西叫马球阴藏相,也是从腹内筋膜开始修的。

有人也把腹股沟叫凹间韧带。

由于深陷拉伸,形成沟槽,再配合旋腹带动,可以有效带动腿内筋做功。

三,抻筋拔骨原理及方法
原理:抻筋拔骨,即拉伸骨缝,坤拔大筋,拉伸量越大,骨缝间隙越大,可保持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使人体变得更挺拔,血液循环更好。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是“内气、外形”合一而以“以柔用刚”为用。

内外匹配的完美合理是有层次之分的。

修炼的层次不同,功夫艺境就不同,修炼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传统武术原有的练法:
1,外形修炼为主的抻筋拔骨:“开肩” “开胯” “开胸” “开背” “开肋”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家拳盘练时会把活肩开胯、折肋拔背、撑筋拔骨…逐个突破,练的是周身的劲力在躯干内畅通无阻!练得周身劲力在体内,上下左右贯通!
2,以内气运行的抻筋拔骨:比如还有一种练法,在现在的武术界大都得窥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 老一辈的武术家虽得其要,但大都秘而不宣。

就是使躯干内气血充盈,内劲在躯干内膨胀,并胀开各大关节,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的抻筋拔骨。

来参加过通悟功夫面授无极桩体系的学员,所学的就在站桩时内练的抻筋拔骨功!故“抻筋拔骨”也就适应各自内外匹配的层次,而是用不同的方法。

而各种不同的“抻筋拔骨”的方法,现在又同时流传在习拳者之中。

因习拳者处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习拳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采用相应的方法。

站桩打卡(交流、学习、坚持)点这里,给勤奋的小编加鸡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