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灌木花卉嫁接繁殖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
乔灌木花卉嫁接繁殖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陈刚1,温开德2
(1江西省樟树市林业局,江西樟树331200;2江西省宜春市林业局,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花卉苗木培育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利用嫁接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丰富多彩的苗木品种。
以乔灌木花卉为例,阐述了不同嫁接繁殖技术的优点及价值,并就不同繁殖技术要点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做了重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花卉;嫁接繁殖;技术要点;园林应用
嫁接繁殖技术因其科学利用植物生理学特点,将砧木的优良抗性特征和接穗丰富多彩的花形、花色进行组合,从而培育出观赏价值极高的苗木品种,因而在乔灌木花卉繁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嫁接技术概要
嫁接主要是剪截植物体的一部分枝叶,嫁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中,从而形成全新的植株,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其中,被剪截的植物枝叶称为接穗,被嫁接的植物称为砧木。
在对乔灌木实施无性繁殖的过程中,采用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方式时,植物根部不易成活,且苗木性状易发生变异。
而采用嫁接繁殖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不仅有利于保持原有苗木品种性状,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虫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嫁接时间、嫁接技术、养护管理等,而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是影响嫁接成活最为关键的因素。
亲和力,是指接穗和砧木中存在的植物内部组织中的特点,在结构、生理、遗传方面均需要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状态,从而在嫁接过程中可以实现相互结合。
亲和力和嫁接成活率呈正比,即嫁接成活率随亲和力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少。
一般情况下,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如苹果与沙果、梨与杜梨的嫁接等。
2不同嫁接繁殖方法优点及价值分析
2.1嫁接方法
(1)柱状花卉植株体的嫁接主要是木本植物和半木质化草本植物的嫁接,一般选在春季采用枝接法进行嫁接,此时砧木中的体液处于开始流动,而接穗上的芽还没有开始萌动,嫁接成功率较高。
(2)片状花卉植株体的嫁接主要采用插接法,如仙人掌、蟹爪兰、仙人指等。
嫁接时,利用刀片削去接穗正反面的表皮,削成楔形的形状,然后将其插入砧木切口后,再进行固定,防止接穗滑脱。
(3)球状花卉植株体嫁接主要采用平接法,例如,仙人掌、量天尺,嫁接时,将接穗基部、砧木顶端削成光滑的平面,再将接穗与砧木的削面对齐,并绑扎固定。
2.2嫁接价值
2.2.1有利于提升苗木观赏价值。
嫁接花卉多具有根系庞大、茎秆粗壮、枝叶茂盛、花大色艳的特点,因而被园艺师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中。
例如,将仙人球和虎刺砧木进行嫁接,可以培育出千姿百态、颜色丰富的花朵;将毛桃与碧桃进行嫁接,可以培育出花朵丰腴、色彩鲜艳且丰富、花型多样的观赏桃花品种。
2.2.2有利于保存花卉优质资源。
在花卉育苗过程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于出现优良的芽变花卉,利用嫁接技术可扩大植株繁殖规模;对于扦插繁殖不易生根的植物,利用嫁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植株产生芽变。
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植株孕蕾、开花时间相对较长,而利用嫁接技术,既能实现提早开花,丰富花色和花卉品种,又能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3技术要点
3.1砧木选择
砧木应选择亲和力较强的树种,砧木和穗条之间的亲和力是确保植株嫁接成活的基础条件,若亲和力不强,砧木和接穗之间产生组织愈合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造成植株之间难以产生新的愈合组织,植物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就无法输送,导致嫁接失败。
在此种情况下,大多会选择本砧嫁接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亲和力相对较强的其他树种作砧木,比如,将桃、李作为梅花的砧木。
砧木年龄以中、幼龄最为适宜,具备生活力、生长态势较强的特性,容易形成愈合组织。
在花木种类方面,蔷薇可以嫁接月季,山桃、毛桃可以作为碧桃或桃花的砧木,桃、杏或梅可以用于梅花嫁接。
3.2穗条的选择
从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幼龄树木中截取健壮的枝条作穗条,采用芽接法,选择当年生枝的新生芽,或在休眠期内采集1年生枝芽进行芽接。
嫁接时需要保持在低温湿润状态下进行,对接穗应做保鲜处理,同时,选用完全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接穗。
3.3嫁接时间、技术要点
嫁接时间一般选择早春顶芽开始萌动的状态下最为适宜。
接穗为上一年秋天修剪时留下的1年生且充实饱满的枝条,取其中部截成长6~10cm一段,每段需要保留腋芽2个,利用石蜡封住剪口,最大限度保持水分。
嫁接时,利用切刀将接穗削成对称且大小相同的斜面,斜面分别长1.5~2.0cm、0.8~1.0cm,保持斜面平整。
在砧
61
--
2023年第18期
现代园艺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不同林分在不同郁闭度下及不同组合方式
的施肥措施对铁皮石斛生长、
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对浦江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收稿:2023-08-22)
参考文献:
[1]顺庆生,魏刚,王雅君.石斛类药材品种的历史和现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6):838-843.
[2]吕军.利用衰老梨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4(1):42-43.
[3]杨再梅.林分条件对附生铁皮石斛长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估[D].贵阳:贵州大学,2022.
[4]文大成.铁皮石斛种源多样性及栽培模式与附生树种对其产量质量的影响[D].贵阳:贵州大学,2022.
[5]席刚俊,赵桂华.铁皮石斛栽培技术概况[J].安徽省农业科学,2011,
(32):19740-19742.
[6]张静芳,何淑敏,谢倩,等.铁皮石斛品质分析与评价指标的确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6):983-989.
[7]陈宝玲,龚建英,王华新,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林下栽培铁皮石斛植株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2):98-103.
[8]董思艳.不同叶面肥对铁皮石斛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D].昆明:云南医学院,2014.
[9]胡峰,邱道寿,梅瑜等.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2):35-38.
[10]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Saha SK,Brewer EF.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gosaccharides,complex type carbohydrates and glycol proteins using the phenolsulrfuricacid method[J].Carbohydr Res,1994,254:157.
[12]时应兰,黄朝霞,吴继春,等.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的提取与分析[J].广东化工,2023,50(14):34-36.
(上接第9页)木距离地面20cm 的位置,
剪断砧木,在砧木截面北侧向下切开一道深2.0~2.4cm 的切口,将接穗的长削面朝里插入砧木切口内,侧面会与砧木的一侧形成层对齐。
如果砧木和接穗粗细相近,两侧的形成层更易对齐,
随后再用塑料带捆绑固定,能有效防止嫁接口水分蒸发。
在嫁接过程中,按照“快、
平、准、紧”的原则进行操作。
“快”———嫁接刀应锋利,嫁接操作应熟练、
敏捷,缩短接穗削面和砧木接口的晾晒时间差;“平”———接穗削
面应与砧木接口保持平滑状态,保证二者之间紧密结合;“准”———插入接穗时,将接穗和砧木形成层对齐,提
高成活率;“紧”———
将砧木和接穗捆绑固定,以利于形成愈合组织。
3.4嫁接后的管理
采用套袋、遮阴、涂蜡、塑料条缠缚等措施保护嫁接口,防止接口部位和接穗的水分快速流失。
早春芽接需
在嫁接芽成活后进行剪砧,以刺激接芽的萌发,
嫁接苗木成活一段时间后解绑塑料袋,避免阻碍接穗生长。
但
要注意防止因刮风或撞击造成损坏,
因此,需要在完全成活后再完全解除塑料袋。
4嫁接繁殖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
4.1劈接法
在距离地面7cm 左右的位置剪截砧木,利用削好的砧木切口和接穗,其中,接穗长20~30cm,接穗两面削成楔形,插入到砧木劈口中,利用塑料带或绳子绑扎固定。
4.2切接法
以平顶槐为例,首先,在适宜嫁接的部位将砧木剪断,侧着向下纵切1刀,在穗条上修剪带有2~3个嫩芽的枝段作接穗。
其次,在穗条下方削出长1~2cm 的斜面,
斜面长度应与砧木斜面长度保持一致。
最后,将接穗的长削面向内与砧木切口紧贴,利用塑料薄膜将接口紧
紧捆绑。
半个月后查看树木愈合情况,
如果叶柄一碰触就会掉落,表示已成活,再开展相应的除草和施肥工作。
4.3芽接法
也被称之为按贴法,将接穗连皮切成一个长方形大小的片状,并在砧木上剪取与接穗相等的树皮,将接穗
的树皮和砧木紧密贴合,再利用塑料薄膜绑扎固定,
嫁接后控制好温湿度,若芽片保持新鲜,则代表嫁接成功。
此种嫁接方式经常被用于月季繁育中,
选择生长习性相同且具备相似特点的月季品种进行芽接,
既能保持原有月季品种特性,又能提高嫁接成活率和植株抗逆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花卉嫁接繁殖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了解植株生长习性的基础上,科学采用嫁接繁殖技术,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收稿:2023-05-29)
参考文献:
[1]冯妮,高晰宇,陈秀龙.灌木花卉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与建议[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1):40-41.
[2]魏建新.乔灌木花卉嫁接繁殖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2(19):81.[3]张鹏.乔灌木花卉的嫁接技术[J].北京农业,2004(5):13-14.
[4]刘慧民,佟桂英,袁晶波.近年来花卉类(含草皮、花灌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综述[J].北方园艺,2000(2):38-39.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