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水溶物诱导小鼠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白念珠菌菌落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白念珠菌菌落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靶点 的发现提供重要线索 。人们对 白念珠菌基 因 功 能 的了解通 常通过 传统 的遗传学 方法来 实 现, 即 敲 除 目的基 因然 后 观 察 基 因缺 失 株 的 表 型 以 发 现该 基 因的功能 。 白念 珠菌是 双倍体 , 通常需 要 分两 步敲除两个 等位基 因 ( a l l e l e s )才能最终获得

要: 白念珠菌( C a n d i d a a ! b i c a n s ) 是 临床上引起 系统 真菌感染 的主要 病原真 菌 , 在 白念珠菌 临床鉴定 和基 因组 功能研究 中 ,
通常要提取其基 因组 D N A以进行 P C R。以 白念珠 菌菌落为材料 , 通过 蜗牛酶处 理后直接进行 P C R, 从而建立一种简捷快速 的 P C R模 板获取方法 。结果表明 , 该 方法 避免了提取转化子基因组 D N A的过程 ,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关 键词 : 白念珠 菌 ; 菌落 P C R; 基 因敲除 ; 基 因型 验证
me t h o d c o u l d l a r g e l y i n c r e a s e w o r k i n g e ic f i e n c y b y a v o i d i n g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g e n o mi c D NA.
Key wor ds :Ca nd i d a a l b i c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r ;c o l o n y PCR;g e ne di s r up t i o n;g en o t y pe c o n ir f ma t i o n
白念珠 菌 f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 是 临 床 上 最 常 见 的 机 会 型 致 病 真 菌 ,人体 系统 真 菌 感 染 主 要 是 由 白念 珠 菌 引起 的 l 】 _ 1 。然 而 ,目前 用 于 临 床 治 疗 系 统 真 菌感 染 的药 物 数 量 有 限 , 而 且 菌 株 耐 药 性 现 象 日趋 加 重 。 因此 , 对 白念珠 菌基 因 功 能 的研 究 近 年 来 得 到 人 们 的普 遍 重 视 ,这 将 为抗 真 菌 药 物 新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吴玉娥;李航;陈梅玲;龚宝勇;张钰;黄韧【摘要】To establish a stable mouse model of systemic Candida infection and to set up related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Methods ICR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C.albicans or C.parapsilosis by tail vein injection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by cyclophosphamide .The quality control key points included immunosuppression , strain preparation, inoculation doses and the route of inoculation .Survival analysis , bacterial load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epared model .Results The developed model showed fugal-specific lesions in multiple organs , especially in the kidneys revealed by 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 .Conclusions A stable mouse model of systemic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following standardized operation procedure .This mouse model may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studies on pathogenesis and immune defense of fungal infection and new anti-fungal drug development and so on .%目的: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规范其操作方法。

免疫抑制小鼠肺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免疫抑制小鼠肺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第一作者: 许 群( 1986-)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天,给予 各 免 疫 抑 制 组 小 鼠 腹 腔 内 一 次 性 注 射 环 磷 酰 胺 200 mg / kg〔5〕,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常规饲养。 在免疫抑制前和抑制后的第 2 和第 3 天对小鼠尾静脉采血,瑞姬氏复合染色液染色后,于显微镜下白细胞计数。免疫抑制的 第 4 天开始,鼻滴组接种时,先用 0. 3% 戊巴比妥钠 80 mg / kg 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后,使其保持直立位,用枪头吸取制备的菌 悬液40 μl缓慢交替滴入小鼠两侧鼻孔,至菌液完全吸收; 雾化 吸入组小鼠则置于自制的密闭雾化箱中,将制备的菌液 20 ml 倒入雾化杯中,调整雾化量,连续雾化吸入至雾化液无残留; 免 疫抑制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 1. 2. 4 小鼠一般状态的观察 每日观察小鼠的活动、毛发、状 态及进食情况。 1. 2. 5 肺组织培养及病理学检查 免疫抑制鼻滴组及雾化吸 入组小鼠于连续染菌 8 d 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超净台中取出肺 组织,观察肺脏形态,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取一部分肺组织中加 入无菌生理盐水 200 μl 后匀浆,混匀吸取 30 μl 至沙氏培养基 上涂布培养 48 h 后观察; 剩余肺组织用 10% 甲醛溶液固定,石 蜡包埋切片,HE 染色,行病理学检查。 1. 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 x ± s 表示,用 SPSS19. 0 数据 统计软件进行 t 检验。
·211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5 月第 32 卷
鼻滴组小鼠接种白念珠菌后活动减少,体重逐渐下降。见图 1。 2. 3 肺组织匀浆培养结果 免疫抑制鼻滴组小鼠肺组织匀浆 在沙氏培养基上可见数十个乳白色、奶油状、边缘整齐的光滑
表 1 环磷酰胺对小鼠白细胞的影响( × 109 / L,x ± s,n = 10)

两种方法建立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的比较

两种方法建立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的比较
进 一步 确定 建模 成 功 。结 果 阳性者 停 止涂 白色 念珠
11 白色念 珠 菌 . 1 2 动物 .
江 省哈 尔滨市 药 品检验 所 提供 。 Wia 大 鼠 , 自于佳 木 斯 大 学 动 物 实 sr t 来 验 中心 , 验开 始 时体 重 2 0±1 , —8周 龄 。饲 实 0 0g6
涂 抹大 鼠右 颊侧 口腔 粘膜 2次 。每周 用 无菌探 针 轻 划 大 鼠右 颊 侧 口腔黏 膜 3 , 下 以不划 破 黏膜为 准 。 133 普 通 组 .. 4 0只 , 验 开 始 时大 鼠 的饮 食 不 实 加干 预 , 每天 在 乙醚麻 醉下 , 无菌 小油 画笔 蘸浓 度 用
色念珠 菌 的影 响 。 白色 念 珠 菌病 的 动 物模 型 研 究 , 7 0年 代 始 获 成 功 。英 国 曼 彻 斯 特 大 学 R sl2, ue 【 l1
Jre引, dm 等 发表 了研 究结 果 。8 代初 , 麦 o s【 A a s l 0年 丹 阿胡 斯 皇 家 牙 科 学 院 Fse[ B d . r ne 1 等 i r k , u t J g sn J zo e 也对此进 行过 研 究 所 使用 的方 法 基 本 相 同 , 立 模 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 1 2月 00年
第l 4卷
第2 期
。・。-—

2 9 。— 8 _ _ _ —
文 章 编 号 :07— 272 1 )2— 29 2 10 4 8 (0 00 0 8 —0
两 种 方 法 建 立 口腔 念 珠 菌病 动 物模 型 的 比较
吕秋 菊 马晟利 , 雪丽 , 代
型的成功 率 为 2 %。其 他 国 家 ( 典 、 威 、 国 ) 5 瑞 挪 美

白念珠菌菌落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白念珠菌菌落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白念珠菌菌落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作者:李西川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07期摘要: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临床上引起系统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在白念珠菌临床鉴定和基因组功能研究中,通常要提取其基因组DNA以进行PCR。

以白念珠菌菌落为材料,通过蜗牛酶处理后直接进行PCR,从而建立一种简捷快速的PCR模板获取方法。

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提取转化子基因组DNA的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白念珠菌;菌落PCR;基因敲除;基因型验证中图分类号:R379.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03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lony PCR Method in Candida albicansLI Xi-chuan(Basic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Abstract: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most clinically important human fungal pathogen and causes system fungal infections. The prepara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genomic DNA was necessary in the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and genome functional research. Here, a rapid colony PCR method by using the snailase treatment of Candida albicans colony was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could largely increase working efficiency by avoiding the preparation of genomic DNA.Key words: Candida albicans; colony PCR; gene disruption; genotype confirmation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型致病真菌,人体系统真菌感染主要是由白念珠菌引起的[1-2]。

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210029,China) Abstract: 0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rine oral mueosal candidiasis model,observe oral mucosal infection and examine the coⅡe—
sponding systemic infection dynamically,an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 infection.M ethods Immuno suppressed mice were inocu— lated with C.albicans infection using the oral swabs.Lesions in the murine tongue were observed using macroscopic observation.The vi— able cells of the C.albicans in the oral cavity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histological study of the murine tongues was analyzed to determine C.albicans infections of the oral m ucosa1.W eight and fungal burdens in the kidney,liver and feces from the descending colon were ex— amined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e system ic infections.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infected mice were exam ined and recorded for a

一种三氯生诱导小鼠COPD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三氯生诱导小鼠COPD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三氯生诱导小鼠COPD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秋伶,伍慧晴,赵健,乔玉龙,徐升敏
申请号:CN202111343859.9
申请日:20211114
公开号:CN113995737A
公开日:
2022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抗菌剂三氯生(TCS)在建立小鼠COPD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鼠COPD模型的构建方法。

具体是,将成年小鼠用TCS处理,处理方法分别为腹腔注射和气道内手术给药。

在TCS处理后继续饲养7天,14天和28天,通过对小鼠肺部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发现TCS处理后小鼠呈现典型的COPD病理特征,并复制临床COPD进行性加重的发病过程,获得所述COPD小鼠模型。

本发明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操作简单,造模时间短,经济,小鼠成活率高,并能很好模拟人类COPD疾病发生过程,有效填补了COPD动物模型的空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方法获得的小鼠模型在COPD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申请人:安徽大学
地址: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建立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10-17T09:59:27.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美静林锦清[导读] 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增加,使系统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陈美静林锦清(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 350300)【摘要】目的建立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白念珠菌酵母细胞(1×106CFU/ml),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磷酸盐缓冲液。

进行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肾脏、脾脏组织白念珠菌培养、鉴定;将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标本PAS染色。

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0%;实验组肾脾组织培养有白念珠菌生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炎性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内有大量的白念珠菌孢子和菌丝生长及炎细胞浸润。

结论直接将适量的白念珠菌酵母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可以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避免了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导致的人为性实验干扰因素,更好地为系统性念珠菌病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关键词】小鼠念珠菌病动物模型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增加,使系统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的一个难点。

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病小鼠动物模型,将有助于对白念珠菌的毒力及其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致病性及新药的研发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雄性昆明株小鼠,6~8周龄,18~20克,常规条件饲养,实验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1.2 菌种及培养基白念珠菌CAF-2,由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赠送。

YPD液体培养基(2%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YPD固体培养基(2%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提取物,2%琼脂);PBS磷酸盐缓冲液;沙堡琼脂培养基SDA(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

Irbesarta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Irbesarta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Irbesarta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余毅;李增棋;廖剑【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7(033)001【摘要】目的::明确Irbesartan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16只雄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1.25%胆固醇,10%脂肪)构建冠心病模型。

模型建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 Irbesartan,50 mg/( kg·d),4周]及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对照)。

采用HE、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疗效及机制。

结果:治疗组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血管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小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PPAR-γ及Adiponectin水平显著升高,而Leptin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证实,Irbesartan显著抑制了治疗组小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的NF-κB信号通路。

结论:Irbesartan通过调节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PPAR-γ-NF-κb(p65)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功能及炎症,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

【总页数】4页(P126-129)【作者】余毅;李增棋;廖剑【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福州 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福州 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福州 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Allicin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J], 陈晶;李巧霞;李玮;李宏;汤菲;王缚鲲2.雷公藤多甙对 NOD小鼠唾液腺炎及周围神级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J], 陈娟;郑龙;孟祥武;向诗非;袁林;张朝贵;黄淼;瞿昌华;李青3.蒙药巴特日七对小鼠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J], 红宇; 王儒帅; 赵盛; 王睿君4.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J], 张聪;黄戎娟;刘洋5.西罗莫司对慢性排斥反应诱发小鼠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J], 郑明克;侯春梅;王仁喜;魏应林;张及禄;李新颖;陈国江;韩根成;沈倍奋;黎燕;马远方;肖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李成蹊;郑林霞;左露露;黄云生;陈圣琰;魏昕【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rine oral mucosal candidiasis model,observe oral mucosal infection and examine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ic infection dynamically,an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the infection. Methods Immuno suppressed mice were inocu-lated with C.albicans infection using the oral swabs.Lesions in the murine tongue were observed using macroscopic observation.The vi-able cells of the C.albicans in the oral cavity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histological study of the murine tongues was analyzed to determine C. albicans infections of the oral mucosal. Weight and fungal burdens in the kidney,liver and feces from the descending colon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e systemic infections.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infected mice were examined and recorded for a week after inoculation.In the blank group immunosuppressed mice were swabbed with saline.Results ①The number of viable C.albi-cans cells in the oral cavity was low on the 1st day after inoculation,then rapidly grew and tended to be stable between the range of 106-107CFU/ml from day 3 to day 7 after inoculation. Oral tongue lesions had a similar trend. There was no obvious pseudomembranous on day 1 and visible tongue dorsal pseudomembranous could be seen from day 3 to day 7 after inoculation. ②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stained by PAS revealed that C. albicans had developed a mycelial form,penetrated into the mucosal epithelium and destroyed the epi-thelium within 3-5 daysafter inoculation. There were visible yeast cells on the mucosal epithelium on day 7 after inoculation. ③The weight of the mice gradually decreased after inoculation. Candida cells that recovered from fece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to the highest level on the 5th day after inoculation,but in kidneys and livers,there were no viable Candida cells. The blank group was not infected with C. albicans. Conclusion Inoculating C. albicans in the oral cavity of mice using oral swabs can establish a murine oral mucosal candidiasis model. The oral candidiasis of the infected mice has changes in a week. The appropriate time of animal experiments should have been chosen depending on the infection status.%目的建立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ICR小鼠模型,动态观察口腔黏膜及相应的全身感染情况,并对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白念珠菌接种于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口腔,采用肉眼观察口腔舌背病损改变、口腔内白念珠菌菌量检测、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估口腔内黏膜感染情况,检测体重、载菌量(肾、肝、下降结肠内粪便)评估全身感染情况.观察1周,并记录数据.空白对照组为接种生理盐水的免疫功能低下组.结果①小鼠接种白念珠菌后第1天口腔白念珠菌菌量较低,随后迅速增长,3~7 d内趋于稳定,稳定于106~107CFU/mL.同时口腔舌背病损也出现类似趋势,第1天未见明显伪膜,3~7 d 内可见舌背伪膜存在.②病理切片PAS染色显示接种后3~5 d内白念珠菌形成菌丝侵入并破坏上皮,到接种第7天时,黏膜上皮多见酵母细胞.③小鼠接种白念珠菌后体重逐渐下降.粪便载菌量逐渐上升,第5天达到最大,但肾、肝无白念珠菌感染.空白组未见白念珠菌感染.结论通过在ICR小鼠口腔内接种白念珠菌可以建立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动物模型.接种后白念珠菌感染程度在1周内存在变化.动物实验应根据感染状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时段.【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5页(P394-398)【关键词】白念珠菌;口腔白念珠菌病;黏膜感染;鼠【作者】李成蹊;郑林霞;左露露;黄云生;陈圣琰;魏昕【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0.2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 albicans)是人类口腔、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常驻条件致病真菌,与口腔念珠菌病相关,其致病通常与个体局部或全身系统性因素有关。

白色念珠菌体外人工诱导耐药模型的建立

白色念珠菌体外人工诱导耐药模型的建立

白色念珠菌体外人工诱导耐药模型的建立陆慧君;贺文琦;邓旭明;张新成;刘立国;范彬;姜文;邓旭亮【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32)003【摘要】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过程,建立白色念珠菌的体外耐药模型.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倍倍增加方法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敏感菌株进行氟康唑和氟康唑加阿苯达唑(2 mg·L-1)2种不同诱导途径的体外耐药性诱导,得到的耐药子代在无药酵母抽提物蛋白胨葡萄糖(YEPD)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观察MIC的变化情况.结果:经2种不同途径进行耐药性诱导,受试菌株均获得耐药性,但其耐药程度不同;耐药子代经过42 d的无药传代后MIC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体外人工诱导获得了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模型,并且该获得性耐药稳定性较好;阿苯达唑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总页数】3页(P527-529)【作者】陆慧君;贺文琦;邓旭明;张新成;刘立国;范彬;姜文;邓旭亮【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特诊科,北京,10008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特诊科,北京,100081;解放军第208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特诊科,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骨肉瘤体外多药耐药模型R-KHOS的建立及其意义 [J], 石宇雄;黄永明;张娴;危建安;徐逸生;许少健;黎重菊;贾晗2.白色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J], 虞丽华;马鸣;陈晓君;徐双波;魏昕3.鸭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株体外耐药模型建立 [J], 付喜花;梁蔚芳;吴小东;沈国俊;何海棠;陈金军;侯金林4.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体外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J], 张晓菁;姚晓奕;常玉华;贾艳敏5.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J], 李航;张钰;龚宝勇;罗银珠;吴玉娥;陈梅玲;陈锐;刘晓霖;王晖;黄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模型小鼠的制作初探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模型小鼠的制作初探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模型小鼠的制作初探
王文花;李劲松;李玲;张莹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15)001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制作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白色念珠菌菌液灌胃、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处理相同数量的小鼠,观察每组小鼠死亡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存活时闻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灌胃组及腹腔注射组比较,尾静脉注射组肾组织培养菌落数最少.[结论]提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动物模型可选用腹腔注射方式建立.
【总页数】2页(P4-5)
【作者】王文花;李劲松;李玲;张莹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4
【相关文献】
1.制作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探索 [J], 李小红;黄凯;于建斌
2.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王文花;李劲松;胡臻;胡海燕;郑国庆;李佩珍;张晓艳;李玲
3.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J], 熊延靖;王萍;董群
4.白色念珠菌经口感染ICR小鼠建立系统性感染模型 [J], 罗银珠;潘金春;何丽芳;闵凡贵;叶秋莹;陈锐;吴玉娥;黄韧;张钰
5.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研究 [J], 杨琼;宋祥福;王桂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随着肿瘤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威胁着患者生命。

白色念珠菌疫苗的研制对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几种正在研制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黏膜及体表潮湿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又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和正常菌群失调时,可引起反复的浅层感染和严重的系统感染。

随着肿瘤放疗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2],同时耐药株也不断增多,治疗预防白色念珠菌的感染面临挑战。

研究开发具有强化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真菌作用的疫苗成为防治白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本文就正在研制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工程疫苗进行综述。

1. mp65基因工程疫苗白色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细胞壁表面成分在宿主真菌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理想的疫苗靶标,能诱导宿主的保护性免疫防御反应。

白色念珠菌甘露糖蛋白65(65-kD mannoprotein,mp65)基因在维持细胞壁的完整性,及黏附上皮细胞和生物膜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3]。

将白色念珠菌mp65基因导入BALB/c小鼠,小鼠mp65基因表达产物甘露糖蛋白65(MP65)明显增高[4]。

MP65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能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同应用免疫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如脂质体-MP65制剂具有潜在的防御价值,同时也能解决减毒疫苗引起的再感染问题[5]。

故mp65基因工程疫苗有望成为人类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候选疫苗。

2. Pmt4p基因工程疫苗白色念珠菌甘露糖基转移酶4(Protein mannosyltransferases 4,Pmt4p)是pmt基因家族产物的一员,影响细胞壁的组成,对细胞壁的完整性及维持菌体形态有重要作用[6,7]。

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的建立

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的建立

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的建立王志东;廖万清;徐红;陶文照【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06(29)1【摘要】目的建立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

方法采用对裸小鼠腹部注射白念珠菌及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观察记录1~2d内裸小鼠的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分布,并进行病理检查。

根据寇氏法设计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检测感染前后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

结果分别观察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对裸小鼠的急性毒性;检测到裸小鼠腹腔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的LD50为1.6×107cfu/ml,注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的LD50为2.0×107cfu/ml。

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裸小鼠时,脾脏组织NK细胞的活性下降。

结论建立了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系统感染裸小鼠模型,为讨论在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缺失的情况下,以B细胞NK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感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总页数】5页(P36-39)【关键词】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裸小鼠【作者】王志东;廖万清;徐红;陶文照【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3;R737.31【相关文献】1.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周蓉;叶枫2.白念珠菌、烟曲霉及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J], 张金侠;刘维达3.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J], 李成蹊;郑林霞;左露露;黄云生;陈圣琰;魏昕4.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性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J], 万力;李伟;王永强;朱敬山5.裸小鼠、昆明种小鼠感染白念珠菌或新生隐球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研究 [J], 王志东;廖万清;徐红;陶文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念珠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

白念珠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

白念珠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
许群;眭建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3(33)16
【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临床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的综合应用及艾滋病的流行,致使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外源性真菌乘虚侵入或内源性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引发感染。

国内外报道引起感染的真菌种类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等,其中白念珠菌的感染最多见。

【总页数】3页(P4088-4090)
【作者】许群;眭建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9.3
【相关文献】
1.用动物模型评估抗烯醇化酶抗体测定对系统性白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J], 孔小祥;李芳秋;王仕钦;史利宁
2.急慢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新型动物模型的发展 [J], 蔡兴俊;黄奕江
3.气管切开法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J], 李夏霖;黎俊康;韦丽霜;李金垄;王可;闫萍
4.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J], 马耀辉;王刚生;邓洁华;张晓光;王爱学;四荣联
5.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探讨 [J], 宋夕元;徐立然;王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和抗感染免疫

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和抗感染免疫

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和抗感染免疫沈佳娜;张钰;黄韧【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08(16)3【摘要】目前,临床相关的小鼠念珠菌感染疾病模型种类日益增多.与早期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相比,近期感染模型与临床上免疫抑制机会性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方式、感染的发展进程、临床表现、靶器官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更相近.建立了特定免疫缺陷小鼠(如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等);感染源从白色念珠菌转向非白念珠菌(如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感染方式从局部口腔-消化道感染逐步转变为血源性深部多器官组织感染.特定模型的建立更深入地探讨了宿主-念珠菌感染源之间相互的免疫机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宿主抗念珠菌感染免疫反应中占主导,吞噬细胞直接杀伤真菌;细胞分化为Th1和Th2型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进行免疫调控.体液免疫中一些保护性抗体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总页数】5页(P233-237)【作者】沈佳娜;张钰;黄韧【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湛江,524023;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510260;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相关文献】1.免疫抑制小鼠肺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J], 许群;眭建2.用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评价白念珠菌蛋白Eno1、Bgl2、Pgk1的免疫反应性 [J], 贺政新;陈晶;王宪灵;冉向阳;安黎云;曾倩;侯天文3.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J], 熊延靖;王萍;董群4.大蒜素对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J], 肖红素;张琦;胡永轩5.白色念珠菌甘露糖苷—IgG免疫复合物对小鼠抗感染免疫的影响 [J], 王金龙;牛乃谦;赵琪;郑武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 动 脉 损 伤 模 型 的 可 行 性 。方 法 将 4 8只 4~6周 龄 C 7 L 6小 鼠 随 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组 ,各 2 5B / 4只 。先 连 续 5d分 别 给 予 实 验组 和对 照 组 小 鼠腹 腔 注 射 0 gC WS和磷 酸 盐缓 冲 液 。完 成最 后 一 次 注 射后 的 2 、3d .m A 4 4h 、 7d及 2 ,两 组 各 取 6只 小 鼠 处死 ,留 取 心脏 标 本 ,组 织 切 片并 苏 木精 一 红 ( ) 色 ;测量 小 鼠体 质 量 、 心 8d 伊 HE 染 脏 质 量 及 心 脏/ 质 量 比值 。 结 果 体 实 验 组 小 鼠 3d 体 质 量 、心 脏 质 量 、及 心 脏/ 质 量 比值 较 对 照 组 降 、7d的 体
0 gC WS r B codnl as . f rh sijc o .6mc ah nte o op eescicda . m A Sacrig o dy t 5 At el tnet n i ec t g u s r r e 4 oP yn 1o et a i e i h b hr w a f i t
10 — 6 6 2 1 )2 0 7 — 3 0 0 30 (0 2 0 — 1 2 0
M iem o lo o o a y a tr e in i d c d b a dd lia s wae ou l r cin c de fc r n r re y lso n u e y C n ia abc n tr sl be fa to
it teep r na go pa dcnrl ru f 4ec. h c o ogo p eei et n aei nal wt no h x ei tl ru o t opo ah T emi f m t ru sw r jce it p roel i me n og 2 er w n d r t y h
Af ie oSag a J o n nvri ,S aga 00 0 hn ) f l t hnh i i t gU i sy h h 2 04 ,C i i a dt a o e t n i a
Abtat s c: r 0het e oetbi nai l d l f ooayat s nid cdb add bc i l T s l ha n e o rnr r r l i u e yC n iaa / cv a s ma mo c e eo n y l w tr a e

12 ・ 7
临床 儿科杂 志 第 3 卷第 2 2 1 O 期 0 2年 2 月 J Ci P da o 3 o e . 0 2 l eir 10 N . F b2 1 n tV . 2
di1.99 i n10 - 6 62 1 . . 1 o:03 6  ̄.s. 0 30 . 20 0 s 0 0 22
slbefa t n ( AWS)i c .Meh d F u yeg tC5 B / c ( ou l rci o C n mie t o s o r .ih 7 L 6 mie 4— 6we k l ) w r a d ml iie t e sod ee rn o ydvd d
低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0 5 。实 验 组 在 2 、3d时 ,6只 小 鼠 中各 有 5只 出现 冠 状 动 脉 损 害 ,表 现 为 以 P . ) 0 4h
中性 粒 细胞 为 主 伴 单 核 细 胞 浸 润 ;7d 8d时 ,6只小 鼠均 出 现 冠 状 动 脉 损 害 ,表 现 为 近 段 扩 张 ,炎 症 细 胞 以 、2 巨 噬 细 胞 为 主 ,冠 脉 管 壁 出现 成 纤 维 细 胞 增 生 及 弹 力 层 黏液 样 变 性 等 。实 验 组 小 鼠心 脏 病 理 变 化 类 似 川 崎 病 冠 状 动 脉 损 害 。结 论 C WS连 续 腹 腔 注 射 能 够 诱 导 C 7 L 6小 鼠产 生 冠 状 动 脉损 伤 的 病 理 改 变 ,建 立 一 种 表 现 A 5B /
2 n n d y , 7, a d 2 ., e c r i c t s e r a v se 4h a d o a s3 n 8 r a d a i u swe e h r e t d, a d HE san d at rh so o ia e t n o y h s n t i e fe itl gc ls ci .B d o
与川崎 病相 似的动物模 型。
关 键 词 : 白色 念 珠 菌水 溶 物 ; 冠 状 动脉 损 伤 ; 疾 病 模 型
中 图 分 类号 : Q9 — 53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瞄 床 儿科杂右,0 2 3 ) 12 n -u, AN igr
X EL ̄a ,WA GJ ny,X A i -n ,S N ,HU N n ( eat n ad l y hl e ’H si l I ii n N i — a i I 0 Tn t g HE e gi A G Mi D pr metfCri o ,C i rns opt o og d a


著・
白色念珠菌水溶物诱导小鼠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建立
闫 敬 茹 谢 利 剑 王 健 怡 肖婷 婷 沈 捷 黄 敏
上 海市儿 童 医院 上海 交通 大学 附属儿 童 医院心 内科 ( 上海
摘 要 : 目的
20 4 ) 0 0 0
探 讨 建 立 白色 念 珠 菌 水 溶 物 ( add bcn a r ou l f c o ,C WS 诱 导 幼 年 小 鼠冠 Cn ia li sw t lbe r t n A ) a a es a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