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

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

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

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

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

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

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

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

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

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通过AR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并以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可视化传播的具体的技术手段来举例说明。

C.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抵御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先生一家
钱钟书
一天,周太太太跟鸿渐说,有人替他做媒,就是有一次同席一位姓张的女儿,鸿渐有点儿战前书人的标劲,记得那张的在美国人洋行里做买办,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反正去一次无妨,结婚与否,旁人勉强不来,答应去张家吃晚饭。

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

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方鸿渐马路上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

他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东挪西凑四百元,一股脑儿花在这件外套上面,不大合算。

国难时期万事节约,就省了罢。

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o!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装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谈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

鸿渐寒暄已毕,瞧玻璃橱里都是碗、瓶、碟子,便说:“张先生喜欢收藏磁器?”
“Sure!”张先生打开橱门,请鸿渐赏鉴。

鸿渐拿了几件,看都是“成化”、“宣徳”、“康熙”,也不识真假,只好说:“这东西很值钱罢?”
“Sure!值不少钱呢。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

”关上橱门,又说:“咦,headache”便捺电铃叫用人。


鸿渐不懂,忙问道:“张先生不舒服,是不是?”
张先生惊奇地望着鸿渐道:“谁不舒服?你?我?我很好呀!”
鸿渐道:“张先生不是说‘头痛’么?”
张先生呵呵大笑:“headache是美国话指‘太太’而说,不是‘头痛’!你没到States去过罢。


方鸿渐正自惭寡陋,张太太张小姐出来了。

张太太是位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外国名字是小巧玲珑的Tessie。

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她父母叫她Nita跟着两个客人来了,。

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

方鸿渐独赢一百余元,心想假如这手运不变,那大衣便有指望了。

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

同局的三位,张太太、“有例为证”和“海军大将”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

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一五一十点交给鸿渐。

吃的是西菜。

“海军大将”信基督教,坐下以前,还向天花板眨白眼,感谢上帝赏饭。

方鸿渐因为赢了钱,
有说有笑。

饭后他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

有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

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

”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

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

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大重,給我一试就露出本相。

他那时候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德国货总比不上美国货呀。

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

欧战以后,德国落伍了。

汽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哪一件不是美国花样顶新。

”张太太道:“Nita,看这姓方的怎么样?”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

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猪猡相!”
当时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

可是方鸿渐小时是看《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的;他生得太早,还没福气捧读《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这一类好书。

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处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节选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提到的“读书人的标劲”,意思是读书人的清高倔强,说明方鸿渐和张先生一家不是同类人,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皮外套贯穿全文始终,串起了在张先生家打牌赢钱和婚事告吹等情节,获得皮外套和损失老婆两条叙事线相映成趣,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张太太和两位客人并没想要赖掉赌账,只是没有即时付账,而方鸿渐的提醒说明他误会了张太太的想法,张太太感觉委屈因而心生不满。

D. 张先生一家与方鸿渐之间的矛盾其内在实质是文化的矛盾,作者借方鸿渐的视角嘲讽了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一味模仿的一类人。

5. 张家三人既有买办阶层家庭的共同特征,也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围城》讽刺幽默的语言别具一格,请结合本文,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

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

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

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

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

”这句话并不正确。

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

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

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

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

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

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
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

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

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

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10.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11.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

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

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

居正与中人冯保善。

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

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

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

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

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

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

盗贼为衰止。

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

疏上,留中。

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

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

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

长官为户部尚书。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

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

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

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