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命论:
人地关系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出现过各种人地关系的理论。
在古代人地关系的认识中,中国有以“天命论”为基础的神怪论和不可知论,也有以“人定胜天,天定胜人”为代表的朴素的人地相关思想。
西方既有埃拉托色尼等为代表的把地球作为人类家乡的观点,也有神的干预和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出现以后,J.博丹和孟德斯鸠等学者开始提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思想。
《具有一定迷信和不科学成分》
二~环境决定论:
等到将近18-19世纪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
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即环境决定论。
这一理论它主要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代表: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国孟德斯鸠
德国黑格尔拉采尔等、、、
评价;否定了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过分强调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素复杂关系,具有片面性。
可能论、或然论:
开始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意义。
~~看ppt~~总而言之,自然环境提供了一系列不可能机会,而人类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性。
主要代表: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
评价:承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是反对环境决定社会观点。
具有朴素辩证观点。
但是它也过分的强调了人的选择能力,并对人地关系解释不彻底。
三~适应论:
简单的说即,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环境对人会有限制性,但是人也可以去适应环境。
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具有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代表人物:罗克斯比
评价:协调了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生态论
主要不是研究环境本身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在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并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代表人物:巴罗斯
评价:(1)引入生态学的概念,使人类活动、生物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既避免了决定论和或然论各持一端之嫌,又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
(2)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方法模式,如结构与功能、营养层次与连锁反馈、生态平衡等观点,以及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测度方法,使其研究更科学化。
(3)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联姻有助于加强环境观点和生态观点的结合,地理学综合分析方法与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结合,空间地域的研
究与物质流、能量流的研究相结合,并可望取得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突破。
五:环境感知论
人对环境的各种可能性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受一种思想意识而支配。
主要代表:斯潘塞和豪沃思
评价:(1)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
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且只注重人类活动和环境后果的倾向。
(2)通过人与环境间的知觉、认知、激励及行为和行为方式、行为原动力、决策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并融入心理因素,将地理学对行为的人的思考推向深层次领域,从而为人—地之间的协调或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
(3)采用行为透视与区域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人文地理学与同源的社会科学各分支区别开来。
这种透视使人地关系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分析、解决人地问题,拓展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如人口移动的行为决策、环境对人类所施加的压力以及感受程度及其对人类行为决策的影响;企业、工业区位选择中的行为因素;景观、灾害、市场、宗教等环境知觉的人地感应研究;城市规划、
环境行为、地方行为、国家行为在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地缘关系、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六:文化决定论
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的文化水平将对应着不同的人地关系
代表人物:
评价:(1)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俯首听命的。
在面临新的人地问题时,人们总是从传统习惯和文化习惯之外去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
(2)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当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而加速生存环境衰竭的时候,文化价值观也失去了它的支配作用。
七:和谐论
人与环境之间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代表人物:
评价:和谐论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义。
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乃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