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
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抽取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35例。
在治疗周期中,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四肢联
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变化和康复自我效能变化。
结果(1)实施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显著改善,且观察
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t=3.747、3.382、2.629,P<0.05)有统计学意义;(2)实施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均较训练前更好,
且观察组的康复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t=4.345,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
能的影响积极正面,可以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我康复锻炼能力,应用
价值较高,可以考虑于后期增强推广应用力度。
【关键字】脑卒中偏瘫;四肢联动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康复自我效能
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治疗难度较高,
且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也不容乐观,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偏瘫后遗症。
在临床中,脑
卒中偏瘫患者较多,这类患者的肢体肌力较弱,其活动功能受到较大限制,若不
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迁延,肢体功能会不断减退,直至瘫痪在床,永久性失去自我活动能力,除了给患者本身带来重大的身心折磨之外,还会
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与生活负担[1]。
目前,进行长期治疗和康复锻炼是该病的
常见疗法,尤其是坚持康复锻炼很重要[2]。
有研究[3]发现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恢复与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但要想进
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的真实性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分析。
笔者为研究分析四肢联动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此次特从院中抽取
70例患者展开分组观察,相关研究资料、方法、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
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依据院中对入组案例的基本病例资料调查统计显示,对照组里的男性患者占22
例,女性患者占13例,年龄均在58-80岁,均值为(64.17±5.53)岁,病程1-
5个月,均值为(3.06±0.76)个月。
左侧偏瘫者20例,右侧偏瘫者15例;观
察组里的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龄均在56-80岁,均值为
(64.52±5.49)岁,病程1-5个月,均值为(3.11±0.78)个月。
左侧偏瘫者
19例,右侧偏瘫者16例。
两组患者就以上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
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此
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和支持。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4]且具有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的偏瘫患者;(2)生命体征稳定可以配合研究;(3)病例资料完善;(4)既往病史
明确。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恶性肿瘤患者;(3)精神状态异常或有精神疾病史者;(4)治疗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差者;(5)可能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中途退出研究流程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训练,主要以平衡功能训练、躯干训练及日常活动能力
训练为主,观察组在以上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具体训练如下:首先,选择美国NuStep公司生产的Nust-T4标准型的四肢联动康复训练仪
作为完成本次康复训练的仪器,指导患者坐在训练器上,身心放松,由健侧的上
下肢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当患侧肢体肌力增强,恢复至可以推动器械扶手后,转
为患侧进行主体运动,整个过程要注意运动强度与幅度,以身体耐受为标准,四
肢在运动的过程中尽量带动上半身进行左右摆动,以此来增强对整个躯干的控制
能力;其次,将整个康复锻炼流程分为热身、锻炼和恢复三个步骤,正式开始训
练前,先进行热身运动,使身体肌肉得到放松,避免在锻炼的过程中拉伤,提前
教会患者如何调整座位和仪器阻力,热身5-10min后,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
节仪器的训练强度,调整好后坐上仪器坚持锻炼20-30min。
结束锻炼后不能立即
停止活动,还需进行5-10min的低强度恢复训练,使身体活动慢慢停止,这样的
康复训练保持1次/d,5次/周。
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都需要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在确定身体状态能够
满足训练条件后才可进行康复锻炼。
并且应该提前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家属,
避免家属担忧,在训练过程中也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一旦心率过快,患
者感到不适要适当调低锻炼强度或者停止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康复自我效能变化。
(1)运动功能:采用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FMA)简化评定量表评估患
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两大评分项,上肢功能得分
66分、下肢功能得分34分,总得分为100分,小于50分表示肢体存在重度障碍,50-84分表示肢体存在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肢体存在中度障碍,95分以
上表示轻度障碍[5]。
分值与运动功能障碍呈反比,即评分越高,障碍越小,患者
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2)康复自我效能:采用康复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共包括12
个问题,每个问题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10分,0分表示根本不能完成自我康
复锻炼,10分则表示完成康复锻炼没有任何困难,总分值为120分,分值与康复
自我效能呈正比,及评分越高,患者的康复锻炼能力越好,康复自我效能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需2人及以上进行共同录入确认,以Windows Excel软
件建立数据库,具体借助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
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组间比较使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组
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实施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评
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t=3.747、3.382、2.629,P<0.05)有统
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组别例
数
上肢下肢总评分
训练前
训练
后
训练
前
训练
后
训练
前
训练
后
观察
组3
5
32.7
5±4.03
60.94
±7.12a
18.1
1±2.94
31.27
±5.15a
56.9
2±6.68
91.54
±8.96a
对照
组3
5
33.2
1±3.95
54.86
±6.44a
18.0
3±3.26
27.39
±4.42a
57.4
8±6.71
86.25
±7.84a
t-0.48
23.7470.10
8
3.3820.35
2.629
P-0.63
10.0010.91
5
0.0010.72
8
0.011
注:a表示同组数据相比较,其结果为P<0.05
2.2两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后康复自我效能比较
实施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均较训练前更好,且观察组的康复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显示(t=4.345,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后康复自我效能比较(),分
组别例数训练前训练后
观察
组
3573.56±8.57104.91±12.54b
对照
组
3574.13±8.8293.27±9.69b t-0.274 4.345
P-0.7850.001
注:b表示同组数据相比较,其结果为P<0.05
3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脑损伤,其发病因素较多,但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来总结分析发现,大致与年龄、生活习惯、药
物、原发疾病等诸多因素相关,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致病因素[6-7]。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中老人群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
力不断增大,脑卒中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健康的重
大疾病之一[8-9]。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一旦发生偏瘫,患者的治疗周期会不断延长,因为要想改善患者的预后,使患者逐渐恢复,需要进行长期康复锻炼[10]。
有研究[11]发现通过康复锻炼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四肢联动训练可在恢
复患者的平衡力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周期
中实施了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锻炼,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训练效果更好,
具体表现为观察组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越好,评分越高,且康复自我效能
得以显著提高,分值也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本研究结论与前人研究
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充分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四肢联动康复
训练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对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康复自我效能的提高影响均高
于常规康复训练。
究其原因,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的训练流程更具科学性,辅助锻
炼器械属于专用康复医疗器械,从底座、座椅到左上肢手动训练架、左下肢脚动
训练架、右上肢手动训练架、右下肢脚动训练架等结构设计均符合人力力学标准,以这些结构联动四肢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恢复效果[12]。
健侧肢体带
动患侧肢体,而四肢的训练可以调动躯干,促使全身细胞运动,增强血液循环,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强肌力,使肢体的活动限制逐渐减弱,促进患者
康复[13]。
并且仪器面板可以随时根据患者身体活动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可
以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
综上,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
积极正面,可以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我康复锻炼能力,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考虑于后期进一步增强其推广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操良松, 李秀娟, 何丽娟,等.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
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 34(8):36-39.
[2]董智芳, 韩江. 无极保养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 32(3):94-95.
[3]陈健, 宫军.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系统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康复期膝过伸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2):87-89.
[4]叶某某. 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22):201-202.
[5]王兴华, 王冰. 针刺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27(5):814-815.
[6]甘泉, 隋小妹. 智能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8, 27(11):1166-1167.
[7]高艳雯. 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 2(6):148-150.
[8]马玉萍, 闫晓洁, 李晓华,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25-28.
[9]胡玉波, 孔维涛. 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142-143.
[10]裴佳佳, 孟雪, 郭小琪. 足底压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步行功能,步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044(002):364-366.
[11]尹正录, 朱小云, 范章岭,等.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9):1086-1090.
[12]李岩, 傅建明, 李辉,等. 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34(1):78-80.
[13]张萍.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 3(8):77-84.
杨志鹏,性别:男,出生年:1992年,籍贯:江西省抚州市,学历:本科,职称:初级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神经康复手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