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健康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城四中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刘希芳
本学年,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本着热诚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在继续完善咨询室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同学们解决了不少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感情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更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更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本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继续探索“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遗余力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做好个别咨询工作,为有需要的同学解决心理困扰,让他们以更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信心——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具体来说,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我校精选了有科研意识、有教育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由校长室挂帅、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心理专兼职老师、班主任、学生心理辅导员、学科老师共同开展的研究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正常运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规范深入开展,我校以《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托,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寻找理论依据,
定期开展交流、切磋。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校指导,派教师参加潍坊、寿光等地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回校后做好传授、指导工作。
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心理表现。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真实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如:《高一学生学习心理调查》、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考前焦虑诊断》、《高三学生临考状态调查》《团体辅导调查》等等,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为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四、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研究。
⑴重视高一学生的适应教育。
对高一新生来讲,跨入高中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何迈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对他们高中三年都有很大影响。
而对普高学生来讲变化更大,面对强手如林的挑战,心中容易失衡,产生失落感、紧张感、挫败感。
为此,开学初将在高一年级举办一个新生心理适应讲座,让新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其中包括开展一次和学生面对面的心理讲座)(2)重视高二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二是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
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针对高二年级的阶段性特征,进行讲座与
心理辅导: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二是,制定一份可行的计划;三是,学会抵制各种诱惑、特别是恋爱问题;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⑵注重高三学生的考前辅导。
对高三学生来讲,高考是他们人生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①进行了心理讲座《自信迎考,考出自信》。
②及时发放心理辅导材料《关注高三——同学篇》、《冲刺时节》。
③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考前团体心理辅导,给学生减压、加油,学生感觉收获大,效果好。
④召开高三家长会议,把学生对家长的期望(调查结果)告诉家长,并发放《关注高三—给高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心理辅导材料。
⑤指导学生坚持做心理放松训练。
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我们将在高一年级设立了心理教育课程,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传授等专题课堂设计,让学生感悟、体验,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学会自我减压,提高心理素质。
老师根据学生特点自编教材,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学生的“心语”日记,经常和学生个别交流。
六、努力开辟第二课堂的心理教育工作。
借助多媒体进行专题讲座,播放电视录像专题片,请专家来解答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通过校园心理广播、心理板报专栏、心理宣传橱窗、学生阅读心理杂志、书籍等形式开展心育,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手段不拘一格。
七、积极开通“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1)、学校将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来校日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定期进行家长学校讲座
(2)、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咨询阵地。
①设立咨询信箱。
为方便学生,心理辅导室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咨询信箱,学生如有心理困惑或要求,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的形式来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或约定谈话时间。
②开通心理网站。
学校心理网站设立了“心理常识”、“心理教育”、“心声聊天室”等栏目,同时还整理了大量的辅导文章,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参考。
学生可以利用家中及学校的电脑直接上网,进入学校的心理网站,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排遣心中烦恼。
(3)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个别辅导工作。
开放时间:从周一至周六的下午7、8节课,晚上1、2、3节晚自习。
(4)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把心理学常识和心理辅导的理念引进课堂。
具体做法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八、探索教育新模式——朋辈式心理辅导。
⑴成立朋辈辅导组。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愿意交流的对
象是同伴,原因是学生感到同伴间关系平等,年龄相仿,更易形成安全和信任的环境,双方更易敞开心扉交流、讨论。
为此,我们在全校各班招聘学生心理辅导员,要求乐于助人,性格开朗,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力与亲和力,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审核确定人员,成立以班为单位的辅导组。
⑵开展辅导工作。
关心、了解同学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碰到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把辅导情况与心理老师交流,撰写好辅导记录。
⑶继续办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报》。
广大学生畅开心扉,踊跃投稿,以心理幽默、心理箴言、心灵放飞等大家喜欢的栏目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⑷、加强心理剧表演。
演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的所做所思,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怎么办?
九、多方面的合作,加强心理辅导。
1、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
班主任是德育的主干力量,班主任可推荐需要辅导的学生,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和班主任一起,共同制定与实施辅导对策。
2、做好咨询记录
咨询教师咨询完后写好咨询记录并分类整理,以积累资料,提高咨询技巧和咨询效果。
4、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开展一次比较大型的心理咨询活动(包括心理
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图片展览)。
十、具体课时教学内容如下:
为更好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完成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进行一下几方面的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什么是心理健康?
第二课、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课、青春期性心理、性生理卫生
第四课、中学生的早恋
第五课、考试焦虑心理及对策
第六课、什么是感恩?
第七课、如何调节学习压力?
第八课、情绪与心理健康
第九课、面对挫折、应怎么办?
第十课、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011—2012学年度
心理健康教育及课时工作计划
诸城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