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听课的有效性需“五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步教师听课的有效性需“五带〞
听课,可谓教师教育生涯中一种常规的工作,进步教师听课的有效性,既是教师专业开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需要。

教师在听课中要实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听课目的,到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听课目的,为此,教师在听课中要做到“五带〞。

一、带着思想听课
听课是听执教者教育思想的知识大餐,也是听课者教育思想得到升华的平台。

一位教师曾这样说过:“好的课堂需要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好的创意,好的创意需要好的智慧。

〞因此,听课者要学会带着思想去听课。

1.想教学形式
每堂课,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教学形式,尽管名师的教学形式“高大上〞,但这并不是一线教师回绝学习、借鉴的理由。

教师在听课的时候要想想执教者的教学形式是哪种类型,有多少可以学习之处。

2.想教学理论
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都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听课教师要学会对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化的反思。

听课者要学会考虑执教者每一个教学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论,要积极探究执教者每一步教学行为背后所表达的课改理念;听课者在听课中要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讲出朴素的教育教学道理。

如此深化的考虑有助于进步听课者的理论分析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往往使听课者产生豁然开朗、相见很晚的感觉,从而找到听课的感觉。

3.想教学思路
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借鉴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不同的人,对同一课题的演绎风格和教学思路是不一致的,“同课异构〞的听课价值就在于此。

教师在听课的时候想想执教者的教学思路,空闲时也想想自己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听课者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的提升,促进专业开展。

二、带着学习听课
吴非说:“我们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正。

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

〞因此,听课者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课,采石攻玉。

1.学教学设计
每一节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都有一些值得学习的教学设计。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学会主动地反思与比较,学习执教者优秀的设计,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设计这些学习活动?为什么如此指导?假设由我来处理,会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如有可能的话,听课者在听课之前要先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这样更能提升听课的效果。

2.学教学创意
每一节成功的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创意,听课者要学习执教者的教学创意,并将教学创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理论中去。

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每个课例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课程理念,具有其独特的创意。

3.学教育机智
在一堂公开课中,预设与生成总会有所不同,这时,需要执教者拥有教育机智,巧妙、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者要学习执教者的教育机智,实现专业开展。

三、带着问题听课
要想进步听课的效率,听课者最好在听课前提炼出自己关于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就有了目的,听课不是负担,而成了享受。

1.课堂引发的问题
听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式,有必要对这些课堂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进展考虑。

听课者的考虑,有助于个体加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执教者教法不同,有助于听课者领略不同的风格;执教者年龄不同,有助于听课者学习借鉴不同的理念;执教者程度不同,有助于听课者欣赏不同的形式。

这些因课堂而引发的问题将促使听课者带着问题去听课,把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使听课成为一个考虑的过程、一个收获的过程。

2.教材引发的问题
不同的教材涉及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听课前首先要研究一下教材,从教材中发现问题。

听课者基于教材理解形成自己的想法,再看看人家的想法跟自己是否一致。

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听课者形成问题意识,进而进步听课的效率。

3.技巧引发的问题
听课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如,如何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得到释疑。

当执教者跟自己情况相似,就要关注人家是怎么解决的;假设执教者
与自己情况不同,那就要考虑人家为什么没有出现“我〞身上的问题。

通过关注、考虑自身的问题,在别人的课上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带着反思听课
听课是从课堂教学情境中获取信息资料的一种心智活动。

它需要教师用心去反思一堂课的成败得失,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1.思教学成功点
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执教者的教育智慧,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闪光的时刻,记录闪光点。

这些教学成功点可能是教师独特的设问,可能是设计的一个学生活动,可能是对教材重点、难点巧妙处理的一个细节等。

课后进展归纳整理,这对进步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形成教学风格大有好处。

2.思教学失败点
再好的教师、再好的课也肯定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教学中存在的缺乏乃至失败之处,可能是听课者感受最深的地方,有利于听课者汲取经历、抑制缺乏,实现自身专业开展。

3.思教学价值点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生为本〞,这就需要执教者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学习是否有效,学习的组织构造是否有效,教师是否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参与,互助学习的效果是否显著,互动生成的过程是否顺畅,教师的参与形式是否恰当,过程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宜等。

而这些,都是一堂好课的价值所在。

五、带着任务听课
许多教师在听课前都不清楚听课内容,也没有主动去研究教材内容,导致自己像个学生似地走进课堂,这样的听课让听课教师处于被动吸收而不是主动参与状态,使得听课的效率大打折扣。

一些有经历的学校是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听课的。

1.听课为磨课
教师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需要磨课,这需要其他教师的参与。

一旦学校给教师布置磨课任务,听课者就会极其认真地参与听课,自然听课的效率提升毋庸置疑。

2.听课为评课
评课,通过听者与听者之间或听者与教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总结得失,互相进步。

听课不是仅仅去听人家的一节课,而是要听课者去评价执教者的“一二三〞。

评课时就要多一份考虑,多一份寻觅,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其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听课者有了任务,就会去关注、考虑、归纳,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种听课形式能大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开展。

3.听课为上课
有些学校派教师外出听课是有任务的,要么回来参加优质课评比,要么回来上公开课,如此高难度的任务,会迫使教师认真听课,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

听课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教师要在听课中深化、更新自己的理念,在听课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听课中丰富、提炼自己的课堂用语,这样的“听〞能使我们更好地举一反三。

进步教师听课的有效性需“五带〞】欢迎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