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讨作者:杨荣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5期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中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学生每天跟另一种文化打交道,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不注意融入本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会逐渐的失去自己的特点,失去自我,而被西方化。

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师是走马观花,有的老师甚至没有去执行,因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分数,社会只认可学校的教学成绩,这就逼着我们老师必须去为学生的分数去奋斗,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从而忽视对语言运用的培养,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少数民族小县城,能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更别提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成长的历程,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优秀的传统文。

这些文化激励着我们要不断前进。

但要想把传统文化渗透进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就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让老师,学生都放开束缚,《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那么我们认为,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应该多元化。

合理,有效的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调动老师的教学激情。

经过我们调查和实践,我们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下探讨。

一、注重三种语言相结合
我们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我们有自己的本土语言,苗语。

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国语时都有一定的困难,更别说学习英语了。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三种语言相结合,尊重每一种语言的特性,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即使我们发音不标准,说得不流畅。

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因为在我县大多农村孩子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一进入初中,对于学生来说,要去接触一种新的语言,本来就很排斥,另外每天大量的单词、语法和句型更是让学生忘而止步,看到英语就头疼。

所以在学生学习接触英语时应以提高兴趣为主,改变我们的教学评价,在鼓励学生去接受另一种语言并爱上这种语言。

二、尊重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着民族精神。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独特。

在初一下册学习节日这一话题时,书本上的大多数都是西方的,只有春节和中秋节,元宵节是中国的,由于受课本的影响,我们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在上这些内容时,我们需把我国其它一些重要的节日融入其中,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如果不在课堂上融入这些知识,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很好的得到传承。

除了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外,同时应该把本土节日文化也渗透进去,如:每年的正月十三,我县的寨英镇都
要举行滚龙比赛来庆祝春节,观赏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外国友人,场面热闹非凡。

寨英滚龙文化被列为我国的文化遗产。

各个村寨都要参加,寨英中学也会组织学生参加。

一只男滚龙队和一只女滚龙队,学校和当地人都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看着学生们参加活动兴致勃勃的表情,我们就拍了下来,用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起了学生听课的热情,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介绍家乡,推广家乡奠定基础。

而我们的语言也得到了运用。

而英语学科的评价机制就应该更加完善。

三、应加大在考试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最近几年的中考中,我市就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把京剧的文章用于中考试题的阅读,完形填空和改错当中。

中考作文出现过写春节,端午节,和做中国炒饭。

我们认为在以后的考试范围中应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这会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更加重视,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课堂为主,适当渗透拓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堂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教材体系,独立进行中国本土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而是要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适当地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本土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

在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 Unit 7 Food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复习所学的食物单词。

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电影片段,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食物,如Tofu, noodle, rice sausage等等,也可以介绍我们少数民族地方的传统食物,如米豆腐,锅巴粉和卤鸭子等,使学生可以从中习得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五、通过节日民俗活动传统文化
现在,过洋节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时尚,孩子们受父母和周围同伴的影响,也对各种洋节津津乐道。

其实,我们的传统节日也非常多,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大做文章。

如在学习Autumn festivals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有关中秋节的信息,如吃月饼,团圆,赏月等等。

在教授圣诞节之际,给学生们讲讲圣诞故事和圣诞习俗,同时不妨再将之与中国的春节比较一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的熏陶。

在少数民族地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仅是站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对文化的认同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金定元.意义、信息和文化背景[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02).
[2]左健.从中西文化差异谈大学英语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 (07).
[3]郭志强.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兴趣开始[J].考试(教研版),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