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
1.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
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一一女子十三四岁,弱冠一一男子二十岁
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
于条件复句。
【答案】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
耄耋是八九十岁。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2.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q成章《安塞腰鼓》)
C. 天津卫九河下梢,圆滑世故,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冯骥才《俗世奇人》)
D. 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C
【解析】【分析】圆滑世故,圆滑: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
世故: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形容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关系,顺风使舵。
也有狡猾的意思。
是个贬义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3.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选择。
C•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D
【解析】【分析】D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
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不能形容师生们”在一起的情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 _____________ ,或
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
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A. 怨气冲天
B. 一蹶不振
C.自怨自艾
D.泰然处之
【答案】C
【解析】【分析】A.怨气冲天,意思是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使用正确。
B•—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使用正确。
C. 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与前文语境
抱怨命运不公”矛盾,使用有误。
D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使用正确。
故选C o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____________________
B. 桂林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收藏家纷至沓来。
【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用来形容一马当先不恰当,用错了对象;故选:C o
故答案为:C 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初春,乍暖还寒。
我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仍觉得不寒而___________
B. 美国挑起贸易战,不择手段地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引起多国强烈不满。
C.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路一景”,城市色彩愈加丰富。
D. 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答案】A
【解析】【分析】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B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含贬义)。
使用正确。
C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使用正确。
D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这次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B. 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寻章摘句,因此具有创造性,能带给读者深刻的体会。
C. 《傅雷家书》中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_____________
没有深度。
D.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
想,增添情趣。
【答案】B
【解析】【分析】A侃侃而谈: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使用正确。
B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
词句,缺乏创造性。
这是一个贬义词,与’具有创造性”的语境不符。
C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使用正确。
D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艺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奥楚蔑洛夫看到将军的哥哥就眉开眼笑,在普通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A
【解析】【分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此句中应用有声有色”。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的有效制约。
B. 孩子向家长倾诉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亲情沟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C. 无数的镜头在追逐、在捕捉,最吸引观众的却是那些浮光掠影般闯入视线的画面。
D. 九九重阳登高时,极目远眺沧海桑田壮丽景色,爱国之情不由地在我心中激荡。
【答案】A
【解析】【分析】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
符合语境,正确。
B.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
C.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不符合语境,错误。
D.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
人不可能看到这种变化,不符合语境,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
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
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
中。
10.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他那故弄玄虚的手法使人们对他的信任感与日俱___________ ,但是小李对他仍然抱有戒
心。
B. 《魅力中国城》节目嘉宾强聒不舍,对参选城市进行精彩点评,获得观众的阵阵掌
声。
C. 送温暖”的钱物必须真正送到贫困者手中,李代桃僵的冒领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D. 在校园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___________ ,将蜂窝做在了教职工家门
口。
【答案】A
【解析】【分析】A•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运用正确。
B•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这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C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
D•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B. 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内,杨柳依依,鲜花盛开。
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绿水。
人行其间,进退维谷,仿佛在充满诗意的山水画中行走。
C.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____________
【答案】A
【解析】【分析】A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这里使用正确。
B项,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本句中用来形容人在公园中游玩,不符合语境。
C项,妙手回春:比喻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形容医生医术高明。
在此句中用来形容梅花图,不合语境。
D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此处用错对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
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因为在汉语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语搭配的对象是不同
的,词语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12.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耳濡目染了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为警方调查事情的真相和迅速破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B. 对于是否该关闭造纸厂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协商,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_____________ 是。
C. 树根在大地里面纵横交错,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D. 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
积累很多知识,值得推广。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不合语境。
B项,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符合语境。
C项,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
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不合语境。
D项,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
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不合语境。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1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__________
B. 在这间丕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们更是相互帮助。
【答案】D
【解析】【分析】金戈铁马”的意思是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
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不能用来修饰求学期间”。
故选D。
故答案为:D o
【点评】解答本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1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B. 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如雷贯____________
C•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______ ,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D.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B
【解析】【分析】A.驱除:驱逐,排除。
这里使用正确。
B•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这里属于望文思义。
C调和:谐调和畅。
这里使用正确。
D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与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15. 下列句子中的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进农村十地制度改革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不二法门。
B. 大型电视连续剧《换了人间》再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金戈铁马的故事。
C. 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和评委鞠躬,贏得了热烈的掌声。
D.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答案】D
【解析】【分析】A.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这里使用正确。
B•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这
里使用正确。
C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这里使用正确。
D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与本句语意不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6.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犹如登山,要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白________
B. 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是随机应变、老奸巨猾。
C. 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新举措扩大内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D. 一般来说,年轻时常常自命不凡,进入中年以后,比较老练了,也就会有自惭形秽___________
【答案】C
【解析】【分析】A.不可名状”:比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与语境不符;
B.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见风使舵”;
C. 行之有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使用正确。
D. 自惭形秽”:因为自
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自知之明”。
故选C o 故答案为:C o
【点评】解答本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17.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B. 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
阵。
C.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____________
D. 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答案】C
【解析】【分析】A•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这里使用正确。
B.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这里使用正确。
C.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8.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异想天开的故事。
B. 企业家们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 刘明被评为优秀团支书,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D. 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答案】D
【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
这里使用正确。
B•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这里使用正确。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这里使用正确。
D•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这里是向上级领导请教,成语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1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这场篮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B. 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一泻千__________ ,如此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
返。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小弟弟在家里整天吵得鸡犬不宁,我头都痛了。
【答案】C
【解析】【分析】A•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腕。
这里使用正确。
B. —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这里使用正确。
C.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昆虫,此处可以用销声匿迹”。
D.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2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漫野的绿色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缥缈的七彩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B. 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岀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电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播岀后,粤菜成为美食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答案】C
【解析】【分析】A•洋溢:指充分流露、显示。
使用正确;
B.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使用正确;
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在句子中用来形容问题不恰当,使用错
误;
D.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使用正确;故选C o
故答案为:C 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